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

2017-06-19卢柳艺蒋宏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康复智能运动

卢柳艺 张 奇 任 平 蒋宏玲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

卢柳艺 张 奇 任 平 蒋宏玲

目的:通过对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进行研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普通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集临床症状评估排便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护理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便秘情况。

智能运动训练;脑卒中;便秘

脑卒中后患者由于肢体偏瘫,导致卧床时间延长,活动量减少,饮食结构及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等因素引起便秘,研究显示[1-3],国内外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便秘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感,身体不适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体验如烦躁,进而影响康复积极性,而且脑卒中患者在排便时用力致使腹内压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冠状动脉血流量,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死亡,由此可见,便秘的防治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极其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通过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便秘患者的肠蠕动,促进排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7.9岁。脑梗死69例,脑出血51例。既往无便秘病史;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排除已明确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入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项目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指导 心理干预:脑卒中由于疾病常为突发,且具有高病死率、复发率、致残率等特点,加上对预后的担忧,患者常会产生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护士应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和分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后,并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与便秘的关系及危害,使其重视和加强便秘的防治。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粗纤维蔬菜和水果(如火龙果、香蕉等);饮用适量酸奶;保证每天饮水量达到2000 ml左右。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时间可安排在晨起或早餐后30 min(排便反射最强时)进行排便;一旦有便意时立即排便,勿抑制便意;排便时保持精神放松,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包括给予私密的空间(如屏风遮挡等),周围减少人员走动,并保证充裕的排便时间;排便训练应持之以恒,避免因短期效果不佳而中断。脐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 双膝屈曲,嘱患者自然放松,操作者双手交叠沿患者脐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动作轻柔缓慢,力度均衡适中,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持续4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 训练方法:训练开始前向患者讲解MOTOmed智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预期效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训练时患者取平卧位,将训练仪置于床尾,调整适宜的踏板高度,协助患者将双脚放入踏板并用绑带固定好,根据患者下肢肌力差异使用适应其体能状况的训练方式。如患者存在半身瘫痪情况,训练系统采取被动模式,对其瘫痪肢体进行训练。对于采用主动训练方式的患者,在训练前先进行适量被动训练,然后基于治疗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避免用力过度,如患者感觉疼痛应立即停止训练;室温较低时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受凉。每天2次,每次20 min,4周为1疗程。

1.3 评价方法与疗效判定标准

1.3.1 评价方法 根据罗马Ⅱ 标准,符合以下6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视为便秘:(1)>1/4的时间里有排便困难。(2)>1/4的排便为颗粒状或硬便。(3)>1/4时间中有排便不尽感。(4)>1/4的排便中有肛门直肠梗阻感。(5)>1/4的排便需人工辅助(如手指掏粪)。(6)排便次数<3次/周。从患者入院第2天开始,每天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 并做好记录, 根据评估结果记录患者每天的排便情况。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每天自行排便1次,排便顺畅,便质软润;有效:2~3天排便1次,排便稍畅,便质转润;无效:排便较前无改善如仍需手指掏粪,使用开塞露刺激排便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例)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组以起病急骤和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经救治后的脑卒中患者存活率越来越高,达到66.6%,但大多数患者仍遗留有不同的功能障碍,肢体偏瘫则最为常见,约占50.0%[4]。肢体偏瘫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并发症,如便秘、压疮等。便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因素:由于肢体偏瘫,患者缺乏自主行动能力,影响其胃肠道功能,排便会引相关肌群缺乏活动而难度增加患者长期卧床后消化能力减弱,食欲减退,进食减少,肠内容物不足,肠蠕动减慢从而导致便秘;由于排便习惯及环境改变,患者抑制便意,致使粪便在肠管内长时间停留,水分重吸收,大便干结而导致便秘;由于疾病的因素及对预后的担忧,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悲观等情绪,而不良情绪影响体内内分泌系统致其异常,抑制迷走神经进而抑制胃肠功能,同样引发排便困难。临床上常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解除便秘,但缓泻剂常会引起胃肠反应如腹泻等,而开塞露是通过刺激肠壁促进排便,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依赖,还具有用药便通,停药便结的特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便秘。

MOTOmed viva 2型智能训练系统是由德国RECK公司生产的新型康复治疗设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中。它是通过软件控制电机驱动帮助患者下肢进行踩踏循环训练,训练模式有三种:被动训练,电机助力训练和主动训练。被动训练适用于肌力低下不能产生运动动作的患者,该运动模式可由设备带动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助力训练模式适用于能产生动作但不能完成全范围动作的患者,此模式是由设备协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环;而当患者能自主完成全范围动作时选择主动训练模式。在MOTOmed运动训练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规律循环的踩踏锻炼,患者的骨盆和髋关节及其肌肉不断发生变化,腹壁肌肉随之收缩和舒张,反射性引起肠蠕动;规律循环的踩踏锻炼还可以使下肢和骨盆区域的血液回流速度加快,相当于卧位的4倍,导致流向肠腔的血液增加,肠蠕动加快;运动训练还可加快新陈代谢,能量快速消耗,患者感觉饥饿,进食增加,肠腔内容物增多,肠蠕动加快;从而达到改善脑卒中便秘的效果(P<0.05)。临床也有研究表明,通过运动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腰腹相关肌群的运动机能,能够显著改善肛门区域功能、胃肠功能,进而有效减轻便秘症状[4]。另有学者提出MOTOmed运动训练能够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得到充分活动,相关肌群功能得到恢复与保持[5]。此外MOTOmed训练还能够对患者的剩余肌力进行充分挖掘,提高其康复潜力,使其身心愉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康复治疗积极性增加。

本研究表明,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便秘情况,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后改善更明显。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操作简单、经济安全,不良反应少,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1] 周粉峰,常 旭,史阳卓,等.艾灸联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2):4293-4294.

[2] 林 莹,梅嫦颖.脑卒中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0):1383-1384.

[3] 王成秀,徐远红,杨凤翔,等.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1):64-66.

[4] 高晓平,冯小军,陈 冲,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19(6):1115-1118.

[5] 宋社更,饶高峰,张文福.MOTOMED训练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76-1177.

(本文编辑 冯晓倩)

541001 桂林市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

卢柳艺: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4年广西医药卫生自筹经费计划课题(Z2014297)

2016-10-12)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66

猜你喜欢

康复智能运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