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色满园

2017-06-2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花景物花朵

主题解说

春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作家、诗人,笔下都有描写春天的名篇佳句。因此,写春天的作文,自然不应该缺少对景物的描写。

春天可写的景物非常多,花草、山石、原野、大海、森林、虫鱼,等等,不论是单个的还是整体的,都可以入文,都可以写出精彩。

对于初中生来说,写景作文必须首先选择好描写的对象。上面说到的那么多的景物,我们无法也不能面面俱到,个个都写,因此要善于从这些景物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两个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这就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人云亦云、想当然,是难以写出动人的景物的。选择的景物还应该是自己最熟悉的。如农村的学生最好写田野山坡、房前屋后、鸡鸭牛羊等,城市的学生最好写生活的小区、城市公园等,因为自己熟悉,动起笔来就有话可讲,容易写出新意。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孩子到城市旅游、城市孩子到乡村旅游越来越多,彼此对各类景物可能都不会太陌生。因此,只要是自己熟悉的景物,就可以拿来写。

描写景物需要选择恰当的角度。如写春天的田野,耳边的声响是什么样的?空中的气味呢?风给人的感觉呢?土地还是那么坚硬吗?溪水还是那么冰冷刺骨吗?如果能将这些都记于心里,纳入笔下,则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都有了,仰视、平视、俯视等各个角度都有了,远近和动静的相映相衬也都有了。这样,写出来的景物就会活起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自然要有情。怎样使景物有“情”起来?自然离不开人。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春》最有代表性:作者在分别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之后,又写了春天人的活动。如此一笔,使得前面所有春之景物都富有了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写春天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有人的参与;而且,往往也正是由于人的参与,作文的主题思想才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作文引路

一朵小花

面对一朵小花,我能对它说什么呢?今年北京的春天,总共下过两场半雨,且只是略略地湿了下街道,因而干燥的景况是可想而知的了。干燥的春天,沙尘飞扬,街的花坛上,那土便是水泥灰一般,一丁点儿的湿润也没有。这当然让我对北方的植物产生一种深刻的同情,要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开花,并把生命的枝丫努力地探向天空。这又是要有怎样的坚韧呢?

独自由南国漂泊到京都,在这里度过如许孤寂的时光,夜夜孤灯长伴,青春便沿着书页字间飘移,生命化作行行抒情抑或并不抒情的文字,只把日子过得如北国的大地般荒凉,只把心灵来叩问,人的一生,是应该如何度过呢?我为什么要如此地奔波而不屈地寻找那极目难眺的远岸呢?伴我只有京都月华,它柔凉而明净,轻轻地在窗前铺展一方,引我乡思无限。而这些时日,文稿卖得不多,口袋里常常空空如也,以至于挤压去我本来可能获得的诗情。没有诗情也罢,甚而令我连丁点儿的游兴也无,想想那毫无湿润的土地,令我的心灵也干渴。

然而,这一天我走在街角的花坛旁,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几点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小花。它们在春天的阳光照临下,竟是透着那么一份惊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无湿润的土地上。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呵?我索性停下步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因它的缘故,我发现阳光要美妙得多。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里战栗不止,它整个的形象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它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開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它猛然地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这样不起眼的颜色,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的一种呵!

一朵小花,它竟拂去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它把这一捧小小的美丽托送给我,它让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们的生命,究竟有没有一朵小花强大?有它的从容而饱含激情?有没有它那么一点点亮色?我还呼吸到小花儿的淡淡的一缕清香,它在阳光里暗放。看得久了,我用心灵轻轻地抚摩它,我的心霎时也芬芳,即便北国这样的土壤,它亦是要养育一种花朵呵。所谓的荒凉,原来竟是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也总是会有花朵的,会有这样小小的花朵。我就用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惫,且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让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动。

(选自古清生《阳光八万里》,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改动)

写作借鉴

作者写了自己在京都艰涩窘迫的日子里,邂逅一朵小花并受其鼓舞的故事。文章结构层次清晰:第一段写糟糕的北方春景;第二段写自己在这种环境下沉郁的心境;第三段描写了一朵小花,画面豁然开朗,生机盎然,给人明快欣喜之感;最后一段叙述自己由小花所受到的感悟及所受到的极大的人生启迪,表达了积极的主题。

作者语言朴实自然,但对小花的描写细腻生动,如“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里战栗不止,它整个的形象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此外,作者也将自己的感受写得精练有质感,如“它竟拂去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所谓的荒凉,原来竟是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也总是会有花朵的”等。

时文鉴读

醉太阳

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

“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她有些得意了,响亮地告诉我。

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

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銀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

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作者丁立梅,选自《人生十六七》2012年第7期)

教师评说

作者紧紧抓住春天的阳光来写这篇文章,文中的各种景物及故事都是在阳光下发生的。阳光,让野花开放,让小草、河流、树木醒来,让柳枝绿起来,让鸟儿唱起来。阳光,更让人“活”起来,快乐起来。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色彩绚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春日阳光图,优美、自然,令人陶醉。

(张爱国)

学生评说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好美。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写了春天的阳光给大自然带来的欣喜变化,接着重点写春天的阳光下各种各样的人:行人和爱美的女孩子、听鸟鸣的老妇人、找虫子的母女、摆地摊打盹儿的男人等,他们一个个形象鲜明,自在惬意,让人羡慕。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原来,写春天可以只抓住春天的某一个景物来写,一样可以把“春”写得动人。

(安徽怀宁县小市初中803班 方文琳)

猜你喜欢

小花景物花朵
春天的花朵
背上的花朵
又见“小花”
神奇的小花伞
配花朵
开放的花朵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