APP下载

中瑞自贸协定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影响
——基于事件分析法

2017-06-29曹永峰顾思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效变动纺织品

曹永峰, 顾思敏

(湖州师范学院 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中瑞自贸协定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影响
——基于事件分析法

曹永峰, 顾思敏

(湖州师范学院 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是中国与瑞士在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方面的重要里程碑,其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值得探讨.基于事件分析法对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前后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对瑞士出口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瑞自贸协定生效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短期影响并不明显.建议着眼长远,提高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品质,树立品牌,扩大出口.

中瑞自贸协定; 纺织品及原料; 事件分析法

0 引 言

2014年7月1日《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首个与欧洲大陆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达成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协定生效后,瑞士对中国99.7%的对瑞出口商品立即实施零关税,中国对瑞士84.2%的对华出口商品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整体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将达到99.99%,而中国则达到96.5%.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是瑞士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而瑞士是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七大贸易伙伴.高金田、刘婷(2009)[1]在对中瑞两国建立自贸区可行性进行研究时,主要从贸易互补性和比较优势角度切入,认为中瑞两国贸易互补性较高,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瑞自贸区的建成将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刘婷(2010)[2]认为随着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贸易关税的逐步下降,会有更多的中国产品出口到瑞士市场,改善中国贸易逆差的局面,双方的贸易额必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瑞士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也会因中国市场的开放而得到缓解,双方将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国和瑞士两国都是纺织大国同时又是贸易大国,但是两国在纺织品及原料上还是各具特色.马旭明(2012)[3]认为纺织品与服装都是两国相互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在关税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产品细分市场上瑞士主要集中在高端面料和服装生产,而中国则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因此削减关税并不会对两国该类产业造成冲击,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两国将依照各自竞争优势扩大双边贸易,同时提升产业竞争力.赵雪敏(2014)[4]认为中瑞自贸区成立之后,随着关税的减免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中国纺织品的以相较之前更低的价格占领市场.在规模经济效应下,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产品,中国的生产者和瑞士的消费者分别收获了收益和福利.

根据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两国之间绝大多数的关税取消,将会促进中瑞贸易的增长.中瑞自贸协定已经实施一段时间,对中瑞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基于事件分析法对中瑞自贸协定生效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短期影响进行分析.

1 中瑞自贸协定的经济效应与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现实基础

1.1 中瑞自贸协定的经济效应

与全球性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难度大、进展慢相比,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范围小、难度小、进展较快,且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协议并付诸实践,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之间尝试通过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利用各种优惠的经贸合作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自由贸易区主要以消除关税为中心目的,着重加强货物贸易的通畅和自由.目前,中国已有13个已签订协议的自贸区,而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是典型的“南北合作”下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自贸协定内的成员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改变其原来的福利效应.其中经济效应包含了静态经济效应与动态经济效应两个方面,静态经济效应主要指由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产生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①

① 贸易创造效应是当协定内的某一成员国的部分国内产出被来自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所取代时产生的能够增加成员国的福利.贸易转移效应是当自由贸易区以外的低成本供应商的出口被成员国内部的高成本供应商所取代时发生的可能会造成福利的损失..动态经济效应主要指由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贸易自由化而诱发的竞争与技术进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效应等,足以抵消负面的静态效应.而福利效应的改变则主要反映了成员国全民福利的上升与下降程度.

根据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两国之间的绝大多数的关税取消,中国和瑞士向着统一的大市场整合,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实现.在中国对瑞士的纺织品及原料出口方面,自贸协定生效后,瑞士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进口关税降为零,此时,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在瑞士的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剩下的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部分的管理成本等.这无疑可以大大降低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在瑞士市场的销售价格,瑞士市场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加;伴随纺织品及原料出口量增加,中国纺织产业的生产规模将扩大,企业生产更加专业化,生产成本更低;对消费者而言,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纺织品,社会福利大大增加.

1.2 中瑞自贸协定下中国扩大对瑞士出口纺织品及原料的现实基础

1.2.1 中国纺织行业的优劣势

纺织产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也是重要的出口产业之一.基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储备等优势,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2005年1月1日,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的规定,所有WTO成员国取消纺织服装进口的配额.在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下,中国逐渐失去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竞争优势,纺织行业进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消费萎靡的困境.中国纺织产业存在一定的逆势,比如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开发较落后、高技术科研人才欠缺、规模企业尚未形成、核心优势并未建立等.近年来,中国纺织业不断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高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1.2.2 瑞士纺织行业的优劣势

从17世纪起至今,瑞士纺织业保持着精湛的技术,历久弥新.特别是瑞士东部的圣加仑地区以纺织业闻名,许多纺织企业都是百年老店.近年来,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欧盟市场经济形势不佳的影响,瑞士纺织业工业的产值不断减少,从事纺织行业的工人大量流失,部分行业工人处于失业状态.同时受到瑞士国内资源匮乏,人力成本高昂的制约,瑞士的纺织产业一度受到来自内外的压力.然而瑞士纺织产业另辟蹊径,在继承精湛的传统工艺和高质量的同时,注重发展更高端的科学纺织技术和新型纺织面料,通过产业结构重整提高产能、专注于高附加价值产品、加强开拓新的欧洲以外市场等途径成功地将瑞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瑞士纺织行业注重走创新之路,把传统的纺织业转变为新兴的纺织工业.瑞士虽小,却在纺织技术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竞争力.他们不仅在新兴纺织业融入了智能科技,连环保领域也做出了不小的成果.高科技已成为瑞士纺织业的未来,目前,技术面料已占瑞士纺织品全球出口量的1/5,瑞士纺织业十分受惠于科技纺织品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力.

简言之,中瑞在纺织产业拥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双方完全可以发展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纺织品及原料的双边贸易与各自出口的较大增长,瑞士可以从中国进口价廉物美的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可以向瑞士进口高端纺织品学习其高科技纺织技术,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2 中瑞自贸协定生效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事件分析

2.1 研究方法

事件分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Dolley教授首次提出事件分析法的基本机理,现已被学者应用于金融、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等领域,研究特定事件对组织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事件分析法(ESM)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最早运用于金融领域,借助金融市场数据分析某一特定事件对该公司价值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是用异常变动额来衡量的,所以,可以依靠一个事件发生前后短期的市场的相关数据变动来研究该事件的影响.[5]

在事件分析法中,首先需要定义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即事件窗口的长度,这是事件分析法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步骤.然后通过事件窗口产生的变动额的大小,即实际发生的数额与假设正常情况下没发生该事件的期望数额之差,来确认事件的影响.

2.2 数据来源与概况

本文利用中国对瑞士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季度数据(图1),对中瑞自贸协定的正式生效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短期影响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考虑到纺织品及原料出口额的数据会受季节变换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调整,剔除季节循环因素.图1表示剔除了季节循环因素的中国对瑞士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季度数据.数据显示,在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即201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中国向瑞士纺织品及原料出口季度数据变动幅度比较明显,但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明显回落,此后总体上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

2.3 实证分析

中瑞自贸协定生效的时间是2014年7月1日,因此本文将选取从2013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作为事件窗口.考虑到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衰退,直到2012年才逐渐复苏,取2012年第一季度以后至事件发生日前的季度为估计窗口.

本文实证分析主要运用的数据指标是中国向瑞士纺织品及原料出口季度异常变动额.出口异常变动额是指在事件窗口内的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实际变动额减去正常情况下的出口变动额,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εt、Rt和E(R)分别代表t期间内的纺织品及原料出口异常变动额、实际出口变动额和假设没有自贸协定生效时正常情况下的出口变动额.文中正常情况下的出口变动额为中瑞自贸协定没有生效实施前9个季度的平均出口变动额.

为了分析中瑞自贸协定的生效对在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影响是否显著,本文对出口异常变动额及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进行t检验分析.

2.4 实证结果

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事件窗口内各季度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异常变动额和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以及相对应的t统计量,见表1.

表1 事件发生前后的出口异常变动额和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

注:*和**分别表示在10%和5%显著水平下显著.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中瑞自贸协定生效前,中国纺织品与原料出口的季度异常变动额并不稳定,出现了正负各有情况.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虽然均为负值,但是在靠近事件发生期的前一年内明显地向着正值增长.尽管如此,在10%显著水平下,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都处于不显著的状态,这也就无法说明市场对协定生效有着超前的反映,即市场对于这个事件的敏感性不高.协定正式生效后,出口异常变动额和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基本上都为负值,且绝对值逐渐增大.在10%显著水平下,出口异常变动额都处于不显著的状态,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只有在2015年的第二、三季度才表现为显著.总体上来看,在整个事件窗口内,出口异常变动额和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在协定正式生效前后两者基本都不显著,累计出口异常变动额为-84.016 46,且大部分都是负值,由此可见中瑞自贸协定的生效对在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出口在短期内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瑞士对WTO成员国实行最惠国待遇,同时还与中国签订了《中瑞普惠制待遇协定》,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瑞士是享受减税待遇的,实际的税率并不是很高.且中瑞自贸协定关税互免的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加之瑞士本国人口不足千万,市场相对狭小,总体需求不会有大幅的跳升,通过瑞士进入欧盟市场的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实现,中瑞自贸协定的生效对在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出口在短期的影响相当有限.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较短时期内,自贸协定的正式生效对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与签订协定前的预期期待并不完全一致,理论上的贸易效应也没有显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的纺织品及原料的出口在长远期也没有影响.

中国的纺织产业与瑞士的纺织产业,是存在产业内贸易的,瑞士本土的纺织产业是偏向高科技面料的,因此对于日常生活所需的中低端的纺织品反而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仅2014年瑞士纺织品及原料进口总额就达到了79.52亿美元,其中自中国进口的总额为18.48亿,由此看来,中国的纺织品及原料的出口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为了提高中国纺织品及原料出口能力,扩大与瑞士的产业内贸易,本文给出以下建议:纺织企业应致力于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并不是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迎合所有外国采购市场的青睐,特别是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瑞士对纺织品的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虽然瑞士并不属于欧盟国家,但是瑞士市场上的进口的纺织产品一般都必须获得欧盟的Oeko-Texstandard100 认证标签,这也是纺织品在世界上最具有权威的、影响范围最广的生态标签.高质量、具有档次和科技含量的产品,不仅能通过测试和认证得到良好的市场,还能避免竞相压价的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纺织企业应该关注纺织品半成品及纺织原料在中瑞纺织品及原料贸易中的潜力.由于受原产地以及欧盟质量要求严格的限制,中国纺织服装品并不能借助瑞士作踏板顺利地进入欧盟的市场,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生产纺织品的半成品出口到瑞士加工后再进入欧盟,这也为中国纺织品及原料贸易扩大欧洲市场间接地提供了积极的可能性.即使是间接贸易也能有利于中国纺织品及原料贸易更好地发展.

纺织企业不仅要树立自立品牌的意识,还要注重区域品牌的效应.虽然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单一企业的品牌效应还是比较有限的,而区域自主品牌的效应却更有广泛的助力.企业应该维护好企业自主品牌,同时与相近地区行业内的同行一起建立区域的自主品牌.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国际认知度,才能为未来做大瑞士市场,进一步发掘欧洲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也应该认识到区域品牌的重要性,扶持和帮助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建立和维护区域品牌口碑,合理利用区域品牌所产生的效应.

[1]高金田,刘婷.中国—瑞士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2):47-53

[2]刘婷.建立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3]马旭明.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预期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赵雪敏.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5]王玲,朱占红.事件分析法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12(1):138-144.

[责任编辑 邵圣文]

The Effect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on Export of Chinese Textile and Raw Materials

CAO Yongfeng, GU Simin

(School of Busines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economic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witzerland, whose effect on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is worth exploring. Based on the event analysis method (ES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 of export of China's textile and raw materials before and after the FTA entry coming into for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the FTA on the exports of Chinese textile and raw materials is not obvious. 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future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xtiles and raw materials, establishing brand and expanding exports.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textile and raw materials; event study methodology (ESM)

2017-03-10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418). 通信作者:曹永峰,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E-mail:cyf0292@zjhu.edu.cn

F752.7

A

1009-1734(2017)04-0056-06

猜你喜欢

生效变动纺织品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股权转让了合同却未生效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变动的是心
近期生效的IMO文件清单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