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视角下建立高校校园信息共享平台的对策研究

2017-06-22李紫艳董雨萱陈丽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信息共享互动性校园

李紫艳+董雨萱+陈丽媛

(广西大学 a.商学院;b.环境学院,南宁 530004)

[摘 要] 基于日前共享经济条件下,网络web技术发展,本文阐述了校园信息线上共享平台的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现在高校信息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社会上对于信息的极大需求以及市场信心共享供给不足的问题。运用绝对优势理论,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详细说明信息共享平台的意义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在学生视角下,校园信息共享平台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为维持平台的良好运行的建议。

[关键词] 校园;信息共享;现代信息网络;互动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92

[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71- 05

1 建立校园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1 信息共享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是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极大的优势。例如,在毕业生就業市场上,基于应聘毕业生者对市场招聘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及雇主,因此,雇主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人力价值以外的收益。而对于应聘者,他们知道雇主具有信息优势,因此会有选择性地发展更符合雇主要求的优势,并提供相应信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资源。表现在市场上,即为以“文凭”为证明自身能力的信号。这种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雇主不一定能招聘到最合适的人选,也扭曲了毕业生应聘者的自我发展(即人们获高学历被认为可能主要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生产技术,而是为了使潜在的雇主相信他们能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信息的不对称和低流动性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利于社会总体的帕累托最优。

在校园人才培养领域,信息尤其是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十分重要。每个学校的教育学术信息资源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尽管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在更广社会范畴中的高效公平配置,但仍是高校竞争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优劣差距的表现特征,甚至因人为“行政化”的管理手段“合理化”。而在校园内,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是比比皆例。例如,在数模竞赛中,由于竞赛研究的深入,竞赛题型、任务、涉猎内容呈现出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态势。比赛赛制一般为在规定时间内基于一定主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实证模型。在这种背景下,参与竞赛学生单靠个人来完成学术信息的全面获取日益困难,往往需要通过合作进行学术信息的查寻,实现多元观点、学科交叉融合、综合研究方法应用,从而推动竞赛工作的顺利完成。然而,由于学生间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很难找到彼此合适,互补性强的队友进行合作,而是出现较广泛普遍的“搭便车”行为,违背了竞赛公平公正的初衷和竞赛课题研究的效率。

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建设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的校园信息共享机制或平台,提高校园内,高校间,校园与社会间的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流动性,以减少校园信息尤其是学术信息暴利,维护教育资源分配的效率及相对公平。本文以下即提出一些基于学生视角下,建立校园信息共享平台的对策建议。

1.2 平台实现共享共赢的实证分析

共赢包含着对利益的追求,但并不止于对利益的追求。一个优质校园信息共享平台的着眼点是通过各主体之间信息合作的路径,更好地促进信息资源的配置,满足大学校园中学生各项需求。首先,要先从共享私人主体信息资源入手,提倡秉持互利共赢原则,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日前, “共享经济”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机科技等发展,崭露头角。作为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服务模式,共享经济整合了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从Uber和Airbnb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这种共享经济平台让供给方,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让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即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某种程度上还缓解了因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社会矛盾。

在校园信息领域,其实也存在许多信息资源闲置或者配置的情况。例如,某学生在写作课题论文后,其参考的资料文献效用可能迅速下降至零,而另一学生可能正在为找寻这相关的信息资源苦恼。我们结合以下图形进一步说明该问题。

假设:

(1)校园信息共享平台中只有两个用户,他们只有两种可交换信息资源;

(2)提供信息付出的成本低于直接生产。

(3)信息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和非熟练的差别。

(4)生产信息是在不变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5)假设交易信息的费用一致。

(6)信息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用户间自由交易。

(7)平台内交易是以信息资源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8)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是实现最大的所有用户总利益。

先来考虑一个用户仅能承担信息共享过程中一种身份的情况。即A仅为信息供给方,B仅为信息需求方。假设直接生产信息需要成本为X单位的劳动量,提供信息成本为Y单位的劳动量(X>Y),信息资源交易的成本为Z单位的劳动量。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假设一信息资源随着时间,其对信息拥有者A总效用有限,接近于U1。潜在客户需求者B为获取信息资源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R,那么,在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后,A对该信息资源的总效用即可能改变为U2。只要R>Z,则U2=U1+R-Z,A获利R-Z。

对B来说,B是理性经济人,因此,他愿意付出的获取信息的最高代价R一定小于自己直接生产信息的代价X。那么只要信息资源交易成本Z

综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 Z

再考虑一个用户能在信息共享过程中转换身份的情况。即A,B既是信息供给方也是需求方。由于专业不同,各用户提供不同专业信息所需的劳动力不同。借由绝对优势理论,假设以下情况。信息交易成本为Z,且Z固定。

两用户单位信息产出所需的劳动量如下:

以A为例,为了生产一单位的α需要投入劳动量X1,若将这一劳动量投入生产β,生产的β数量为X1/X2,此为生产α的机会成本。同理,生产β的机会成本为Y1/Y2。那么由假设可得,A在α有绝对优势。即若不存在信息共享平台,假设A和B不进行信息的互动共享。校园信息共享平台给了他们信息资源流动的可能性。A每减少1个单位的β产品直接生产,可以释放出Y1个单位的劳动,用于生产α,可得Y1/X1个单位的α;同样,B减少1个单位的α产品直接生产,可以释放出X2个单位的劳动,用于生产β,可得X2/Y2个单位的β。从整体效益看,尽管劳动总量并没有增加,但是,α和β的总产出分别增加了(Y1/X1-1)个单位和(X2/Y2-1)个单位。通过资源共享的分配,校園信息资源总量提高了。

只要因信息交换带来的信息资源增加,多过交易成本,即(Y1/X1-1)+(X2/Y2-1)> 2Z,则校园信息资源总量增加。

以上,我们论证出共享对信息供求双方都有一定的利益回馈。因此,要促进校园信息共享平台所涉及的各主体,均树立这种共享共赢的观念。

2 平台开发的挑战

2.1 现有平台问题

2.1.1 传统以各高校图书馆为主的信息共享平台门槛高,共享性不高,对学生主体适应性弱

从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到近几年出现的大学城、高校联盟等从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验室开放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政府、校方在努力开始践行资源共享的理念。然而,实际上,校园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仍不够,存在许多阻碍。比如管理模式封闭,资源共享信息渠道不畅;共享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高校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学术资源共享;高校间实际利益的冲突;学校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隔闽;信息资源共享的领域单一;共享收益面窄等等。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为代表的校际间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门槛高。而以中国知网,维普等为代表的学术社科网站,以及主要针对学生开设的“知乎”、“榜样”这样的学术类互联网产品产品缺乏互动性,不能让每个人参与其中并成为主导,而且其信息共享的效率不够高,即基于关键词的搜索筛选匹配度不强。

2.1.2 新型校园平台共享信息学术专业性不强,难以满足学生主体高层次综合需求

以易班,人人网为首的各大互动网站,以及超级课程表,掌上课表等等校园APP软件。目前市场其他互动娱乐性格强的大学生相关应由程序多数以“课程表”为主线,这些程序的运营方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针对学术、就业、竞赛等为主的精英信息提供较少,学生基本将其用于社交。此外,由于这些平台的进入门槛过低,将难以保证信息共享的质量和水平。还降低了线上匹配的用户信任度。而且软件针对的用户端口较单一,基本针对学生,忽视了老师在校园生活领域方向上的权威性和需求。

针对以上,发现国内缺少一个高综合度,强专业性的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对象的平价信息共享平台。

2.2 平台开发目标

基于以上平台存在问题,应妥善处理各方的利益。满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三方的需求。解决用户知识版权问题,保持用户使用积极性,维护平台信息资源对接效率。

2.2.1 建设线上平台,需要各领域协调配合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尤其是Web 2.0元素为信息共享平台提供运行的基础。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减少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市场不确定性,克服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的问题。建设集成数据环境,采用数据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与集成化。在学术文献服务方面,扩大现有的文献检索、文献传递系统,建立高效运行的文献服务板块,提供文献服务。在竞赛参考咨询方面,设置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板块,由信息供给方组成线上服务。定期邀请学科专家参加咨询,实现平台信息需求者的咨询答复时间最短化、最优化。在科技查新、代查代检等服务中,成立联合搜索板块,实现网络化的课题提交、搜索链接化等。通过联合机构的规范化工作,实现规模化服务。集合信息,尊重用户(学生)各项需求、融入用户体验、节省用户时间。

综合性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个浩大工程,因此,开发中涉及到的资金问题,技术压力,线下配套线上的物资管理多。除政府财政补贴支持外,还要广泛动员社会资金的参与。要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防范功能、激励功能、信息提供功能和金融体系的支付和清算功能,为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建设服务。其次,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高校单位的力量,进行明确的开发合作分工。参与信息共享的高校以自身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参与到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中,并明确划分各单位在各开发领域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分工的具体投入配额。最后,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和大中型高校信息共享单位线下协商,小型和私人信息资源供应者线上直接管理的形式,有效的保证信息共享平台初始资源集成。

2.2.2 维持可持续共享,保证用户积极性压力大

共享经济的独特优势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供给端的创造力,以非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带给需求方最实际,效益最大的私人DIY产品。校园信息共享平台更是要保持这种私人定制品牌的独特优点,基于用户需求,信息优势互补,自愿联合,推荐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引入自主筛选方式,带给用户独特,个性化体验,保持用户尤其是需求方的积极性。对于供给方,引入竞争机制和评估机制,提供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互相评价机制、动态定价机制,提高供给双方的互动性,促进信息共享合作的顺利开展。

2.2.3 学术信息的外部性和公共性

现代社会的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多样化,信息也以各种各样的途径在个体之间传播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避免外部性的发生,根据外部性理论,学术信息贡献和分享会对不同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学术知识的创作者与信息共享平台用户之间的利益的分配会有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就体现在,学术信息的初次共享者借助自己的信息所获得的报酬低于二次利用该学术信息的其他人。同时,平台所提供的学术信息又难以避免出现公共产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媒介的不断创新,带来了信息传播成本的不断降低,第三人在未经授权并支付费用就能从网络上非法下载、使用,由信息平台共享出的学术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术信息的非法传播的成本一般也不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而有所增加。正事这种显著公共性,学术信息共享平台和学术信息的原创者想要制止那些平台之外非法使用者的不正当使用,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代价可能会更高。因此平台作为学术信息共享的中间方,一方面要将学术信息的供给方提供的信息充分共享给信息的需求方,另一方面有要限制信息的使用者在脱离平台运作之外对平台所提供的学术信息进行不正当传播。

2.2.4 学术信息产业的进入壁垒

学术信息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现有学术信息资源平台所具有的绝对优势成本。学术信息领域现有企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等已经拥有一些学术刊物的独家发布权利,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的供给者已经与市场上现有的权威平台签订独家刊载协定,新的共享平台不能掌握这种稀缺资源将会成为将会形成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同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只有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学术信息销售的规模效应。政策法律规定也会形成信息共享的相关进入壁垒,一般信息的共享会涉及到隐私保护等方面,学术信息的共享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新型共享的学术信息平台需要在要素市场,消费市场,政策管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优势。

3 平台建设优化发展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信息共享氛围

高校所掌握的学术信息数量可观、价值巨大,但是高校学术对于大多数学术信息缺乏参与性与高校学术信息在学术之间的交流活跃性也不高。营造良好的学术信息共享氛围有助于提高校园知识共享的效果。首先,要提高高校学术的信息交互素质,培养其信息共享意识,帮助其形成信息共享的思想观念,在高校师生间营造彼此信任的学术交流氛围,鼓励高校学生在较早的年级就运用共享型信息交流平台积极了解学术领域的学术信息,鼓励高校教师在共享平台中发布内容质量较高且与学生专业高度相关的阅读引导和个人评价,利用学术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学术形成批判性思考的学术思维;其次,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帮助高校校园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行,营造和谐的校园学术知识共享氛围,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起到提升校园学术氛围的作用,另一方面开拓了学术信息共享的新途径。最后,培养线上用户重视互联网学术信息共享的查询习惯和共享学术心态,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可以用于学术信息共享。

3.2 建立用户契约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面临最大的问题即在于知识产权的维护。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过于轻视会导致,由于对信息的线下实际所有权的证明压力大,可能出现信息提供者盗用他人或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并获利的情况。然而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过分苛刻又会出现另一种制约用户使用信息的方法,已经获得专业学术网站账号的学生,可能因为大多数传统学术信息网站要求电脑IP地址固定等条件,无法实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畅通下载所需学术知识的不便利情况,由此造成学术信息使用效率极低的现状。平台需以技术手段,有效利用国家法律行政政策,协调信息资源线上提供者和线下所有者的关系,建立一种透明度高、约束效果好又运用便利的学术信息共享环境下的用户契约机制。学术信息的共享涉及《著作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及《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政策规定的管制,平台要利用好新型的用户契约机制,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结合共享经济的自由特征,对学术信息的利益相关各方,包括学术信息的供给者、学术信息下载者、通过信息共享受益的使用者之间进行调节和平衡,明确受益各方的权益。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最初使用时就建立起来的用户契约机制,防范未来学术信息使用过程的中的版权纠纷。当然,用户契约机制是对用户的一种行为约束机制,要有效优化学术信息共享秩序需要用户和平台树立诚信意识,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加强相互沟通,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相互认可的经济关系。

3.3 创立科学的信息价值评价体系

学术信息共享的价值衡量不对称是目前各种信息平台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学术信息潜在价值衡量方式难以统一的问题。对于用户提供的学术信息如果单纯按照页码、字数或流量衡量会导致用户所提供信息所获得报酬和学术信息的价值不相符的情况。当学术信息的提供者提供的信息科研价值十分高时,单纯使用简单的衡量方式就难以与提供者的付出相匹配,这会大大降低学术信息提供者愿意共享自己学术成果的积极性。当用户提供信息不具有学术价值时,信息共享平台的评价机制应当将这种信息剔除在信息共享范围之内,当用户提供的信息非自己原创时,评价体系也应当对这样信息的提供者在分配收益时慎重考虑。科学的信息价值评价体系可以增强用户使用分享平台的积极性、和平台运用信息的效率。共享平台要综合运用多途径增强学术信息价值的评价能力,积极从图书馆、现有的学术网站、互联网资源方面主动寻求相关的评价体系建设的帮助,更应该利用平台自身的互聯网资源构建学术信息评价网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平台中的信息主动检索评价。

3.4 强调信息整合功能

在传统学术期刊、学术网站,或是非传统的搜索引擎中对学术信息的搜寻和采纳,一般是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然后信息的供给方进行“菜单式”列举,用户在根据自己的浏览习惯进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学术信息的整合功能较弱。创新的信息共享平台应该突破传统的模式,强调平台对学术信息的整合功能,这种整合功能体现在:①数据信息流的透明化,学术信息提供者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术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运用方向,学术信息的使用者从他人学术信息的获益情况也可以传达给提供者。强调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实现用户的自我认知提升以及相互学习知识,这种用户间借助于平台双向交流且反馈及时,用户可以在高度透明的互动交流中获得了对所得到学术信息更为深刻理解;②信息推送的个性化,学术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先进的云技术、可以掌握用户的搜索习惯、和发展轨迹的大数据,进而针对性的推送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 ③发展潜在用户群,新型学术信息共享平台要在现有的学术知识平台的用户群基础上拓展新的用户群,引进研发企业进入平台,因为单纯的学术对于学术信息的学习的过程难以取得共享平台运营的资金支持,共享学术平台引入企业作为特别用户,可以化解运营的困难,增强平台共享知识的经济价值。

3.5 完善平台监管机制

校园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信息对接中介机构,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第三方即政府监管部门对平台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平台操作过程的纯洁性,公正性,规范性。增加信息透明度,贯彻落实“权责利险”对等原则,科学绩效评估建设,培育形成信任型的校园信息平台。引导信息资源管理正常发展,解决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产生的争端,建立合理合法有序的信息市场竞争机以上对策,总结来说就是,促进各主体树立合理合理共享信念,再以技术手段保证信息质量和共享效率,辅之以行政法律手段解决信息共享中涉及的争端和利益分配问题,保障各主体的根本利益,实现校园信息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让校园信息共享平台走向更自由化、便利化、法制化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向宇. 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行为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6(9):63-66.

[2]郭宇.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信息共享互动性校园
玩转表演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服务化客户逆向服务研究
中国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物理框架设计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