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息肉刮宫术后复发及对再孕的影响

2019-04-25张莉萍吴惠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刮宫顺产息肉

张莉萍 吴惠芹

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201620)

子宫内膜息肉(EMP)见于多种因素影响下子宫内膜逐渐病变形成炎性息肉的疾病,有一定几率恶变,且常对生育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1]。从病理角度来说,临床上可见单发或多发, 且富含血管[2-3]。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摘除,药物对已形成的子宫肌瘤作用不大,但可起到预防复发功效[4-5]。目前已经比较明确EMP的形成与炎症、内分泌紊乱均存在密切关联,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引起EMP以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6-7]。本研究对门诊子宫内膜息肉刮宫术后复发情况及对再孕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门诊接收治疗的宫内膜息肉患者128例,均为增生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符合刮宫治疗指征且接受了门诊刮宫术的治疗处理。纳入标准:均满足《妇科内镜学》中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能配合随访。排除标准:同时罹患其他妇科疾病,不符合门诊刮宫治疗指征或拒绝接受治疗,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研究随访。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 研究方法

门诊刮宫术均选择患者月经结束后3~7 d进行,常规消毒,经宫腔镜直视下确定息肉及周围内膜组织等情况后,刮匙遍刮,负压吸引。术后均给予口服达英-35(每日1 片,服用3周)预防粘连及复发。收集患者术前基本信息以及病情特征,及雌二醇(E2)指标(化学发光法测定);随访1年,收集复发信息及复发者特征,再孕成功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对象一般情况

128例观察对象年龄(44.0±7.5)岁(22~58岁),绝经前69例、绝经后59例,见表1。

表1 不同绝经对象一般资料比较[例(%)]

*与绝经后比较P<0.05

2.2 手术及相关情况

门诊刮宫术后3周内128例受试对象中分别检出1例感染病例,未发生粘连、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月经减少量及E2水平见表2。

表2 不同因素患者术后月经及

*与绝经前及剖宫产史者比较P<0.05

2.3 复发情况

随访1年复发27例,总复发率为21.1%。绝经前、后患者复发率比较未见差异;顺产史者中复发率低于剖宫产史者(P<0.05)。术后有生育意愿60例,随访再孕成功率为76.7%,其中顺产史者再孕成功率高于剖宫产史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因素患者随访复发及

*与绝经前及剖宫产史者比较P<0.05

2.4 随访复发与再孕成功

术后有生育意愿60例中,复发16例中有6例再孕成功,10例再孕失败;未复发44例中,有40例再孕成功,4例再孕失败。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在育龄妇女群体是发病高峰人群,导致月经异常,同时因长期局部雌激素增高,增加子宫内膜癌变风险[8-10]。为引发不孕、流产的常见因素之一[11-12]。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诊疗手段、充分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尽可能预防或减低不良预后的发生十分必要。本研究择门诊接受刮宫治疗的确诊宫内膜息肉患者128例,随访1年,分析息肉复发情况及对再孕影响。患者手术后均症状得到改善,术后3周内仅检出1例感染病例,未见粘连、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顺产史者月经量变化突出,提示疗效相对更好。

随访1年复发率为21.1%。其中患者绝经与否与复发率未见差异,顺产史者中复发率低于剖宫产史者,再孕成功率高于剖宫产史者,提示顺产史者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再孕成功率较高。生育意愿者中,未复发者再孕成功率更高,提示复发对再孕存在的影响。复发的出现与息肉及其根部完整切除但保留周围内膜组织的操作有关。虽然很难完全明确新生息肉远离还是接近原来息肉,但高危因素如年龄、孕产次、体重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激素替代治疗等等,同时合并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及病灶息肉数量、直径特征等因素与复发均关系密切。提示临床工作中尽量减低复发风险,采用药物干预,如孕激素类药等等[13-14]。

总之,门诊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症效果良好,再孕成功率高;复发可能对再孕存在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刮宫顺产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低频脉冲电刺激用于诊断性刮宫术镇痛的效果观察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