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

2017-06-19傅尔基康乃馨金彤

上海企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高地中心

傅尔基 康乃馨 金彤

推动上海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应用,核心是人才开发使用。上海必须全力实施创新人才强市战略,总的要求是“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推动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市走向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强市,成为国际人才集聚、交流、创新和创业的高地。

一、上海不断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努力把上海打造成“拥有多元、活跃的创新主体”、“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拥有发达创新文化”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

(一)人才、人才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

所谓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以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发展作出某种重大贡献的人。所谓人才资源,则是指人力资源中较为先进、较为精华的部分,也就是素质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人。人才资源区别于一般人力资源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以及智力创造力,能够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丰富了人类精神文明。人才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才资源,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适龄人才:广义的人才资源,即是狭义人才资源部分再加上超过劳动年龄的那部分老年人才。

人才资源创造特征,从制度角度来说,要求给予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从组织角度来说,要求给予恰当定位及其激励,以利于提高人才创新动力和使用效益;从个人角度来说,要求增加智力投资,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创新创业,从而使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和收益最大化。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基础与现状是决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程的关键指标。所以,关注和探讨人才支撑驱动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把人才资源的构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流动的发展趋势,抓住全球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创新城市的人才体制建设重要性,推动未来30年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人才战略,以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围绕政府治理、连接性、集聚环境、人才和社会环境等支柱开展,着力推进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设与全球城市建设定位相衔接、与人才自由流动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配置力的全球人才枢纽。

(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下上海构筑全球人才高地持续推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举全市之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出构筑人才高地的战略构思。1994年,上海就正式提出了构筑人才高地的战略思想。2001年,进一步提出构筑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构想,应具备人才资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市场法制与信息化等特征,充分推动上海成为世界优秀人才的集中城市。

2014年5月,党中央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大战略任务交给了上海。上海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不断有序朝着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进军,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分别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2015年7月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和2016年9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出台人才“20条”到人才“30条”,上海围绕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战略不断强化与完善“人才新政”,并在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可以说,上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经历了从“1.0版”到“2.0版”到今天的“3.0版”的强化与升级,体制政策从原来相对较为分散到优化版,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加强与完善。具体而言,早在2014年明确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大战略任务,初步建立“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的人才体制改革理念。随后,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把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列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上海政府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20条,着眼于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更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把上海建成国内外一流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紧接着,上海于2016年9月将人才“20条”扩展到人才“30条”,是对人才“20条”的“一个强化、两个深化”。“一个强化”,就是强化人才“20条”中社会反响好、人才得实惠的政策,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完善,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两个深化”,一个是深化人才“20条”中改革方向正确但人才获得感还不太强的政策,进一步提升政策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使政策能落地、能见效:另一个是深化人才“20条”没有涉及但实践中用人单位和人才都特别关注的政策,持续推进政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换句话说,人才“30条”的核心是围绕“放权松绑”的要求,为人才和用人主体“增动力、添活力”。

二、进一步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的总体思路

进一步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力实施全球开放创新人才战略,总的目标和要求就是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创新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上海全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必须坚持符合国家创新人才战略部署、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而落实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思路转化,按照“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的总体要求,引进、使用、管理和激励人才,加快改革人才体制,使人才近悦远来,为上海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坚实的智力支撑。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和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大举措。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就要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和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简言之,上海全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高地的目标是推进上海成为更具全球创新人才竞争力的世界城市。

(二)基本任务和原则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全面实施全球开放创新人才战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所以,要进一步优化上海人才创新创业综合环境、创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围绕人才的“引进、使用、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开展。

首先,制度创新是关键,也是集聚人才的难点。制度创新的重要目标使推进上海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有利于打造上海发展的创新驱动新的智力引擎。所以,应把人才制度创新作为主要任务,倡导精准创新、系统创新和协同创新,让人才制度改革中的红利进一步释放活力。

其次,进一步深入贯彻与落实“突出市场导向”和“推进简政放权”的人才管理与分配制度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市场导向”是合理、有效分配人才资源的必要机制,即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必须“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大幅下放权力,真正把权和利放到人才和市场主体手中,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换句话说,通过依据“市场规则、按照市场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准则,以及“充分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推进创新人才的使用、流动和评价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以利于有效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与财富链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人才效率最优化和人才价值最大化。

三、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

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引进、使用、管理和激励。为此,要明确当前制度创新、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结合基本任务与原则,主要围绕从“人才集聚、人才管理机制、人才发展环境”三大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才制度、体制和机制。

第一,强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集聚制度。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步在于构建更加积极、筑巢引凤的人才集聚制度。必须要打破“坛坛罐罐”、破除一切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为各类人才的近悦远来、各尽其才而畅通渠道、铲除障碍。必须激活市场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进一步强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集聚制度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开放市场引入国内外人才、健全交流合作机制促动人才资源的流动,分别从“实施有效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与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相结合,以及“便利与健全人才引进服务机制与扩大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相配合。

第二,健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管理体制。

创新的核心任务不限于科学发现抑或是技术发明,更本质要求是完成从发现、发明到成果转化以及投入商用、产业化升级。所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在于充分激发各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并形成整体合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研发、科创人员的优势,做好人才管理工作,完善好分工、资源配置与评价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人才管理。

第三,完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激励机制。

上海进一步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的战略发展,必须注重遵循人才创新、创业规律,根本是要配合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积极的机制鼓励、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创业意愿。所以,必须更加推进改革创新举措,着力破解各种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限制,人才激励机制必须要注重成果奖励、资金支持、成果评估制度设计,充分“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第四,优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环境。

要吸引全球人才资源来沪、为沪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行动中来,就必须构建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与良好宜居的生态环境。对于创新、创业人才来说,必须要有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与良好的创新、创业“双创”生态系统,即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才能保障创新人才在生活、生存有保障支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才能。因此,城市依据环境、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是吸引与留住海内外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必须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人才居住与工作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复旦大学)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高地中心
新时代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德国高地武器公司OA—10 DMR步枪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
人才资源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探究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