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孝刚:永恒本色

2017-06-22

遵义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沙堆帽子贫困村

刘孝刚:永恒本色

奋战在抗旱一线的刘孝刚(左一)

听到刘孝刚去世的消息,黄安青泪流满面,他哽噎着说:“我多想去送刘主任最后一程啊。”

黄安青记不清,刘孝刚来他家中嘘寒问暖多少次了。

患小儿麻痹症,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不在身边,这十来年间,刘孝刚经常送衣送被、送米送油……这份感动一直藏在黄安青的心灵深处,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9月2日凌晨,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村委会主任刘孝刚,永远倒在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沙堆村的扶贫路上。

9月4日出殡当天,纸花如雪,哀曲如泣。600余名群众眼含热泪,将刘孝刚家门前挤得水泄不通,送他们的当家人最后一程。许多村民忍不住放声大哭,悲伤不已。

立下脱贫志: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条约500米杂草丛生的乡间小径,通向刘孝刚家的老屋,低矮破旧的老木房,只能勉强住人。

这条路、这间房,作为村委会主任,有机会想办法改造。

但,他没有。他首先想到的是家对面的那些村民。

刘孝刚家老屋基门口这条泥巴路的接口处,一条宽畅的水泥硬化路,串起60多栋灰瓦白墙的黔北民居。

提到刘孝刚,近80岁的老支书黄忠武眼圈马上红了。“孝刚娃儿责任心强,公道正派,心里装得下整个村,他这个当家人是当好了的!”

沙堆,这个5600多人的村,田少旱地多,底子薄环境差,依然戴着贫困村的帽子。2013年,已当了9年村干部的刘孝刚被乡亲们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很清楚,沙堆村之所以穷,根子在于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单一,村干部带富能力不强。

刘孝刚立志,一定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通往村里最边远的粮山村民组的沙石公路改造,是刘孝刚下定决心要“啃”下的“硬骨头”。呼吁,汇报,争取,备尝艰辛筹集资金320万元,2015年冬天,他带领村民吃住在工地上,甩开膀子干。

历时三个多月,硬是将全长7.5公里、惠及8个村民组的粮山公路,从宽3米拓宽升级到4.5米。

村民们后来才知道,这期间的刘孝刚,已是身患癌症。

修路可以靠蛮力,但压在头上的贫困村帽子,不是凭蛮力可以甩掉的。产业不兴,脱贫谈何容易。

2014年夏,刘孝刚赶到云南红河州,去找从村里走出去的能人——余庆云南商会会长殷仲勇。

刘孝刚“三顾茅庐”,硬是说服殷仲勇把原定在红河州种植美国红桃的“水果计划”挪到了沙堆村。

不料,村民舍不得把土地流转出来。

群众大会上,部分村民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村民冉平算账说:“全家7亩地,种粮食一年好歹能卖七八千,现在一亩流转出去租金才500块钱,亏了好大一截。”

殷仲勇准备打退堂鼓,刘孝刚心急如焚。

讲大道理行不通,就挨家挨户和村民把账算清楚、算明白。

刘孝刚找了个晚上跑去冉平家喝了顿酒,和冉平摆谈:“一亩地种粮食,刨去各种成本最多赚上五六百。土地流转后,不仅有租金,还可以在水果基地打工,你算算哪个有赚头。”

“行嘛,那我支持你!”酒到兴头上,冉平答应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久,夫妻二人都被业主请去。冉平为人实在,在红桃基地当上了管理,一个月工资3500元。妻子打临一个月算下来也有1600元。

看到冉平两口子挣到了钱,村民们纷纷把土地流转出来。如今,投资1000多万元发展起来的1200亩精品水果基地,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除了土地年租金外,公司每年发放给村民的劳务费达50万元。

如今,花鲜茶果香、稻浪牛羊欢,一幅“四在农家”好美、小康村寨好靓、乡村农家好乐的崭新画卷正徐徐打开,沙堆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700元增加到目前的9159元。

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记挂的仍是未尽的事业

身体有病,刘孝刚心里好几年前就知道了,但总被繁冗的工作耽误。他总是说,农村人没那么娇气,不忙了再说。

可日子总在忙碌中度过。直到2015年9月24日,实在疼痛难忍,刘孝刚才走进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报告单显示:肺癌伴肝转移晚期。

一向开朗的刘孝刚也沉默了,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沙堆村还没摘下贫困村的帽子,不能轻易倒下!”

住院期间,他依旧牵挂着村里的发展,多次打电话给村委会——

“亭子坝小康寨建设如何?”

“堰沟打龙塘‘一事一议’项目推进怎么样?”

……

一个疗程后,刘孝刚开了点药就要回去。实在犟不过,妻子王兴兰只好买个大号保温缸,将熬好的中药装好,方便他工作时吃药。

从那以后,刘孝刚背着药罐走村串寨的身影,成为沙堆村脱贫攻坚最前线的一幅感人画面。

……

从确诊患病到离开人间,在347天里,他把自己竞选村委会主任时承诺的20件实事,都分别作了标注。如今只有新山、大木两个村民组的人畜饮水问题尚未解决。

这是他未尽的事业,也是他走时最后的惦念。

(文/王其伦 李勋)

猜你喜欢

沙堆帽子贫困村
“斑”小狗的沙屋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小沙堆
对应:海边的沙堆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沙堆里的变形记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