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斋论书

2017-06-28祁小春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石鼓文小春小篆

文/祁小春

QI XIAOCHUN祁小春

1961年生,江苏南京人。1998年毕业于日本立命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系主任。

我习篆力求写出自己的面貌,书写中有意识地加入行草书的用笔方法,以求增加篆书的书写性和流畅性。

在篆书的学习方面,我主张当从《石鼓文》入手。我以为,通过《石鼓文》能上追三代古文,下启秦汉乃至清人小篆,是习篆的最佳途径。学习《石鼓文》,不仅能出入大小篆之间,还能在字理上解决文字学的困惑,梳理大小篆发展的历史。清代人已经对《石鼓文》等篆书进行了书写性的改造,且形成流派(或曰风格)者非常多,而其中我认为杨沂孙成就最高,功夫也最深。吴大澂、吴昌硕都曾从杨沂孙篆书中得到启发,从而形成自家风格面目。杨氏所作篆书严谨精深,后人可从其篆书的“规矩”获益,再形成自身书法风格。

在技法与取法的问题解决之后,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个书法技法与学识关系的问题。许多人都困惑于古人所说的“德艺双馨”“书如其人”,不明白学识怎样被当成书法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一般认为,读书越多所写的字就会越好,相反地就会格调低。我认为应分两个方面看待:第一,书法本身是一种有高技术性的门类,在书法技法学习的基础阶段,当以学习、训练技术为主,不可欠缺。只有完成了基本的技法训练之后,接下来我们所说的书法与学识的问题才开始登场。在第二个层面,学识与书法的关系变得显要起来。读书给人带来了技法训练所不能给予的见识和眼力。学识高的人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贵耳贱目,在坚守自己的时候能够不惧旁人的疑惑和嘲笑。历史上有许多例子都能证明这点,所谓“人书俱老”说的就是这种境界,读书多的人越走越远,因为他们有能够把握审美标准的自信。而且书法作品有书卷之气,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耐人寻味。

我一直坚持认为,凡是背离传统,背离中庸和高雅的,随波逐流的、偏激的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是走不远的。

祁小春:刻意平情七言联句92cm×20cm 纸本 2015年

祁小春:斗酒炉香七言联138cm×22cm×2纸本 2015年

猜你喜欢

石鼓文小春小篆
深深地爱着你
宋伯军小篆作品
INHERITANCE OF DIVISIBILITY FORMS A LARGE SUBALGEBRA∗
秋叶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CROSSED PRODUCTS BY FINITE GROUP ACTIONS WITH CERTAIN TRACIAL ROKHLIN PROPERTY∗
自出新意 前无古人—吴昌硕对石鼓文取法的突破及其影响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小篆的笔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