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7-06-28张洁茵官全生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丁苯血小板神经功能

张洁茵,官全生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a.神经内科;b.血液研究室, 广东 湛江 524001)

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张洁茵a,官全生b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a.神经内科;b.血液研究室, 广东 湛江 524001)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0.0%比76.7%,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丁苯酞;抗血小板聚集;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早期死亡率较高,病死率为 10%~15%,致残率高,幸存者大多伴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及运动等障碍,且复发率高,复发性卒中的病死率也会大幅度增加[1-2]。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各种原因所致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急性阻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和体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溶栓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式,但其有严格的适应证和时间窗,以及并发出血的风险,使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一定限制[3-4]。在对脑梗死患者早期的治疗中以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为主,尤其是恢复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对恢复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9岁,平均(65.7±4.9)岁;发病部位:18例位于基底节区,7例位于脑叶,5例位于小脑;发病到入院时间均<72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 (12.3±3.3)分。同时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62.9±4.5)岁;发病部位:15例位于基底节区,10例位于脑叶,5例位于小脑;发病到入院时间均<72 h;NIHSS评分为(12.1±3.9)分。6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组的年龄、性别、NIHSS评分、发病部位及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肝、肾、肺等功能不全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脑栓塞患者;4)由外伤、风心病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脑梗死;5)颅内肿瘤患者;6)CT或MRI检查有颅内出血者;7)陈旧性腔隙性梗死无功能障碍者;8)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9)妊娠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1次·d-1;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1;银杏制剂20 mL,静脉滴注,1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2次·d-1。2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评价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临床疗效标准:基本痊愈为NIHSS评分减少≥91%,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为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为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为NIHSS评分减少≤17%;恶化为NIHSS评分增加。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 分

*P<0.05与治疗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比较。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多 ,是由于急性中断供血动脉的血流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发的一系列缺血性代谢紊乱,损害了脑组织,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增殖,血小板被激活,患者出现脑血栓[5]。急性缺血8~10 min,脑梗死灶中心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周边缺血半暗带形成,该区域内的神经细胞受到抑制,只有通过及时对血运的重建,才可能保证坏死区域内神经细胞存活。急性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6-9]。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活性成分为丁苯酞,又名芹菜甲素,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是我国首个作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个病理环节的国家级一类新药,化学名称为dl-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丁苯酞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丁苯酞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小板、抗炎等多种机制,抑制氧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梗死灶周围半暗带内的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10-11];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改善机体微循环,微血管形态保持相对完整,促进血管新生,微血管总数及灌注的微血管数量增多,增加血流量;通过改善线粒体能量泵,增加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维持线粒体的基本能量代谢平衡,抑制氧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梗死灶周围半暗带内的脑血流量,促进血管新生,降低脑缺血对脑组织及缺血性神经细胞的损伤[8,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2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抗血小板,发挥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打破了一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局限性,改善脑缺血区血流量,比单独用药效果更显著。结果表明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 周辉,刘勇,沈晓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5-7.

[2] 张小雪,张京芬.国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222-224.

[3] 李洪波,滕瑞祥,沈为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4,34(11):68-70.

[4] 张爱莲,陈中军,徐帆,等.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8):9-11.

[5] 吴泽文.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10):43-45.

[6] 朱俊波,谢媛,成忠凤,等.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评估[J].云南医药,2012,33(3):289-291.

[7] 胡汉楚,许康,陈小奇.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668-1670.

[8] Demyanenko S V,Panchenko S N,Uzdensky A B.Expression of neuronal and signaling proteins in penumbra around a photothrombotic infarction core in rat cerebral cortex[J].Biochemistry(Mosc),2015,80(6):790-799.

[9] 刘永亮,王丽娜,李建民,等.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3):156-158.

[10] Sun Y Y,Li H,Lang W J,et al.Dl-3-n-butylphthalide effect in treate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Clinical Focus,2016,31(2):182-186.

[11] Peng Y,Zeng X,Feng Y,et al.Antiplatelet and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of L-3-n-butylphthalide in rat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4,43(6):876-881.

[12] Cherubini P A,de Oliveira M A,Brondani R,et al.Seizures and epilepsy after thrombolytic thepapy for ischemic stro-ke[J].Healthy Care Practice Arae,2012,1(32):27-31.

[13] Dai H L,Wang L,Wang Y Z,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reating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Chin J Mod Med,2015,25(33):95-97.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6-10-19

R743

A

1009-8194(2017)03-0018-02

10.13764/j.cnki.lcsy.2017.03.007

猜你喜欢

丁苯血小板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