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玉

2017-06-22文丨

遵义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余庆摩崖巡抚

文丨 邹 杰

他山之玉

文丨 邹 杰

本文选登自《品味遵义》

他山,是一座有名气、有文化的山。

它很偏,远离尘世喧嚣,位于余庆县松烟镇东南方向的蒲村。

它很小,也很美。山不半里,却多奇石,回曲斜抱。

在很多人看来,他山是名胜,原因是明末清初一位学者,官至四川巡抚的钱邦芑在此隐居七年之久。

钱巡抚选择隐居此地,也许并非如他所言此处景致如何绝佳,倒是因为历史上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天下太平时,贵州不足为道,遇上多事之秋,其地位就很重要了。明亡后,贵州成为避风港,大西军和南明王朝蜂拥而来。余庆位于贵州中部,离流亡中的南明永历王朝也不远,必要时出黔入川、滇、湘、桂诸省也很方便。

钱邦芑细细打量着这一小片山水:土地平旷,柳湖晓烟,和家乡江南地区倒有几分相似。

拿定主意在此隐居之后,便率门下弟子修了几处茅房和亭子,将湖滨的一座小山,取名他山;又审时度势刻下十八处摩崖。

先生在此开堂讲学,教习当地士子,兼修《周易》,一时声名远播,更有千里负笈来者。

闲暇时,先生登山远眺,只见四周景致,毕献于眼,朝晖烟霞,变化出没,俯视柳湖溪流,如缠练带斜;已近黄昏,钟声隐隐从林间传来。时局动荡,家国何处?一种客居异乡的失落感不时袭上心头。

其实,从开始到结束,钱邦芑在蒲村的隐居生活都不平静。对于官居巡抚的这样一位大人物,农民军将领孙可望当然不肯放过,多次逼召,达十三次之多。被逼无奈之下,钱邦芑毅然剃度出家,法号“大错”,取“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之意,心情愤闷之极。

毕竟他山太小,天地太大,先生虽然传道授业,纵情山水,而时局之势依然是他关心的头等大事。永历王朝权臣内讧、人心涣散,孙可望降清之后,形势更是急转直下。永历帝逃至云南、缅甸一带。吴三桂领兵入缅,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后杀之于昆明。

至此,南明政权彻底结束。钱邦芑闻之大哭,继续向西行进,寓居于云南鸡足山。

晚年的钱邦芑又到了湖南衡山、宝庆一带,受聘修地方志,著述甚丰。康熙十二年(1673年)病故于宝庆,享年74岁。

他山,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家园。

那时,来此隐居的还有郑逢元、钱点、胡钦华等一大批前朝遗民。他们慷慨悲歌、切磋学问、培养人才。

一大批学者的到来,使余庆成为文化高地。

岁月流逝,三百多年过去了。蒲村的柳湖早已成了农田,湖边的柳树也荡然无存,他山之上的摩崖大都剥落不清,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金石之言,激励世人。

猜你喜欢

余庆摩崖巡抚
西狭颂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一字一师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护身符
特殊护身符
护身符
护身符
陈县令拍错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