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秦岭丹凤县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2017-06-27魏小昭曹广杰霍天云

中国钼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片麻岩大理岩矿化

魏小昭,曹广杰,霍天云,刘 凯,张 望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陕西 商洛 726000)

北秦岭丹凤县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魏小昭,曹广杰,霍天云,刘 凯,张 望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陕西 商洛 726000)

丹凤县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处于北秦岭复合岛弧杂岩带之凤县—商南红柱石矽线石石墨成矿带东段,沿该带已发现多个中、小型的石墨矿床(点)。矿体主要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雁岭沟组、郭庄组及中元古界峡河岩群寨根岩组,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矿石为片麻岩型、片岩型及大理岩型三类大鳞片状石墨。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本文通过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类比典型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提出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床成矿条件主要与地层、岩性、构造、岩浆作用等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本区石墨矿床找矿潜力巨大。

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丹凤县;庾家河;北秦岭

0 引 言

石墨是一种特殊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导电导热、耐高温、抗热震、化学性质稳定、润滑、可塑等性能,广泛用于冶金、机械制造、电器、化工、核工业等领域[1]。中国石墨矿床分布广泛,类型齐全,以晶质石墨矿为主储量、产量、出口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但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端产品还不多[2]。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产业将会成为石墨产业新的增长点,高性能石墨导电材料、密封材料、环保材料、热交换材料、石墨烯等新兴材料以及制品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为满足这些领域和行业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大石墨矿的找矿力度[3]。我国已知的具有工业价值、规模较大的石墨矿床主要为区域变质型、接触变质型及岩浆热液型等3种类型[4-6],其中以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最多,此类型矿床约占我国石墨矿床的84%,储量占已探明的77%,矿床规模多为中-大型,如黑龙江鸡西、柳毛,山东莱西南墅,内蒙古兴和,湖北宜昌三岔垭等石墨矿床[7]。目前我国的石墨矿开发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南部和西北地区的石墨矿产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找矿勘探工作不足,研究程度较低。

北秦岭地区矿产种类多、规模大、分布密集,其中太白—商南地区为重要的稀有金属白云母红柱石矽线石石墨成矿带。陕西省丹凤北部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位于北秦岭太白—商南稀有金属成矿带中部商州沙河子—丹凤灰池子一带石墨、矽线石、锑、铜矿集区[8],行政区划隶属丹凤县庾岭镇和峦庄镇所辖,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0°25′00″~110°34′30″,北纬33°48′00″~33°52′00″,为陕西省重要的晶质石墨成矿区。区内地质环境独特,构造演化复杂,前人曾在本区开展了大量地质及科研工作,以铅、锌、金、钼等金属矿产资源为主,仅在本区前奥陶系地层发现有石墨片岩、石墨大理岩等,圈定了少量石墨矿点,石墨矿总体研究程度较低。近年来,陕西省政府通过在丹凤北部设立晶质石墨矿找矿会战区,集中人力、财力、技术资源,通过统一部署开展预查-普查地质工作,通过两年的集中投入,形成300万t以上特大型晶质石墨矿产地,为陕西省优质晶质石墨矿下游产业布局提供资源保障,为国家储备大鳞片晶质石墨矿战略资源。

1 区域地质背景

丹凤县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秦岭复合岛弧杂岩带之东部,南界以区域商丹大断裂与商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分隔,北界发育红花—小宽坪—上庄坪—高耀子区域脆-韧性大断裂,与宽坪中元古界裂谷相隔。长期的地质演化,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性质构造事件,多层次、多期次构造叠加,造就了性质各异的物质组合和形态复杂的空间构造配置,形成目前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景象。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由老至新依次为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元古界峡河岩群、宽坪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其中秦岭岩群郭庄组、雁岭沟组及峡河岩群寨根岩组为区域主要含晶质石墨矿地层[9],在相同的赋矿地层雁岭沟组中,宝鸡地区已发现凤县唐藏晶质石墨矿、凤县朝阳晶质石墨矿、凤县屈家沟晶质石墨矿、太白县沪夹院矽线石、红柱石、晶质石墨矿、太白县牛咬沟晶质石墨矿等多处石墨矿;郭庄组地层中已发现长安县大峪晶质石墨矿、扯袍峪晶质石墨矿等矿床。因此在丹凤北部地区中发育的雁岭沟组、郭庄组、寨根岩组中寻找晶质石墨矿,是非常有利的。经过近年的地质工作,在丹凤雁岭沟组地层中也已经发现了留仙坪,十里吊,庾家河,大、小黄柏岔、塔尔坪等多处晶质石墨矿体(点),在研究区马家坪一带的寨根岩组中亦发现有晶质石墨矿的分布。

区域岩浆岩为古生代北秦岭花岗岩带,主要出露有泥盆纪桃坪、骡子坪、黄柏岔、黄龙庙岩体群(nγD1)(412.6±5.6)Ma[10]),志留纪孙家山、桐树沟、陈寺沟、庵底岩体群(nγβS1)(428.9±3.4)Ma[10]),奥陶纪秋树坪岩体(πηoβo3)、奥陶纪宽坪岩体(πγβo3)(453.0±2)Ma[11]及早古生代次火山相(δopz1)。其中泥盆纪黄柏岔岩体群对区内晶质石墨矿体破坏较大,部分晶质石墨矿体被岩体侵位同化导致矿体的厚度和品位降低,同时也促进石墨结晶形成大鳞片石墨,其次局部范围内岩石经历了混合岩化作用,为富碳地层变质为晶质石墨矿体提供了有力条件。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郭庄组b岩段、雁岭沟组地层和中元古界峡河岩群寨根岩组a岩段地层(图1),二者之间以构造接触,石墨在上述地层中均有分布。区内地层经历了较强的变质作用,其中雁岭沟组地层变质程度达到了高角闪岩相,寨根岩组达到了低角闪岩相。

郭庄岩组b岩段(Pt1gb)岩性由灰、灰褐色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石榴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状钙硅酸变粒岩、大理岩透镜体组成,属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岩地层。

雁岭沟岩组(Pt1y)岩性主要由灰白色石墨大理岩、蛇纹石化橄榄石大理岩、方柱透辉石大理岩、透辉斜长变粒岩夹含石墨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矽线石榴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是区内最为重要的晶质石墨矿含矿层位,属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

寨根岩组a岩段(Pt2za)岩性由黑云母变粒岩、黑云(二长)斜长片麻岩、含榴二云斜长片麻岩夹矽线二云片岩及薄层长石石英岩、斜长角闪岩薄层及透镜体等组成,属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相,在区域上出露厚度近6 300 m,是区内主要的石墨含矿层。

2.2 构 造

矿区处于强应变构造环境,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叠加,岩石面貌大多改观,形变复杂强烈,早期构造行迹多被新的叠加构造所替代。本区多期构造的主体轴线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呈近东西向及北西西向,使得早期构造更易被叠加构造所淹没。区内清水沟—塔尔坪矿段位于张河—留仙坪—界岭背斜的东延部位,由于矿区北部小石门一带雁岭沟组地层被后期泥盆纪黄柏岔岩体群吞噬,区内地层仅剩背斜的南翼,现主要表现为南南西倾的单斜构造。在马家坪一带,表现为在何家沟以北发育小型背斜、何家沟以东发育小型向斜、走家沟一带发育小型背斜。其余地段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复杂的揉皱,特别是寨根岩组a岩段第二岩性层东部含石墨片麻岩地层揉皱较为发育,使得矿体厚度较难统计确定。矿区内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主要呈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其中F8为区域型韧性剪切带庾岭—桃坪断裂在矿区的延伸,断裂带及附近韧性剪切特征明显,可见到长英质脉体形成的复杂肠状、蛇曲状揉皱及鞘褶皱、石香肠构造等。

2.3 岩浆岩

区内岩体为泥盆纪黄柏岔岩体群(nγD1)及志留纪孙家山岩体群(nγβS1)等侵入岩以及花岗伟晶岩脉等脉岩(γρ)。其中泥盆纪黄柏岔岩体群(nγD1)在矿区内呈北西向的岩床,自西部黄柏岔延至东南部小南沟一带,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含石榴石不等粒二长花岗岩,该岩体群对清水沟—塔尔坪区内石墨矿体破坏较大,部分石墨矿体被岩体侵位同化导致石墨矿体的厚度和品位降低。志留纪孙家山岩体群(nγβS1)主要出露于预查区塔尔沟南部一带,岩性主要为灰色片麻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此套岩体与大理岩呈不整合侵入接触,与片麻岩呈整合侵入接触,其对石墨矿体的影响破坏作用相比黄柏岔、黄龙庙岩体群(nγD1)要小。

图1 陕西省丹凤县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地质简图1-中元古界峡河岩群寨根岩组a岩段;2-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3-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郭庄岩组b岩段;4-灰白色含石榴石不等粒二长花岗岩;5-灰色片麻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6-花岗伟晶岩脉;7-基性岩脉;8-大理岩透镜体;9-地质界线;10-断层;11-韧性剪切带;12-片理倾向及倾角;13-片麻理及产状;14-石墨矿化体及编号

2.4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区内地层经历了较强的变质作用,秦岭岩群雁岭沟组和峡河岩群寨根岩组地层除受到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外,还受到混合岩化和动力变质作用引起的穈棱岩化的影响。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岩化和硅化。碳酸盐岩化:是隔矿层,一般分布于矿带中部,将矿体分为上下两层,此由方解石脉纵横贯入并胶结大理岩和含矿大理岩。使区域变质和花岗岩浆岩侵入受阻,故而本身只形成含角砾状大理岩时见极小的鳞片石墨,构不成矿体。硅化:起贫化矿石的作用,引起硅质的大量增加。轻者石英包裹石墨片,重者变为含矿石英岩而无用。

2.5 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分析,本区石墨矿床属区域变质矿床,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质量较稳定,石墨矿特殊的低阻高极化的特征,使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快速评价石墨矿床有效的勘查手段[12]。

在矿区激电中梯剖面测量(表1)显示含石墨的岩石极化率(η)呈高值出现,电阻率(ρ)呈低值出现,低者仅为几十个Ω·m;其他岩石η为中低值,ρ为高值(表1)。石墨大理岩、石墨片麻岩、石墨片岩所组成的石墨矿带和矿体,和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这些围岩的高阻体之间,形成较大的电性差异,故在本区开展1∶10 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效果较好。通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及异常验证,区内矿质异常的极化率变化范围为2.37%~4.46%,均值为3.79%,视电阻率均值为60.60 Ω·m,因此物探方法在石墨矿的勘查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表1 陕西丹凤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激电中梯剖面测量统计表

注:测试单位为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2016年

3 矿化带及矿石特征

3.1 矿化带地质特征

通过前期工作在清水沟—塔尔坪矿段圈定出两个近东西向展布的石墨矿化带KⅠ、KⅡ,该段石墨矿化带受沉积作用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依据槽探系统取样共初步圈定出(KⅠ1、KⅠ2、KⅡ1、KⅡ2、KⅡ3)5个石墨矿体,矿体长度介于500~1 250 m,厚度介于2~17 m,固定碳含量介于2.02%~21.47%;在七里沟—马家坪区圈定出2个东西—南西向展布的石墨矿化带(KⅢ和KⅣ),石墨矿体呈透镜体状、豆荚状展布,依据槽探系统取样及矿带追索,目前圈定出1个长百余米厚十余米的小型高品位的晶质石墨矿体KⅢ1。

KⅠ矿化带产于雁岭沟岩组b岩段第二岩性层顶部,岩性为灰黑色-黄褐色矽线石片岩、石墨片岩。矿化带西部起于清水沟,东部止于刺沟以东,呈近南东向的带状展布,在走向上具有波状起伏特征,矿化带产状多介于193° ~213°∠70°~85°。矿化带沿走向延伸长度4.20 km,出露宽度20~30 m,固定碳含量介于0.6%~7.38%。

KⅡ矿化带产于雁岭沟岩组b岩段第四岩性层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片麻岩及石墨大理岩中。矿化带西部起于马鬃粱,东部止于塔尔坪,沿走向断续延伸长度6.10 km,局部被岩体侵蚀破坏而使连续性变差。KⅡ矿化带呈带状展布,在走向上具有波状起伏特征,在马鬃粱至塔尔沟矿带呈南东向展布,延至塔尔坪矿带则呈近东西向展布。矿化带产状多介于177°~195°∠65°~80°。矿化带出露宽度25~40 m,固定碳含量介于1.0%~21.47%。

KⅢ矿化带产出于寨根岩组a岩段第二岩性层底部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化带西部起于干家沟沟口,东部延伸至大坊乐沟沟口及马家坪北部,走向断续延伸约3.9 km,矿化带宽度30~50 m,矿化带产状多介于180°~220°∠48°~69°。KⅢ矿化带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在马家坪一带由于受次级揉皱的影响,而使得矿体走向近南东向。KⅢ矿化带石墨固定碳含量普遍较低,多介于0.5%~2.5 %。但在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局部地段,存在高品位的晶质石墨。

KⅣ矿化带产出于寨根岩组a岩段第二岩性层顶部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化带呈东西向的带状自七里沟延至七里沟沟脑以东山包上,走向延伸长度约1.3 km,宽度约为40 m,KⅣ矿化带石墨固定碳含量普遍较低,介于0.5%~2.3% 之间,低于边界品位2.5%。前期工作仅在七里沟发现一处可达工业品位的小型晶质石墨矿体,经工程揭露石墨矿体厚度5.76m,固定碳含量3.08%~24.61%,平均13.02%,由于该区石墨成因受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影响,矿体呈透镜状,规模较小,沿走向不到100 m其品位即降低到不足2.5%。

3.2 矿石质量

依据矿区石墨矿化带地质特征,区内石墨的产出方式有3类,即片麻岩型石墨、片岩型石墨、大理岩型石墨(图2)。片麻岩型石墨矿在矿区分布较广,约占60%左右,KⅡ、KⅢ、KⅣ矿化带内石墨矿体以片麻岩型石墨为主,其鳞片一般介于0.5~1 mm,以大鳞片石墨为主,鳞片状石墨矿物呈稠密浸染状富集于矿物片麻理中;片岩型石墨矿在矿区分布较广,约占25%左右,KⅠ矿化带以片岩型石墨为主,鳞片大小多介于0.15~1.5 mm,个别达2 mm,以大鳞片石墨为主,鳞片状石墨矿物沿片理方向生长;大理岩型石墨矿在矿区分布较少,约占15%左右,多产于与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接触部位,KⅠ、KⅡ矿化带部分地段可见到大理岩型石墨,石墨大理岩中石墨鳞片一般介于0.3~2 mm,属于大鳞片石墨,鳞片状石墨矿物呈填隙方式产出于方解石矿物颗粒之间。

图2 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矿石特征a-石墨片麻岩野外照片;b-石墨片麻岩显微照片,石墨呈稠密浸染状沿片麻理方向生长,石墨鳞片大小0.5~1 mm;c-石墨片岩野外照片;d-石墨片岩显微照片,石墨沿片理定向排列,石墨鳞片大小0.15~1.5 mm;e-石墨大理岩野外照片;f-石墨大理岩显微照片,石墨呈鳞片状分布于矿物颗粒之间,石墨片长1 mm

通过对区内各矿带采集样品统计分析,矿区石墨矿体鳞片片度大于80目者占到98.8%,大于50目的石墨占到94.8%,故区内石墨矿体以大于50目的大鳞片石墨为主。区内石墨大理岩、石墨片麻岩、石墨片岩中的矿石矿物为单一的晶质石墨矿,可通过同一选矿流程进行选别,故矿区石墨矿工业类型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石。矿区内片岩型石墨固定碳介于2.20%~7.38%,平均4.20%;片麻岩型石墨固定碳介于2.17%~23.17%,平均8.07%;大理岩型石墨固定碳介于2.92%~13.59%,平均6.29%。片岩型、片麻岩型石墨矿石呈现高硅铝而低钙镁的特点,大理岩型石墨呈现高硅铝高钙低镁特征。整个矿区石墨主要有害杂质Fe2O3、SO3、P2O5含量较低,其中Fe2O3介于0.37%~1.57%,SO3介于0.022%~0.048%,P2O5介于0.025%~0.12%,通过选矿可以基本脱除,其对矿石质量影响较小。

4 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北秦岭复合岛弧杂岩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早寒武世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原岩建造多属粘土岩-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沉积于陆源浅海区。前期发现的石墨矿床往往赋存在其上部富碳酸盐岩部位,含矿岩系变质程度普遍达到角闪岩相-麻粒岩相[13]。根据陕西丹凤北部地区已发现石墨矿床、矿(化)点、异常点(带)的赋存层位,以及区域上的发育程度,确定古元古界雁岭沟岩组、郭庄岩组及中元古界峡河岩群寨根岩组为丹凤北部地区晶质石墨矿区的找矿目的层。区内雁岭沟组、郭庄组地层多数被后期黄柏岔、黄龙庙岩体群吞噬而成孤立的块状、透镜状岩片。

4.1 矿床成因

矿区内清水沟—塔尔坪矿段石墨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雁岭沟岩组原岩为砂泥质、半粘土质、粘土质,富含碳质的泥灰岩及富铝碳酸盐系列,反映了一个浅海沉积环境,其碳质来源于前寒武纪微体生物和低级形态生物有机质碳。该晶质石墨矿赋存在雁岭沟岩组b岩段第二、四岩性层含石墨片麻岩、矽线石墨片岩层位中,属层控型成矿。雁岭沟岩组地层变质程度较深,达到高角闪岩相,含有机碳的泥岩、砂泥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其中的有机碳重结晶形成晶质石墨,并使石墨晶体增大,形成了具有工业品位的晶质石墨矿体。

七里沟—马家坪矿段晶质石墨矿产于峡河岩群寨根岩组a岩段,寨根岩组中,泥质-长英质岩石及钙质岩石均呈互“层”状、夹“层”状产出,并互为过渡,故属副变质岩类。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峡河岩群原岩建造为含碳泥质岩、泥质岩、泥质砂岩、杂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泥灰岩、白云质碳酸盐岩及基性火山岩的类复理石建造,具近陆源沉积特点。在后期经历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含碳泥质岩变质为低品位含石墨片麻岩。寨根岩组a岩段变质程度相对较低,达低角闪岩相。由于未能达到晶质石墨呈矿所需的高压条件,故七里沟—马家坪区内石墨以矿化形式出现,未见呈似层状、带状展布的具工业品位的晶质石墨矿体。但在混合岩化发育地段,可见到透镜状高品位晶质石墨矿体。特别是矿体中注入的长英质脉体附近的石墨鳞片很大,石墨固定碳含量很高,分析认为混合岩化作用所提供的温压条件使得矿化石墨鳞片进一步增大富集成矿,故七里沟—马家坪区石墨矿成因属混合岩化型石墨矿床。

4.2 控矿因素

依据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分析区内主要的赋矿地层秦岭群地层为一套变质程度达到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的富铝、碳碎屑-碳酸盐岩孔兹岩系[14],石墨成矿的地层、构造、岩性组合等条件十分有利。

(1)地层条件:依据矿区赋矿层的展布规律表明该区晶质石墨矿严格受层位控制。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b岩段第二、第四岩性层及中元古界峡河岩群寨根岩组a岩段第二岩性层是赋存石墨矿的主要层位,浅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建造中的含碳粉砂质-钙质-粘土质及炭质页岩沉积,是石墨矿生成的岩相条件,雁岭沟组地层大理岩之间的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矽线石片岩和寨根岩组中混合岩化含石墨片麻岩是石墨含矿层赋存的主要场所。

(2)岩性条件:丹凤庾家河石墨矿赋矿的雁岭沟组、寨根岩组均为区域变质的老地层,岩石组合多样,但区内石墨仅分布于雁岭沟组的黑云斜长片麻岩、矽线石片岩、含石墨大理岩中,郭庄组的含石墨片麻岩中,寨根岩组的混合岩化含石墨片麻岩中。由于岩石力学稳定性较差,容易形成负地形,可作为找矿标志。其次,由于其抗风化能力较差,易形成破碎砾石,受重力或降水等因素影响顺地形滚落至沟谷,可作为寻找原生石墨矿的间接标志。

(3)构造条件:该区石墨的形成和分布与后期的构造关系不大,含石墨岩系多半分布于区域性褶皱构造的翼部,次级褶皱构造的转折端附近,往往赋存厚大的石墨矿层。与褶皱构造同时发育的层间断裂挤压带、走向断裂带,往往即是局部混合岩化的界面,又是矿体(层)中富矿段界面。可作为寻找品位高、鳞片粗大的石墨矿石的间接标志。

(4)岩浆作用:矿区岩浆作用强烈,主要为志留纪孙家山岩体群(nγβS1)和泥盆纪黄柏岔岩体群(nγD1)等侵入岩,元古界地层大部分被岩体所吞噬,残留部分呈大小不一的岩片散落分布。岩浆岩对晶质石墨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岩浆作用提供丰富的热流体促进了晶质石墨矿物的富集和结晶,是形成优质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的重要条件。

(5)地球物理条件:矿区石墨矿石类型为石墨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型,具有典型的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与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等围岩相比具有较高的极化率、电阻率电性差异,石墨矿所具有的电性特征可作为该区采用激电方法找矿的良好标志。

5 找矿远景

(1)丹凤北部庾家河晶质石墨矿位处凤县—商南红柱石矽线石石墨成矿带东段,大黄柏岔—小黄柏岔石墨矿床东部1 km处。在此成矿带内,已先后发现了大西沟—碾子坪—蔡凹、留仙坪、大黄柏岔—小黄柏岔等3个中型规模的石墨矿床。前期工作在清水沟—塔尔坪区圈定出2个石墨含矿带5个石墨矿体,这5个石墨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主矿体规模以大中型为主,沿走向延伸长度介于500~1 250 m。厚度介于2~17 m,主矿体厚度较稳定。固定碳含量介于2.02%~21.47%,平均品位5.34%,主矿体矿石质量较稳定。清水沟—塔尔坪区石墨矿体规模大、品位高、石墨鳞片大,进一步勘查,有望提交一大中型规模石墨矿床。在七里沟—马家坪区内圈定了2个石墨矿化带KⅢ、KⅣ出露宽度大,沿走向延伸稳定。经工程揭露,石墨固定碳含量较低,多介于1.5%~3.0%之间,且限于本区石墨为混合岩化型成因,石墨呈透镜体状展布,地表工程间距过大,较难控制石墨矿体。且地表石墨片麻岩受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石墨迁移流失,引起品位变低,其深部石墨片麻岩的固定碳含量应高于地表。对比山东莱西南墅、黑龙江柳毛、内蒙古兴和等混合岩化型石墨矿床,其均表现出地表矿体品位较低而深部矿体品位较高的特点。通过对矿区石墨矿体取样制作光片进行片度测定,石墨鳞片以大鳞片为主。由于晶质石墨的片度不同,其工业用途及经济价值相差甚大,因此矿区石墨鳞片片度较大,可适当降低石墨的边界品位与工业品位,这样即可圈定出较大规模的石墨矿体。因此在七里沟—马家坪重点工作区找矿潜力巨大,有希望找到较大规模的晶质石墨矿体。

(2)陕西省是西北地区石墨矿床(点)分布的最主要蕴藏区,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共有石墨矿床(点)52处,其中晶质石墨矿床(点)40处,隐晶质石墨矿床(点)12处,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4处。陕西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石墨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在全国石墨总储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且以小型矿床为主。根据《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石墨矿床共26处。其中:晶质石墨矿上表矿区共10处,未上表矿山1处,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677.825 1万 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77.81万 t;隐晶质石墨矿上表矿区2处,未上表矿山13个,保有资源储量190.68万 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90.02万t,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主要石墨生产企业有十几家,主要石墨矿山累计设计生产规模36.95万t/年(矿物量),实际产量仅有8万t/年(矿物量),只相当于黑龙江奥宇石墨集团一家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与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等石墨资源大省相比明显存在较大差距。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省石墨矿产勘查开发力度不够,投入较少,多年来难有新的石墨矿床(点)发现,近年来石墨勘查项目主要围绕既有矿区展开,石墨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储量增长相对缓慢,矿产开发小,资源储备能力不足,石墨资源供应面临更大的挑战。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在丹凤北部晶质石墨矿区实施找矿会战,预期提交晶质石墨矿物量(333+334)为300万 t,将使该地区成为陕西省重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工业基地。

(3)石墨的工业价值与鳞片关系密切,鳞片片度越大,其工业价值也越高。丹凤县庾家河晶质石墨矿矿石以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石墨大理岩为主,选矿较为容易。区内石墨以大于100目的正目石墨为主,大于50目的大鳞片石墨含量也较高。目前随着石墨烯概念的提出,晶质石墨价格不断攀升,因此勘查庾家河晶质石墨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勘查及开发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必将会为当地政府增加税收、农民提高收入带来福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综上所述认为,丹凤北部庾家河晶质石墨矿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标志显著,整体勘查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巨大,找矿前景乐观。

[1] 肖克炎,孙 莉,李思远,等.我国石墨矿产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J].地球学报, 2016,(5):607-614.

[2] 李 超,王登红,赵 鸿,等.中国石墨矿床成矿规律概要[J].矿床地质, 2015, 34(6):1223-1236.

[3] 陈 刚,李凤鸣,彭湘萍.新疆玉泉山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新疆地质, 2009, 27(4):325-329.

[4] 莫如爵.中国石墨矿床地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84.

[5] 赵东甫,冯本智.非金属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14.

[6] 冯本智,兰心俨,周裕文.非金属矿产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43-51.

[7] 王家昌,张家英,朱 艳.我国石墨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J].中国非金属工业导刊,2013,(3): 49-51.

[8] 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等.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9] 崔海洲,王菊婵,马 晔.陕西省丹凤县庾家河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地下水,2015,37(4): 181-183.

[10] 时 毓,于津海,裴小利,等.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J].桂林理工大学大学学报,2014,34(2):207-217.

[11] 张成立,王晓霞,王 涛,等.东秦岭沙河湾岩体成因—来自锆石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的证据[J].西北大学学报,2009,39(3):453-465.

[12] 丁子建.物探方法在石墨找矿中的应用[J].中国非金属工业导刊,2015,(4):26-33.

[13] 张天宇,张忠良,李金钱.我国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非金属工业导刊,2014,(3): 36-38.

[14] 姜继圣,刘 祥.中国早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建材地质[J],1992,(5):18-2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YUJIAHE CRYSTALLINE GRAPHITE ORE DEPOSIT IN NORTH QINLING MOUNTAINS

WEI Xiao-zhao,CAO Guang-jie, HUO Tian-yun,LIU Kai, ZHANG Wang
(No.713 Team of Northwest Bureau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Non-ferrous metals,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

Yujiahe crystalline graphite or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Fengxian-Shangnan andalusite,sillimanite and graphite metallogenic belt,which belongs to the composite island arc of mixed rock zone of North Qinling orogenic belt.Several medium-sized and small graphite ore deposits (point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metallogenic belt. The main host strata is Paleoproterozoic Erathem Qinling terrain Yanlinggou group,Guozhuang group and mesoproterozoic erathem Xiahe terrain Zhaigen petrofabric. The ore 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a. Ore type consists of gneiss, schist and marble three big flaky graphite.This deposit is a regional metamorphism type crystalline graphite ore deposit.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tudy on regional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nd the analogy to the typical regional metamorphism type crystal graphite ore deposit, proposed Yujiahe crystalline graphite deposit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trata,lithology,structure and magmatism,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graphite ore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has huge potential.

crystalline graphite mine;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erspective; Yujiahe; Danfeng county; North Qinling

2017-01-23;

2017-04-24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61201304227)及陕西省晶质石墨矿找矿会战项目联合资助

魏小昭(1988—),男,地质助理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工作。E-mail:15191597101@163.com

10.13384/j.cnki.cmi.1006-2602.2017.03.003

TD164+.2

A

1006-2602(2017)03-0010-07

猜你喜欢

片麻岩大理岩矿化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指示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密怀隆起
土石混合介质碎石性质对土壤入渗和产流过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