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回顾性研究

2017-06-27陈奎铭王小平杨晓英蔡惠群

陕西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史者丹毒证候

陈奎铭,王小平,杨晓英,蔡惠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上海 20007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回顾性研究

陈奎铭,王小平△,杨晓英,蔡惠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上海 20007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下肢丹毒病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静滴抗生素,外敷金黄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清热利湿解毒中药。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1例,有效1例;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2例,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WBC、N%、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毒发病特点突出,中西医结合安全有效,结合中药内服增强疗效。

丹毒之名首见于祖国医学,西医也称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其特点为局部红、肿、热、痛,大多数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2]。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紫癜、瘀点、瘀斑、水疱或血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3]。患处淋巴结可发生肿大疼痛。西医治疗丹毒多静滴抗生素,急性期疗效显著,红肿、疼痛缓解到一定程度后却难以进一步改善。而中医药内服外敷,标本兼治,整个时期均有其独特疗效。有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是取得最佳疗效的主要方法[4]。自2016年以来,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现回顾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90例于我科住院且采用中西医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3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96±6.30)岁;平均发病时间(2.96±1.19)d;丹毒位于左下肢23例,右下肢16例,双下肢6例;脚癣史者25例,丹毒史者10例,高血压史者26例,糖尿病史者18例,冠心病史者5例,患侧手术史者9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史者1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58±10.78)岁;平均发病时间(2.89±0.89)d;丹毒位于左下肢26例,右下肢14例,双下肢5例;脚癣史者25例,丹毒史者9例,高血压史者29例,糖尿病史者15例,冠心病史者4例,患侧手术史者9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史者14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西医“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的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5]),符合中医对“丹毒”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1])。

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处理合并疾病,尤其是有糖尿病者,监控并调控血糖;有脚癣者,予以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国药准字H20059599)外涂,1次/d。

对照组:首选0.9%NS 250mL+注射用青霉素钠(国药准字H20023737)800U 静滴,2次/d,青霉素过敏者予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367)100ml 静滴,1次/d,平均10d。中医外治法首选金黄膏(院内制剂,沪药制字Z04190758)外敷患肢。取金黄膏均匀涂于无菌医用棉垫上,膏药厚1-2mm敷于患处,敷药面积以超过患肢红肿皮肤边缘1-2cm为宜,医用绷带包扎,1次/d,每次4-6h。金黄膏过敏者外敷黛柏牡蛎软膏(院内制剂,沪药制字Z05190962)或黄连液(院内制剂,沪药制字Z05190245)纱布。患肢有水疱者,则水疱处外敷黄连液纱布。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内服清热利湿解毒,方选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药用:金银花、川牛膝、茯苓、丹皮各12g,紫花地丁、黄柏各9g,蒲公英30g,虎杖、车前子各15g,丝瓜络、甘草各6g),每日一剂,机器待煎取汁4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3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6]。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积分减少率。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3]。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结 果

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1.73±3.93)、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1.58±4.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854>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0.31±1.43)分、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67±2.38)分,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85,P<0.001)。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18<0.05)。

2 中医证候疗效 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组间有统计学意义(Z=-2.20,P=0.028<0.05)。

3 实验室指标 治疗后,两组WBC、N%及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后,两组WBC、N%及CRP各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讨 论

丹毒是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自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人体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于下肢,易反复发作。Picard等[7]则提出男性、吸烟、酗酒等与丹毒的发生有关。

研究中,治疗组内服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剂,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为治疗痈疡的要药;紫花地丁、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黄柏、虎杖、车前子清热利湿,为臣;川牛膝利湿消肿、引药下行,茯苓健脾渗湿,丹皮清热凉血,丝瓜络通络,为佐;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金银花[8]、蒲公英[9]、黄柏[10]对多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牛膝[11]有镇痛消炎之效,故治疗前后WBC、N%及CRP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一定的差异。丹毒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柏等可抑制局部炎症,从而解局部红肿疼痛状态。川牛膝、车前子、虎杖等利湿消肿更加缓解局部肿胀疼痛程度;丹皮清热凉血降低患者皮温。诸药共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故治疗组中医证候比对照组改善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丹毒治疗过程中,对于同时患有足癣或糖尿病等易于反复发作者, 在症状体征消退后, 要适当延长内外用药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达到根治的效果。除在发作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外,还应及时处理各种诱发和促发因素。如足癣等可诱发本病,糖尿病等可成为促发因素。该研究中有2例丹毒患者入院时血糖偏高,患肢皮肤伴紫斑、血疱,予以胰岛素降糖治疗后缩短了治疗时间。对有足癣者予以外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加速了患者的痊愈。此外,应予以正确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7-98.

[2] Muller B, Becker KL, Schachinger H,etal. Calcitonin precusors are reliable markers of sepsi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Med, 2000,28:97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7-288.

[4] 田 琼,张 磊,张雅丽.金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9):1179-1180.

[5]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3.

[6]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45-146.

[7] Picard D, K1ein A, Grigioni S, et a1. Risk factors for abscess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cellulitis (erysipelas)of the leg[J].Br J Dermatol,2013,168(4):859-863.

[8] 王高雷,路 波.三黄二花汤内服与外洗方治疗女性痤疮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11):1458-1460.

[9] 郑俊华,凌 云.中药蒲公英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 (3):11.

[10] 李仲兴,乇秀华,赵建宏,等.用新方法进行黄柏对224株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0,10(5):33.

[11] A. B. Gokhale,A. S. Damre,K. R. Kulkami and M. N. Sara. Prdiminary evalu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ctivity of&lappa,A. speciosa and A. aspera[J].Phytomedicine,2002,9:433-437.

(收稿:2017-03-10)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项目(SHDC12014242);

丹毒/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开灵 四妙丸 金黄膏

R753.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6.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 (2014YSN6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史者丹毒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刮宫术后复发及对再孕的影响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丹毒的临床研究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有流产史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女性健康行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