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课外阅读经典作品现状及有效性研究
——以鲁迅作品为例

2017-06-23余登燕徐玉松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鲁迅初中生课外阅读

余登燕,徐玉松

(1.伊犁师范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2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初中生课外阅读经典作品现状及有效性研究
——以鲁迅作品为例

余登燕1,徐玉松2

(1.伊犁师范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2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课外阅读是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鲁迅一生著述繁富,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寓思想、知识和艺术于一体的经典文本。调查显示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现状堪忧,为提高阅读鲁迅作品的有效性,阅读策略研究尤为重要。

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有效性策略

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鲁迅是中国当代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其作品饱含的爱国主义情操、启蒙意识和批判精神对于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初中生阅读鲁迅作品的重要性

阅读是开启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中学语文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初步了解鲁迅生平和文章的契机。对于鲁迅作品而言,其所寄寓的启蒙精神和批判意识对于初中生的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和家长应该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提高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亲近鲁迅作品,这对于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钱理群教授不由感慨:“语文教师因为对文本理解不到位、难以深入而痛苦,鲁迅作品教学也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困境。”[1]钱教授认为:“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该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应该终身阅读的。”[2]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中指出:“对我国的中学生而言,鲁迅的作品,应该享有‘定篇’的待遇,也就是说,无论基于何种理念,何种中学语文教材,都必须包含鲁迅的若干作品。”[3]其所说的“定篇”,表达了鲁迅作品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初中生绕不开的重要阅读文本。

钱文先生说过:“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较多地选讲经典名作。因为那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让青年学生通过阅读,与思想、文学、科学大师进行心灵对话,就可以使他们从人生开始,就长在大师们的肩膀上,有一个精神的高起点。”他还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建议,能使教师在课堂教授鲁迅作品的同时,突出作品重点,“有所为才会有所不为,有所讲才会有所不讲,有所不懂才会有所懂”[4]。这其实是引导教师在教学鲁迅作品的时候,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鲁迅作品中,与鲁迅的精神对话,站在鲁迅的肩膀上,促进人文精神发育。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

(一)课外阅读鲁迅作品现状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其中所占比例最大,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鲁迅的作品。这些作品从文体上来看,有小说、散文、序言;从内容上来看有童年纯真生活的再现、有多样人情世态的呈现、有深刻思想的表达;从语言风格来看,有随意的洒脱、有诙谐的幽默、有冷峻的分析、有深刻的思辨。但是,学生通过阅读鲁迅作品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仅仅依靠教材的范文阅读是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鲁迅作品有着很强的畏难情绪,以致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让学生产生了鲁迅作品“很难懂”的印象,削弱了课外阅读兴趣。据调查,初中生课外基本不读鲁迅作品的占70%以上,偶尔阅读鲁迅作品的占20%左右。课外阅读鲁迅作品的学生中,阅读仅限于《朝花夕拾》的占80%以上,阅读《呐喊》、《彷徨》的占10%以上;而阅读鲁迅杂文、散文诗的寥寥无几。由此可见,鲁迅作品在初中生课外阅读中所占比例甚小,且大量的文学作品没有进入初中生的阅读视野。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存在问题的原因

1.初中生心智水平较低。初中生身心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心智水平低,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若教师没有适当的指导,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很难得到激发;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要高于抽象思维,面对繁多的书本,他们不能清楚地辨识哪些是需要阅读的经典读本;初中生对文字表层的理解力强,而对鲁迅作品所包含的启蒙精神、批判意识的接受能力弱;初中生知识构成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思考分析能力,很难理解鲁迅对古今中外文化传统批判的根由。

2.初中生课外阅读环境欠佳。学生普遍认为提高考试分数才是王道;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的效果不佳、方法死板;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无用,耗时长且无明显效果。

3.鲁迅作品自身的复杂性。对于大部分师生而言,鲁迅的作品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问题,进而降低阅读效率;作品本身晦涩难解,教师和学生都对鲁迅作品有畏难情绪,这也直接降低了鲁迅作品的接受度。鲁迅自己也说,读他的作品,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要很好地理解鲁迅作品中的词句,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知识量、一定的生活阅历、很好的语感、足够的和文本对话的时间,并且结合语境,借助课外资料的力量,才能对鲁迅作品有深刻的探究与感悟。

为了进行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有效性研究,笔者于 2016年 11月对所见习的中学初三年级36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45.83%的学生认为阅读鲁迅作品有点困难,27.21%的学生认为鲁迅作品读不懂,说不清有没有困难;43.61%的学生认为阅读鲁迅作品最大的障碍是鲁迅作品本身的晦涩难解和自身不感兴趣,理解能力有限;21.66%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缺乏课堂有效性教学;只有4.44%的学生认为在应试教育重分数的情况下,家长不支持阅读鲁迅作品。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外少量阅读鲁迅作品的有51.11%;读过很多的有22.77%;从未阅读的有17.77%这表明当前初中生对鲁迅作品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多困难,由于作品本身难理解,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较少,见表1。

表1 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统计

三、提高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有效性的策略

(一)列出优秀课外读物书单,供学生选择阅读

1.结合鲁迅所处时代推荐相关背景读物。作家生长的时代背景影响其作品的创作风格、内涵与意义。初中生阅读鲁迅作品前必须对他生平及创作背景进行详细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搜集整理有关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生平及部分感兴趣作品的写作动机,整理成册,供同学们分享阅读,增加对鲁迅生活时代的感性认识。比如阅读《雪》一文时,学生如果能找到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及背景,就不难理解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形式来折射内心的苦闷与彷徨,从而发现作者的思想冲突和矛盾。如此,在课外阅读鲁迅作品前,学生清楚这些历史背景,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本主旨。

2.教师推荐鲁迅同时代作家的作品。教师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要事先写好阅读指南,方便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推荐与鲁迅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在反映社会矛盾上具有类似性的,如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多收了三五斗》等;在文体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别的,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绿》等;在批判文化传统上具有类似性的,如巴金的《家》等。推荐书目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有选择性地推荐,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比较阅读,准确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参与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会,让学生合作探讨,学会思考,总结规律,形成举一反三、阅读同类作品的能力,教师在阅读实践中给予回应,采用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供权威的鲁迅文本研究、评价类读物供学生阅读。“轻阅读”、“碎片式”阅读会削弱鲁迅作品意义的整体性。学术界在鲁迅文本研究和鲁迅生平、思想研究领域均有较多成果。钱理群的《在北大与鲁迅相遇》、林贤治的《鲁迅的最后十年》、周海婴的《鲁迅传》、汪晖的《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等一批权威解读受到鲁迅研究界的推崇,可列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鲁迅其人其文。

(二)创新阅读形式,巩固阅读效果

1.课内课外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加以积极、正面引导,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学生将自己阅读鲁迅作品的感悟或者与其他作品作比较,以诗歌、散文、日记、剧本故事的形式,分类制作电子文档,利用网络平台展开阅读交流和分享。比如在班级 QQ 群里展开辩论,在 QQ空间里分享读后感,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还可以在家长群里,让学生家长进行欣赏评价。组织课外阅读分享会,选出鲁迅的部分经典文本,把作品编写成小短剧进行表演,让学生表演展示,家长当观众,既能增进对作品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鲁迅故乡,近距离了解作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故乡及故居,开展读书游学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从文本走向生活,感受鲁迅的成长情景。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轮流担任解说员,叙述有关鲁迅的故事,增加对鲁迅作品的认识。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参观感受,并把所想所见与家长分享。

3.结合教育教学开展鲁迅作品读书沙龙。教师指导学生每周制订阅读计划,全体学生作为成员,定期召开读书沙龙,共同畅谈阅读鲁迅作品的体会、讲述个人读书故事,分享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泛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熟悉鲁迅作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供学生课外精读的有散文《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小说集《呐喊》14篇作品,《彷徨》11篇作品;泛读作品有散文集《野草》、《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速读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师介绍有关鲁迅作品时要增加趣味性,课后让学生通过精读了解真实的鲁迅,拉近鲁迅先生与我们的距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泛读增加文学常识,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速读锻炼学生快速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首先让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通过内容提要式、优美句子摘录式、问题思考感悟式等多种形式做读书笔记,通过读书笔记强化对作品的消化、思考和学习迁移,提高阅读效果。如,学生在阅读鲁迅精读散文《朝花夕拾》时,可通过具体作品人物、故事、阅读体验三方面来做阅读笔记,采用内容提要式对作品进行大致梳理,理清人物、情节关系;再用优美句子摘录式,抄写鲁迅作品中富有思想内涵的句子,多读,多记;最后用问题思考感悟的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反思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3.开展专题介绍,分享阅读成果。邀请名师学者讲述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叙事方式、环境描写、文本结构,分享他们阅读鲁迅的故事。教师也可以和同行多交流,制定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月评表;定期举行寻找“课外阅读之星”的评选;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当月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成就感。

鲁迅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课外品读鉴赏鲁迅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教师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有效性,将鲁迅思想植入学生文化血脉,有利于创设高效的“文化”语文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1]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2]钱理群.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解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1.

[3]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4]钱文.鲁迅作品教学专题:我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0(C4):17-19.

Abtrac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junior college students’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Lu Xun’s contributed lots of classic texts with a lot of ideas, knowledge and art.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status quo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reading of Lu Xun is worry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Lu Xun’s works, the study of reading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after Cla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Lu Xun’s Works

YU Deng-yan1,XU Yu-song2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835000, Xinjiang, China;2.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 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236800, Anhui, Chin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Lu Xun’s works; effectiveness

G633.33

A

1007-5348(2017)05-0102-04

(责任编辑:陈 娜)

2017-03-03

余登燕 (1992-),女,安徽六安人,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鲁迅初中生课外阅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鲁迅,好可爱一爹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鲁迅《自嘲》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