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尽忠哥尽孝,空战英雄杜凤瑞与胞兄的家国情

2017-06-21殷晓章马庆赐王民

党史纵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敌机大队空军

殷晓章+马庆赐+王民

2017年4月7日晚8时,央视7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的“清明祭”特别节目《永生的神鹰——杜凤瑞》,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杜凤瑞,河南方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1958年10月10日,杜凤瑞驾机在福建福清县龙田镇上空,击落敌机2架、重创敌机1架后血洒长空。杜凤瑞因此被国防部命名为“空军战斗英雄”,他生前所在大队被命名为“杜凤瑞大队”,英雄故里改名为“凤瑞村”。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国庆10周年时,烈士父母赴京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見。今年89岁的杜凤瑞胞兄杜凤嘉,也曾是一名空军战士,为了让弟弟安心飞行,他最终选择了回家尽孝,可以说杜凤瑞的身上也承载着哥哥杜凤嘉的飞行梦想。直到今天,一提起这段往事,杜凤嘉仍有说不完的话……

一人承载着两人的飞行梦想

每年清明节前夕,杜凤嘉便从河南方城县远赴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胞弟杜凤瑞。文林山革命陵园位于福州市西郊将军山东南麓,这里长眠着“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英灵。对于杜凤嘉来说,弟弟25岁的青春身影,永远挺拔伟岸。只不过,每次想起弟弟,他都会掉泪。

1933年8月,杜凤瑞出生于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计,父母用箩筐挑着出生8个月的他外出逃荒。杜凤瑞8岁那年,到地主家放牛,经常遭到辱骂和毒打。1948年春,15岁的杜凤瑞毅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先后参加了宛东、淮海、渡江等战役,因为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参军不到一年就立功两次。

1952年3月,杜凤瑞被选调为空军飞行员,来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学习。杜凤瑞没有上过学,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但他没有退缩。他整天抱着书本刻苦研读,最终顺利地闯过了文化关。同年7月,杜凤瑞又来到济南第五航空学校学习航空专业知识。航空专业知识涉及发动机、燃料、气象、仪表、无线电、武器等多门课程,他就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自学。结业考试时,杜凤瑞由成绩最差一跃成为第一名。

毕业后,杜凤瑞被派到陕西阎家良第十一航空学校,学习初级和中级教练机飞行。3个月后,杜凤瑞便能单独驾驶战鹰翱翔蓝天。1954年4月,他又到山西临汾第十二航空学校学习高级飞行技术。1955年6月,杜凤瑞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航校生活,被分配到航空兵第十四师四十一团一大队。

杜凤瑞胞兄杜凤嘉,比杜凤瑞早28天入伍,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曾在空军二十四师警卫营当排长,1955年复员回乡,历任乡团总支书记、高级社社长、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谈到为何要复员,杜凤嘉说,弟弟杜凤瑞给他写信说:“家里父母年龄大了,没人尽孝照顾不行。我是飞行员,国家培养个飞行员不容易,我得为国家出力,报效国家。忠孝不能两全,你就替我尽孝吧!”

“一个尽忠,一个尽孝”,比杜凤瑞大4岁的杜凤嘉决定转业回家。于是,杜凤瑞身上承载起了兄弟两人的飞行梦想。

时年23岁的杜凤瑞英俊潇洒,但他为了自己心爱的飞行事业,一直没有考虑婚事。团政治部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将自己的侄女于兰芳介绍给杜凤瑞。1958年8月1日,杜凤瑞和于兰芳在河北的空军飞行大队驻地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获知儿子结婚的消息后,杜凤瑞的父亲杜龙章和母亲王长青分外高兴,他们把门前的一棵椿树砍掉,做了一张床,又做了桌子和凳子,王长青还缝制了两床新被褥,他们盼望着儿子和儿媳早日回到赵洼村。然而,让二老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再也没有盼来儿子的身影。

驾机击落敌机两架后壮烈牺牲

1958年,台海上空阴云密布。8月23日17点30分,金门炮战开始。炮战的第二天,美国就向台湾增调兵力。有了美国撑腰,国民党的空军开始活跃起来,经常侵扰大陆。

8月25日,杜凤瑞所在的飞行大队接到了赴福建执行战斗任务的命令。因为杜凤瑞仅有飞行300小时的经验,这次原本没有派他参战,但是杜凤瑞毅然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翌日清晨,深明大义的于兰芳默默地为杜凤瑞收拾好行装,将他送到机场。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结婚24天后与丈夫的这次分别竟成永诀!

9月24日,国民党空军出动140架次飞机,分批次进入福建上空。我军分别从汕头、连城、漳州、福州等机场起飞240余架次战机进行拦截,在泉州上空把敌机团团围住。这是炮击金门后,国共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国民党4架飞机被击落。

10月10日,是国民党的“双十节”,国民党出动了400多架次飞机入侵大陆。早上7时,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少校指导员路靖带领6架F-86型飞机,窜至龙田地区上空。杜凤瑞所在飞行中队8架战机起飞迎敌。福建沿海地区雨量充沛,大多以阴雨天为主,这对杜凤瑞这样的新飞行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按照命令,二中队引诱敌机,杜凤瑞所在的一中队隐蔽飞行,伺机截断敌机退路。路靖见我方飞机烟带仅有4条,立即下令攻击。6架F-86型敌机调整方向,恶狠狠地向我二中队的4架飞机扑了过去。二中队按照预定方案,猛然调转机头,像一钢刀把敌机群劈为两半。敌机顿时乱了队形,隐蔽飞行的一中队猛然冲击,截住敌机。此时,杜凤瑞正驾驶着4号僚机机警地护卫着3号长机的安全。

突然,一架敌机从侧后偷袭过来,向长机连开数炮。杜凤瑞见情况危急,急忙向长机报告,同时不顾一切地加大油门调头向敌机冲去。长机驾驶员听到杜凤瑞提醒后,一推机头,爬上高空,脱离了险境,而杜凤瑞战机却陷入了4架敌机的包围之中。

在3分钟的激战中,双方从12000米高空一直打到3500米。杜凤瑞死死咬住敌机不放,加大油门冲了上去,瞄准,猛地按炮钮,一架敌机中弹起火,拖着浓浓的黑烟坠落下去。

击落一架敌机后,杜凤瑞战机突然遭到敌方另一架敌机的袭击,战鹰剧烈拉动一下,机尾冒出了黑烟,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杜凤瑞操纵着负伤的战鹰继续追击,直到将其击落。

此时杜凤瑞的座机已经无法操纵,万不得已,杜凤瑞只好跳伞,刚出座舱,飞机便爆炸了。这时,一架敌机违反国际法,向杜凤瑞扫射,敌机子弹射中其颈部,年仅25岁的杜凤瑞壮烈牺牲。这架敌机也被我地面高炮部队击毁。而被国民党当局吹嘘为王牌飞行员的敌少尉驾驶员张乃军,跳伞后被生擒。第二天,台湾《中央日报》等报刊刊登消息称,张乃军为解救战友,与共军飞机互撞坠毁,壮烈牺牲。1959年6月30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释放了原蒋空军五大队,少尉飞行员张乃军。人民解放军考虑到他还有亲属在台湾,根据他的意愿,将他放回金门。

此次福建龙田空战之后,国民党当局飞机再也没有侵扰过福建上空。

蓝天英雄亲属的家国情怀

1959年10月1日,杜凤瑞的父母应邀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天安门观礼活动,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62年10月,杜凤瑞的父亲杜龙章与世长辞,丧事从简,虽说当时生活困难,但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的安葬费。

杜父去世后,方城县人武部和民政部门多次登门接杜母王长青去县城安家,衣食住行由财政部门解决,但她老人家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执意留在农村老家,过着清淡的晚年生活,直到1986年12月30日去世,享年96岁。

2017年3月15日至18日,央视7频道《军事纪实》栏目一行,到方城县采访杜凤瑞的生前身后事。采访组一下高速就直奔杨楼乡凤瑞村拜访杜凤嘉。89岁高龄的杜凤嘉身强力壮、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声如洪钟。

杜凤瑞牺牲后,杜凤嘉时时处处以弟弟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为烈士的家属,杜凤嘉多次谢绝了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工作,他说:“我这辈子识字少,坚决不吃国家闲饭。”后来,杜凤嘉一直在原杨楼人民公社和在原大队工作,现在是拿着国家定补的普通农民。

为了弘扬英雄精神,半个多世纪来,杜凤嘉到各地演讲200场,送兵200名,全县出现了连续20多年的参军热。空军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招收飞行学员以来,他每年都到方城县一高中作报告。他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走英雄之路,创英雄业绩。如今,方城县共有138名飞行员驾机飞上了祖国蓝天,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

杜凤嘉有4个子女,除小女儿在家侍奉二老外,3个子女都参了军。上世纪60年代末,大女儿杜新萍入伍赴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儿子杜新华从气质到长相都酷似叔叔杜凤瑞,1984年应征入伍,曾任北京天安门武警支队副支队长,先后6次立功,由他负责的中队国旗班,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荣誉称号。杜新华转业后,被分配在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工作。1993年冬,当杜凤嘉得知福建武警部队到方城接兵,就动员小儿子杜新仲继承叔父遗志,参军入伍。

在杜家,为杜凤瑞做的椿木婚床仍在,上边放着杜凤瑞用过的一只箱子。在杜凤嘉心里,杜凤瑞仍在,他想弟弟了,就对着弟弟的遗物说会儿话。杜凤嘉经常看杜凤瑞写的那封已经发黄的家信和杜凤瑞那张身穿军装、英姿飒爽的照片。杜凤嘉感到遗憾的是,他和杜凤瑞没有一张合影照。有時想念弟弟,杜凤嘉就去杜凤瑞烈士纪念馆走走。这里为数不多的陈列品,却足以让老人回味很久。

杜凤瑞在部队结婚不久,给家里寄了一封信,信中说:“爹、妈,您二老整天为儿子牵肠挂肚的婚事已经办妥了,8月1日,我和于兰芳结了婚,过些时,我俩回家看望您二老……”不曾想,这一愿望永远没有实现。

杜凤瑞壮烈牺牲后,于兰芳悲痛欲绝,她把对丈夫的爱埋在心里,一直独身生活。后经空军首长们的多次劝解,她才于1964年建立了新的家庭。再嫁的于兰芳仍然对杜家情深意重,时刻惦记着杜凤瑞父母的生活,多次写信安慰两位老人,并汇款寄物,直到一双公婆相继去世。

英雄事迹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杜凤瑞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福州西山的苍松翠柏中,福州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许多老百姓自发前来参加。

195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为杜凤瑞追记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郭沫若为他题词:“人人都是杜凤瑞”。福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派人到方城杜凤嘉家中慰问,献给杜凤瑞家人一块“光荣之家”匾额,北京军区也送来一面写着“光荣的父母,英雄的儿子”的锦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对杜凤瑞的英雄事迹进行了报道,他的事迹被编入20世纪6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

1959年8月10日,河南省、南阳地区和方城县在赵洼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为杜凤瑞烈士写了挽联:战斗功勋永垂青史,爱国豪气长存人间。为了纪念杜凤瑞,方城县人大常委会将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凤瑞路”,县城最大的广场命名为“凤瑞广场”,英雄故里赵洼村改名为“凤瑞村”。

1994年,方城人民集资近百万元建造了杜凤瑞纪念馆。纪念馆正前方立有5.6米高的杜凤瑞烈士雕像,纪念馆右侧摆放有空军党委赠送的一架与英雄当年驾驶飞机型号相同的退役歼5型战斗机,即“杜凤瑞战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纪念馆题字:烈士高风,万古流芳。原空军司令员王海题写馆名。杜凤瑞烈士纪念馆占地3990平方米,有11间展厅,有馆藏文物30余件。开馆25年来,慕名前来接受国防教育的各界群众近300万人,已经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

而在空军鲁山航空展览馆,也停放着一架“杜凤瑞战机”。空军鲁山航空展览馆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让河乡境内,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是军用机场,其规模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现展有运输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16种机型。现在作为空军退役飞机的一个贮存中心,开辟为空军鲁山航空展览馆,部分对游客开放,那架白色的杜凤瑞战机,分外醒目。

2015年,方城投资建造方城县凤瑞公园,园区主要由凤瑞广场、杜凤瑞纪念馆、凤瑞湖、杜凤瑞纪念碑、银鹰广场、忠勇广场、兵器园、文化长廊等设施组成。建成后将申报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

1964年9月29日,空军党委授予杜凤瑞生前所在大队为“杜凤瑞大队”。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该大队组建以来,先后担负保卫首都任务,4次参加国庆阅兵,2次进驻青岛执行空战任务,12次入闽轮战,出色完成了氢弹核试验穿蘑菇云取样等重大任务。

“神舟六号”宇航员聂海胜就是杜凤瑞大队的一员。在“杜凤瑞大队”荣誉室的史料里,记载着聂海胜刚到“杜凤瑞大队”报到时说过的一句话:“有幸到英雄大队,就要当英雄。不为大队争光,就是为团队抹黑。”

(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敌机大队空军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岁末话“空军”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偷架敌机开回家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