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贵阳牌坊

2017-06-22文丨唐明明

遵义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刘氏牌坊贵阳

文丨 唐明明

寻找贵阳牌坊

文丨 唐明明

当封建制穷途末路,旧的剥削制度走向灭亡,它必然丧失其违反人性的封建主义之功能。但是批判归批判,却不至于把牌坊消灭干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今天看来,其史料性是十分宝贵的。后人有责任保护好这份独特的遗产。

牌坊,又名牌楼,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牌坊是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古人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按张玉舰《中国牌坊的故事》一书,具体地划分为六类:一是庙宇坊;二是功德牌坊;三是百岁坊(也称百寿坊);四是节孝坊;五是标志坊;六是陵墓坊。据史料记载牌坊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但是牌坊在贵州的历史却没那么悠长。

贵州牌坊的历史,可追寻到贵阳的建置沿革。元朝以前,贵阳就有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牌坊的重要一个历史时期。在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而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贵州石雕牌坊也随之走向兴旺。明、清两代,随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意识普及和深入,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空前发展,作为宣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主义的牌坊文化也达到了鼎盛,全国各地都大量兴建牌坊、牌楼。作为省会的贵阳,牌坊的建造也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由少到多。据专家统计:明朝嘉靖年间,贵阳城内有牌坊80多座,万历年间有多座。到了清朝后期,在贵阳城内走不了几步就有一座牌坊。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老贵阳城及其附近先后有牌坊多达数百个。

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由于各地区民俗风情、经济发达程度、气候情况、建筑材料等条件不同,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大小的不同,牌坊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多有差异。牌坊一般分为石制和木制两种,南方主要以石制为主。贵阳的牌坊与全国的牌坊相比,在结构上贵阳民国的那些雕牌坊属于南方牌坊建筑体系,制式也不算复杂,多为四柱三间式形制。因为贵州地形特殊,多山,所以贵阳牌坊的建筑材料基本上以石头为主。

这些石雕古牌坊,可以分为,乐善坊,如“祝寿牌坊”,这种牌坊占大多数;记功牌坊,比如“万里封侯”牌坊;节孝牌坊,如“翁相国题夏用卿殿撰之祖太夫人夏氏坊”、“浩封夫人夏王石牌坊”等。还有父子牌坊,如“父子经魁坊”;双节坊,如“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等。也有官宦牌坊,如进士牌坊、抚牌坊、翰林牌坊、平民牌坊。还有一类是宗教化牌坊,如南岳庙石牌坊、“大道观”石牌坊,其数量最大包涵以上的各种牌坊。

在过去贵阳的“万里封侯”牌坊是最有名的。“万里封侯”牌坊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初期,过后石牌坊中间及右边两部分被拆除,在后来连左边残存部分也拆除了。它要比其它牌坊大半个多,在古牌坊群中鹤立鸡群,该石牌坊坊额雕刻的是,“万里封侯”大楷阴刻题字,修建牌坊是为了纪念清代名将贵州松桃厅人杨芳立功西域。这仅仅是贵阳过去被拆除的古牌坊之一。过去在贵阳通往外地的城门外都有牌坊,大多是标志牌坊,城内也有功名牌坊,这些牌坊都建在道路醒目处,目的是为了宜扬建筑文化。在舒家桥不远处有中举人第二名的“亚元坊”,中华南路与都司路口的交叉处有“红牌牌坊”,省府路的不远处有“三牌偶牌坊”。

随着贵阳的城市发展,过去牌坊林立的贵阳城,现在也仅存四座明清时期的古牌坊了。其中“赵彩章百岁牌坊”和“赵理伦百岁牌坊”是祝寿牌坊,“高张氏节孝坊”是节孝牌坊,“周王氏、媳刘氏牌坊”是双节坊。相对而言,“赵彩章百岁牌坊”显得质朴,“高张氏节孝坊”显的厚重,“赵理伦百岁坊”华丽而又不失大气,“周王氏、媳刘氏牌坊”庄重而又巧妍。

“赵彩章百岁牌坊”目前是贵阳市区年代最久远的牌坊,修建于清道光十九年,高约9.5米,宽9米,是一个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

“赵理伦百岁牌坊”是青岩镇的标志,誉之为“石雕杰作”。修建于道光二十三年,它与“赵彩章百岁牌坊”大小与结构相接近。

城市中心的石牌坊,是在不久前贵阳的南岳巷发现“高张氏节孝坊”,它修建于道光二十一年,高达8米,宽9米。这个牌坊是一个三间四柱石结构,上面雕刻着浮雕图案;下部边柱有抱鼓石,左右雕刻龙戏珠图。该牌坊的四柱均有石刻对联,它现在是贵阳市区唯一保留的古石牌坊了。

“周王氏、媳刘氏牌坊”,修建于清同治八年为节孝牌坊,是用来表彰王氏忠妻、儿媳刘氏教养子孙有佳,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四柱有云鼓维护。

这些是贵阳城的古牌坊,在贵阳市境内的清镇还有三座幸存的古牌坊。分别是黑泥哨石牌坊、大梨树刘左氏节孝石牌坊、张端望墓石牌坊。

黑泥哨石牌坊立在清镇通往贵阳的黑泥哨古驿道上,立于道光十六年(1838年),系邑人熊天香得朝廷许可,为其母刘氏建造。熊天香早年亡父,其母刘氏在丈夫死后未嫁,独自承担抚育儿子重任。熊天香事业有成后,为颂扬其母从一而终,得朝廷许可建牌坊以为纪念。牌坊坐北朝南,为三间四柱三楼白石牌坊,高5.75米,宽9.15米。坊柱镌联,南北两面有云鼓形抱柱石支撑。正额天顶刻“巾帼流芳”、下额刻“瑶池冰雪”八个大字。整座牌坊雕刻精美,各种动物、植物吉祥图案以浮雕为主。该牌坊造型古朴,具有皖、赣一带清代中期民间牌坊风格。该牌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座珍贵的石牌坊左面已出现断裂,随时有下陷垮塌的危险。

大梨树刘左氏节孝石牌坊位于红枫湖镇大梨树村民组,紧靠贵黄公路。该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四柱三门二楼白石牌坊,现存三柱二门。牌坊高4.8米,宽4.9米,由石座、石柱、石匾、石梁等组构而成。牌坊两面刻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花纹,柱、匾两面雕刻有文字。正额石匾上刻有“劲节流芳 刘左氏节孝坊”,背面刻“铁石盟心 刘左氏节孝坊”。刘左氏年轻守寡,甘受凄苦,立志不嫁,把儿女抚养成人后,并扶助其成家立业。刘左氏死后,她的儿孙念其艰辛一世,出于孝心,特立此坊永志纪念。牌坊为清代文物,刘左氏节孝坊缺一柱一楼不完整,既然已发现该牌坊构件的下落,清镇文管部门应该依法追回,使其“完璧归赵”,恢复刘左氏节孝牌坊的完整。

张端望墓石牌坊位于清镇市青龙街道办事处,陵墓前立石牌坊,贵阳市境内仅此一座,所以显得十分珍贵。该牌坊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云南巡抚张日晸为祖父张端望所立。该牌坊为四柱三门式石坊,中间两柱高4.9米,两边柱高4.13米。上额刻“三朝锡命”,背面刻皇帝诏令。左右两侧耸立着高4.9米的石造华表。张端望祖居凤阳,后随兄定居清镇,曾任翰林院编修。其子张德巽励志读书,精研博览,曾主持过匀阳、黎阳、粤西、秀峰、浔江等书院。后任都匀训导,定番(今惠水)学正。其孙张日晸于嘉庆十五年(1807年)应庚午科乡试为第一名,1817年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曾任顺天(北京)、湖南、河南乡试正考官。后任四川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职。张日晸一家三代担任文官,且有很高的建树,所以石牌坊上能刻“三朝锡命”4个大字,牌坊上还有皇帝诏令,这在贵阳还不多见。

带着封建伦理道德烙印的牌坊,其主题不外乎“歌功颂德”、“荣光耀祖”,所谓孝子坊、烈女坊,“诉说”的是孝敬父母、三从四德、“好女不嫁二男”等封建道德伦理道德伦理信条。孝敬父母固然不错,而对女子“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苛求,实在有伤天和。至于及第、修造一牌坊以示为标识,这是在歌颂封建的“文运”,就相当于现在对高考状元尊崇,至于是好是坏,在此不予评论。

当封建制穷途末路,旧的剥削制度走向灭亡,它必然丧失其违反人性的封建主义之功能。但是批判归批判,却不至于把牌坊消灭干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今天看来,其史料性是十分宝贵的。后人有责任保护好这份独特的遗产。

时代在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会禁锢到封建主义的桎梏之中。渗透在古代文明之中的牌坊建筑文化,是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的文化对象,我们不应该因为封建制度对人的摧残而毁灭它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学会去粗取精,把他的文化价值好好理解保存。牌坊文化意蕴应赋予现代内涵,比如装饰胜迹的提醒,比如对重大庆典的永久记录,比如铬刻当代贵阳乃至贵州的贤士文品,比如显示黔山秀水的特质,比如让人思考道德的现代内涵……希望贵阳的牌坊文化传统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与发展,为贵阳的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成为贵阳独具魅力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刘氏牌坊贵阳
小兔的“胡萝卜车”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往顶上跑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后母
“立体史书”古牌坊 历史风尘的符号
白家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