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017-06-25谢洪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师

谢洪亮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的灵魂。新课程担负着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使命,为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到自然、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从填压式学习方式到学生间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在本文中,笔者浅要谈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24

一、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发动机马力大,汽车跑得快,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趣”两字含义。如笔者在进行“人造卫星”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人造卫星的知识。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看到NBA的现场直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強了,出乎预料地掌握好人造卫星的知识,并在方法上予以指导学生推导同步卫星的高度是多少以及介绍人造卫星的其他一些知识。让学习发展成为一种乐趣。因此,笔者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四化”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古语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出现灵火”。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心智之火。因此,和谐的情感氛围,能增加师生间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教师的教,结合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以激发和满足,并借助于情感对认知的激活功能而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调动,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关注和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创设实验情境,通过设置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静电球壳实验中,通过对球壳内外表面取电的差异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表现情感,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例如在讲座光的反射定律时,通过“你像你妈妈,而不能说妈妈像你”的形象比喻,就可以克服“入射角等反射角”的错误说法,对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正确规律形成深刻的记忆。再者,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光亲切深沉,表现自然丰富,语言层次清析,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对学生任何参与都应有合理且激励性评价,绝不能有任何讽刺和挖苦。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

理想的物理模型,既是物理科学体系中光辉的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课时的内容安排,及时向学生强调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条件,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体运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质的次要因素,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当然,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真正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例如:探究物理过程,构建准确的物理模型。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薄板(厚度不计),质量分别为M和m,(M=2m),半径分别为R和r,两板之间用一根长为L=0.4m的轻质绳相连结,开始时,两板水平叠放在支架C上方高h=0.2m处,如图示a示。以后,两板一起自由下落支架上有一个半径为R′(r

点评:本题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两板自由下落。(此时两板作为一个整体可抽象为一个质点模型;其自由下落运动过程作为一个自由落体运动模型)

2. 大圆板与支架相碰,且无能量损失,该瞬间的行为可作为一次“弹性碰撞”运动模型,而小圆板继续下落。

3. 细绳绷紧瞬间,两板通过绳的相互作用获得共同速度,可作为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运动模型。

求解:

两板落至支架C时的速度:

大圆板与支架C碰后以速度为初速度竖直跳起,设至细绳绷紧前历时t1,绷紧前的速度为v1,上跳高度为(离支架的C的高度)为h1,则:v0=■=■=2m/s

v1= v0-gt1 ………………………………………………①

v12=v02-2gh1…………………………………………②

小圆板穿过圆孔时的速度为v0,设落至细绳绷紧前历时t2,速度为v2,下落高度(离支架C的高度)为h2,则:

v2= v0+gt2………………………………………………③

v22=v02-2gh………………………………④

(上接第124页)

据题意有:t1=t2,h1+h2=L=0.4m,故由①③两式有:v1+v2=2v0=4m/s ……………………………………⑤

由②④两式有:v22-v12=2gL=2×10×0.4=8(m/s)2……⑥

由⑤⑥两式可得绳绷紧前两板速度大小分别为:

v1=1m/s v2=3m/s

方向:v1 向上 v2 向下

由于细绳绷紧时间极短,重力的冲量可忽略,故绷紧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设两板共同速度为u,取竖直方向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2-Mv1=(m+M)v 得

u=■=■=■(m/s)

即该瞬间两板获得向下的共同速度为■m/s。

四、接受学习的行为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行为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变学生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有效的物理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物理的有效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535412)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师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秋天在哪里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