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7-06-19王向林侯丽华刘惠秋周炎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知晓率病房精神分裂症

王向林 侯丽华 刘惠秋 周炎弟

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王向林 侯丽华 刘惠秋 周炎弟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管理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复发率。结果: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研究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研究组均明显超过对照组,研究组治愈率显著超过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实施精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细化管理;疗效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针对该类患者而言,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意识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造成了巨大的家庭经济压力,同时也为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2-3]。精细管理的主要内涵是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为此,本研究探索分析精细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76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相关临床症状并经检查确诊,已对并发精神以及意识障碍者予以排除。经同意,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3~79岁,平均(69.1±2.8)岁;病程3~31年,平均(11.2±3.8)年;受教育程度:小学14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1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63~81岁,平均(69.3±2.7)岁;病程3~29年,平均(11.4±4.2)年;文程度:小学16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均接受常规护理,其基本内容为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对应的护理方案,在其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后,再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5],积极开展饮食及功能锻炼等相关常规护理。(1)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病情转归情况以及出院等相关内容[6],在患者入院24 h内以及急性期进行重点巡视,科学评估其病情变化。(2)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主动为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责任护士要亲自监督患者服药,避免私自藏药、漏服情况的发生。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康复治疗环境,保障其较高的睡眠质量。(3)康复护理。在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积极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开展有效沟通,对伴有妄想症的患者,可采取下棋、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积极引导患者实施适度的康复锻炼,以增强其生活、社交能力[7]。加强巡视,防止其私自外出。(4)及时转房。在患者接受相关治疗且病情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后,将其转入普通病房。之后,加强巡视管理,监督患者按照医嘱用药以及科学饮食,指导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战胜疾病信心。(5)出院指导。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合适的社交活动中,提升其交往水平以及生活能力,引导家属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为患者制定时间表,要求其定期回院接受复诊。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管理,具体措施:(1)组建精细管理小组。组织相关护士开展岗位培训,注重环节控制,有效提升其业务能力,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并完善护理方案。(2)安全管理措施。患者进出病房前均需做安全检查,避免危险物品带入病房,伤到患者及工作人员;一级病房每天安全检查,普通病区每周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保证病区无危险物品。工作人员出入病房需锁好门,确认后方可离开,防止患者外走。患者活动时,工作人员认真巡视患者并与其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倾向,及早干预,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3)暴力自杀倾向管理。有严重暴力自杀倾向的患者留观于一级病房,遵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约束过程中,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如饮食、卫生等,护士每30 min巡视1次,查看约束部位血运及皮肤情况,2 h更换约束部位,并做好相应记录。治疗后,经医师护士评估患者无暴力自杀倾向时解除约束。(4)用药管理。患者入院后无自知力,不配合治疗护理,抗拒服药,大部分患者经护士耐心细致的解释后有效。个别无效者予以肌内注射方式给药,等患者对疾病有一定认识后,自愿服药。服药后患者均需张口腔,护士检查患者是否服药到位。所有药物护士集中管理。(5)一级病房管理。新入院患者、有严重暴力自杀倾向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患者留观于一级病房,24 h由工作人员看守,活动范围在工作人员视线内,病情稳定后,经医师护士评估无暴力自杀倾向等送返普通病区。(6)睡眠管理。夜间每30 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有无异常行为等。对于睡眠时间少于4 h或早醒、入睡困难等患者,将患者安排至比较安静、人数1~2例的病房,冬天鼓励患者泡热水脚,不看刺激性电视节目,不聊兴奋的话题;另有异常行为及睡眠不好的患者,报告医师调整其口服药,并每班做好交接。

1.3 观察指标[8]准确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治愈率、复发率等,其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以我院参照相关资料,自拟调查问卷获取。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或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注:1)为u值,2)为t值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治愈及复发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愈及复发情况比较 例(%)

注:1)为χ2值,2)为确切概率

3 讨 论

由于人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精神病患病率不断增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已达6.55%[9]。针对该类患者而言,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为其家庭带来较大负担。精细管理属于一种科学的指导诊疗和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该方式主要以图表配合说明形式,详细地列出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所应当接受的相关护理服务,这有利于减少护士的记录时间,把护理人员更多地还给患者促进护患者沟通。

针对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几乎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精神病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呆滞少语、情感淡漠,病情较重的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损毁物体,甚至无法实现生活自理,难以有效配合治疗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精细管理中所规定的时间结合相关内容要求,积极对患者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完成,提高患者对护士相关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由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其基本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针对精神分裂老年患者积极实施精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临床操作中,由于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体质较弱、记忆减退等问题,所以实施精细管理存在着较大难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提升技能水平。

[1] 姚淑娟.精细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5):382-383.

[2] 周晓丽.精细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259-260.

[3] 张小青.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精细管理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50-251.

[4] 魏引皊.精细管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108-110.

[5] 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精细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112-114.

[6]王丽娜.精细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751-753.

[7] 张冬青.精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3-114.

[8] 朱伟芳,付萍萍,钟文凯,等.精细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166-169.

[9] 徐红丽.精细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60-261.

(本文编辑 肖向莉)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in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ANG Xiang-lin,HOU Li-hua,LIU Hui-qiu,et al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51)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ine management in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Methods:Selected 76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grouped nursing was implemented, where 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ine management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recovery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Results: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of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health knowledge rat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surpasse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Fine management for the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could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was greatly worth promoting clinically.

Schizophrenia;Elderly;Fine management;Curative effect

528451 中山市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向林: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7-01-10)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63

猜你喜欢

知晓率病房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换病房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