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设计

2017-06-23谭静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熊猫铅笔口语

谭静

王荣生教授将口语交际活动分为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书面语的有声表达。其中,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双向互动性明显,有明确的交际目的,是口语交际活动的主要类型。这一类的口语交际题材,比如问路、买文具、约请、看望生病的同学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很大比重。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1],但目前口语交际教学多是“一次性活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小学生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该了解学生在这类口语交际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和需要,基于学情开发教学内容,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序列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用得上。我们以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借铅笔”为例来分析。

一、呈现案例,引出问题

“借铅笔”给小学生提供了两幅图:一副图是小猴向大熊猫借铅笔;第二幅图是小猴还铅笔给大熊猫。要求看图说一说:小猴是怎样向大熊猫借铅笔的,大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大熊猫是怎样说的?然后分角色表演。教材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会用礼貌用语把话说清楚。

从教材图中可见小猴借铅笔是非常顺利的,大熊猫非常配合。按照图的意思,只要说清楚,学会礼貌用语,就能顺利借到东西了。可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孩子们所经历的借东西的口语交际情境真有这么简单吗?所有的“大熊猫”都会这么慷慨大方毫不犹豫地把东西借给“小猴”吗?所有的“小猴”都能讓“大熊猫”愿意把东西借给他吗?我们把“大熊猫”和“小猴”放置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想一想它们有可能“怎么说怎么做”,就会发现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没有带铅笔的孩子可能不愿意、不敢跟别的孩子借铅笔,也不愿意不敢跟老师说;借铅笔的孩子在借铅笔时可能说不清楚,说不具体,或者干脆不等他人同意就直接拿走铅笔;被借铅笔的孩子很可能说出各种理由拒绝对方或者直接拒绝,导致借铅笔的孩子产生种种不良情绪,最终可能出现争吵,不欢而散等等。这种种问题都有可能让孩子遭遇不愉快、不和谐、不顺利的口语交际体验,遭遇交际的阻碍,导致“借到东西”的交际目的失败。可见在“借东西”这类口语交际活动中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教给孩子“礼貌地说”,或者我们只是要求孩子“说清楚”,却没有具体地教给他“怎么说清楚”,还是难以帮助到孩子顺利愉快地完成“借东西”的口语交际活动,达成交际目的。

那么“借铅笔”这样的口语交际题材,我们除了训练学生“有礼貌地说”“说清楚”外,还可以开发哪些教学内容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些教学内容是否通过“一次性活动”就可以完成?如何进行“序列设计”?

二、依据学情,分析问题

还原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了解和分析学生在“借铅笔”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和需要,我们发现要切实提高小学生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开发以下几个维度的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须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

1.基于学情,开发多维教学内容

(1)语言表达的具体方法

“借铅笔”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说清楚,我们就得深入了解学生说不清楚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相应的技能。一年级的孩子借东西时说不清楚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不知道要借的东西怎么指称。第二,借东西时只提出请求,没有交待“为什么要借”“借多久”等情况。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孩子说清楚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从别的角度来描述要借的东西,说出要借的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要借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东西在眼前可以直接指给对方看等。第二种情况就要教给孩子借东西时说具体说详细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按照为什么要借,借来做什么,什么时候还这样的方式来说。告诉孩子这样才能让对方了解情况,消除顾虑,借到要借的东西。

(2)灵活应对的策略

在“借铅笔”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孩子有可能遇到不同情况的拒绝。大熊猫有可能说“我只有一只铅笔,不能借给你”,有可能说“我现在自己也要用铅笔,不能借给你”,有可能说“我的铅笔不够长,借给你用,很快就会用完了”,还有可能说“你又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想借给你”。面对这种种拒绝,孩子很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应对,从而借不到铅笔。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训练他们的应对能力,教给孩子各种与人商量的策略:改变条件:“等你用完了,不用的时候再借给我好吗?”“你有两支铅笔,借我另一支好吗?”安慰解释:“我只是用来写一会字,不会乱画乱写,不会那么快就用完了。”“我先借你的用,改天你可以再借我的用。”对等交换:“我书包里有一本好看的书,我借给你看,你借你的铅笔给我用会儿,怎么样?”等等。学会与人协商,孩子就有可能顺利解决交际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3)控制不良情绪的意识

在类似“借铅笔”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孩子遭到拒绝时,很有可能产生失落、难堪、气愤等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调控这些不良情绪,孩子就很有可能采取一些不正确的表达和交际方式,比如可能直接辱骂对方——“小气鬼,不跟你借了”,或者威胁——“你不借给我,我就不跟你玩了”,或者用精神胜利法——“我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特别好看的故事书,我也不会借给你的”,有的不等对方同意,直接把东西抢过来,据为己有了,有的可能变得再也不敢跟别人借东西了……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遇到料想不到的问题,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不能调控,从而蒙蔽了理智的应对方法,让交际行为失败。因此,我们应让孩子有调控情绪的意识,学习调控情绪的方法。比如首先要引导学生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然后用角色互换法、移情法、转移对象法等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4)体察他人感受的习惯

成功的口语交际一方面能达成自己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使交际双方都能在交际过程中感到愉快和谐。这就需要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情商,而所谓情商即懂得体察并照顾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一味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能否关注、体察并照顾到对方的感受是影响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小学生很有可能缺乏这种能力。在“借铅笔”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借铅笔的小朋友借铅笔时如果不会先观察,不会顾及被借铅笔的小朋友正在伤心,或者正在为什么事情而着急,或者正忙着玩,或者正在跟别人说话等情况,急急忙忙地提出请求,就很有可能遭到拒绝或者得不到回应。这种不怎么愉快的口语交际体验,往往会打击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体察他人感受的习惯和能力,包括教孩子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使用礼貌、委婉的语言;如何使用肢体语言,如与人交流时目光的接触,或者点头等;如何尊重他人的发言,耐心等对方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等。

(5)积极的口语交际态度

有些孩子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之所以不成功或效果不好,不是因为语言表达本身有问题,而是受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比如跟人交流时信心不足,不敢说,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看对方,不够自然大方。很多孩子也会有这样的缺陷:与自己的家人或特别熟悉的人交流时大方自然,表达流畅活泼,一旦跟其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就变得不敢说话、不愿说话。日常生活中,孩子如果真的忘记带铅笔了,有些孩子可能会默不作声,不愿或不敢跟别的同学借,也不愿或不敢向老师提出帮助。面对这样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是教学的重点,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其表达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口语交际态度上。

2.基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情境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灵活设计和运用情境。

(1)内容设置上

口语交际教学所创设的言语情境内容在交际目的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丰富。一是变换话题。比如借东西,可以变换所借的东西,可以借说得出名称的东西,也可以借不知道名称的东西。二是变换交际对象。可以是跟熟悉的人借,也可能是跟不熟悉的人借,可以是跟同学借,也可以跟其他大人借。三是变换交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遭到各种拒绝,也可能对方提出各种要求。这样设置言语交际情境,内容丰富有趣,方式灵活变化,能让学生遭遇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

(2)呈现方式上

呈现言语交际情境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尽量用有声音也有画面的视频来呈现情境,条件设备不允许时,也可以找同学或老师通过直观表演的形式来呈现情境和案例,还可以用简笔画,漫话等图画的形式呈现。最简单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用讲故事等语言直观的方式来描述情境。不管用什么手段呈现情境,呈现前都要注意设置好问题,提醒学生观察什么,思考什么,呈现之后要注意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反思行为,发现知识。

呈现言语交际情境时应讲究一定的规律。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到不常见的情境,从顺利到不顺利,层层拓展推进。比如借铅笔,就可以从大熊猫答应借到大熊猫不愿意借。大熊猫不愿意借的情況又可以从容易应对到难以应对。

(3)运用方式上

教学情境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灵活运用。一是拉开距离。王荣生教授认为:“在母语的环境中,学生日夜浸润在口语交际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往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足以应付基本的口语交际活动。然而,他们的口语交际往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人际间有效沟通。”[2]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学应让学生多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借铅笔时针对有些孩子不懂得照顾别人感受,不会控制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借助表演、录像等手段再现已经发生的事件或者业已存在的某种现象,还原现实生活,让学生与熟悉的生活情境拉开距离,便于反思自己的问题,领悟该怎么做。二是浸润其中。如果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口语交际技能,把口语交际知识巩固内化成能力,就要让学生浸润投入到情境当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模拟练习或实战练习。如借铅笔时遇到各种拒绝的情况,可以让学生练习各种具体的与人协商的策略。

三、序列设计,解决问题

基于学情分析可见,双向互动式的日常生活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教、应该教的内容至少有五个维度:语言表达的具体方法、交往互动中灵活应对的策略、调控不良情绪的意识和方法、照顾他人感受的习惯、积极的口语交际态度。我们可以以同一个话题或者同一个口语交际活动为一个单元,从上述五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的几次课,完整而系统地训练日常生活情境下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所需要的各种技能、策略、习惯、态度等。回到“借铅笔”这个口语交际活动案例,我们可以至少设计三次课:第一次课可以通过给动画配音,角色表演等方式,同时变换借东西的对象,变换所借的东西,给学生呈现和提供种种能顺利“借铅笔”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孩子“浸润其中”,反复训练,主要让孩子学会如何“说清楚”,如何“礼貌地说”等基本语言表达技能。第二次课可以通过看录像、设置问题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给学生呈现“借铅笔遭拒绝”的种种不顺利的口语交际情境,主要让孩子学会“体察他人感受”“如何与对方协商”的策略。第三次课可以给学生观看“借不到铅笔之后”学生种种表现的录像,主要让学生反思借不到东西后怎样做才是恰当的,该如何调整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三次课都应贯穿积极的情感态度教育,即鼓励孩子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积极自信地去解决“忘带铅笔”这样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样序列化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才可以避免浅尝辄止,避免重复低效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孩子深入全面地学到“借东西”这一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口语交际技巧,切实提高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要让小学生增长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的口语交际中有效达成交际目的,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就应该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生交际时的真实情况、真实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序列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大熊猫铅笔口语
寻找大熊猫
遗憾的大熊猫
猫爪铅笔帽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智力测试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