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生命的声音
——读吴明益作品有感

2017-06-28文丨熊缜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作家老师

文丨熊缜

追寻生命的声音
——读吴明益作品有感

文丨熊缜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

通常来说,我认识一位作家的步骤是先拜读他的作品,再了解他的经历和为人,其中不管是人和作品一致还是截然不同,都能给我惊喜。在台湾作家吴明益身上,这个步骤反了过来,我是先在生活中认识了这位作家,而后才去读他写的书的,回忆起来也是十分美好的际遇。

安静又健谈的作家

2014年暑假的香港书展,吴明益受邀来到香港,我作为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接待包括他在内的十多位华语作家,吴明益无疑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位。他是台湾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身材中等,皮肤黝黑,后来才知道他常拿自己的外表半开玩笑地说,很多人以为他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大家也都会心地报以微笑。不管是和工作人员、同行作家,还是和读者交谈时,吴老师总是眼神恳切地与人对视,言行谦虚随和,尽量避免给别人添任何麻烦,除了在遇到合影留念的要求时,他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婉拒,解释自己不爱拍照,请求对方的谅解。

这些私下观察的片段里,印象最深的场景发生在去宴会场地的大巴上,其他作家和出版人坐在前面聊起了天,气氛好不热烈,吴老师则独自坐在车子倒数第二排,没有参与到热闹的人群中。“大概是喜欢安静的人吧。”我当时这样想着。转折发生在后来的讲座上,面对一百多位听众,安静的吴老师在讲台上十分健谈且充满幽默感,故事讲得栩栩如生,想法说得头头是道。九十分钟的时间里,伴随着台上的妙语如珠,现场不时爆发笑声和掌声。

我那时并未读过吴明益的作品,但亲眼见识到如此鲜明的对比,怎能不好奇呢?在送吴老师回台湾前,我匆匆跑到书展卖场,买下了他的《浮光》,粗略地翻一翻,知道这是一本谈论摄影的散文集,中间一页插图是美国乐队“地下丝绒”的唱片封面。于是我欣喜地请吴老师在那一页上签名,并告诉他这是我最爱的唱片之一。他边在书上写下清隽的三个字,边点头说“我也是”。

带着遇到故知般的共鸣感,还有那份安静与侃侃而谈的矛盾认知,我如此开始了阅读吴明益的旅程。

《浮光》

大学教授兼农夫

吴明益是一位自然书写者(Nature Writer,这个词泛指一切以自然为对象的书写,作者往往关怀自然环境,文字兼具理性和感性),出生、成长在台北。吴明益是标准的都市小孩,成年后却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去沉迷于自然。从大学时代起,吴明益每天骑机车漫游台湾各地观察生物:“睡在森林里面,半夜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你会害怕、恐慌,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前一晚的害怕都变成了痛快。”爱上这种体验之后,他用十年时间拿着相机记录蝴蝶生态,写成了《迷蝶志》《蝶道》二书,堪称台湾自然文学界的一支妙笔。他习惯旁征博引,也投入身心与情感去结识生命,最后用一种冷静的笔调写成文字,又难掩睥睨和哀伤的情绪。

他现在在大学任教,除了教书、写作,还在学校附近买下了农地,自己用锄头开垦出一方田园,种植作物。这位“大学教授兼农夫”也用镜头记录田地里的植物,按拍摄时间和生物分类法一一整理,照片里有蛇莓、细叶山茶、台湾百合……其中一些还是台湾原生种。

作为老师,他乐于带学生跋涉山水。在课堂上教授杨牧的诗歌时,诗里写蜻蜓飞来,“时光正在慢慢超越那夏天的末尾”。他说:“在教室里面讲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当大家溯溪而上,水淹到齐腰,再看到溪流上的长尾蜻蜓在夕阳里向前飞去,就会瞬间懂得什么是‘超越夏天的末尾’,明白这首诗有多美。”

自然系的小说家

吴明益还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写作风格姑且称之为“自然系”,自然书写的经验浸透了他每一本小说,读起来有声音,有气味,有山与海,有动植物的气息。《睡眠的航线》和《复眼人》是其中的代表作。

《睡眠的航线》给了我一种惊喜的阅读体验,多线并进的叙事结构进退自如,吴明益着力淡化了卖弄悲惨和华丽的成分,情节依然明晰动人。故事发生的地点描写太过细致,明显是经过踏踏实实的实地考察和记录,人的点滴动作和感受刻画得如在眼前,画面与声音都被放大收入文字。简单来说,这本书是说一个台湾少年工到日本参与轰炸机制造的故事,但吴明益还要表达的是战争下人的心理处境,梦境对人的启示和干预,乡间的民俗和志怪传说等等。

《复眼人》更是一个自然环保主题的幻想故事,但并不叫嚣环保思想,只是讲了一个浪漫而又悲伤的故事。很喜欢看吴明益的文字,那对于我来说是全然陌生的体验,而他总能由此带给我对台湾的不一样的想象,即是除了标签之外,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就如同维多利亚港、明星、商场之外的香港,需要用脚去丈量。这是一个撕下标签的过程,也是一个除魅的过程。

在吴明益的写作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生命”的探寻和尊重。人的生命情境,当然是他关注的中心,而环绕在人周围的河流、森林、海豚、大象,他也给予同样的关心。

说些题外话,每次看完一本吴明益的书,我都会点开他的社交网站。他从来不发片段的生活感受,比如吃了什么,以及在哪里旅行,他每次发文都是认认真真写就一篇文章。曾听他说他“每篇发文都要写三千字”,后来发现是真的,他把社交网站当成专栏、日记、书来写,写台北的道旁树,写从花莲农地看出去的奇莱山,也写台湾的社会议题,令我每每都有所收获。如吴老师本人所说,社交网络不是设计给他这样的人用的,但这样一个不放弃每一寸发声、交流的空间,总是严肃正经地写文章的“怪人”,有没有让你也产生了一点好奇呢?

猜你喜欢

作家老师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