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2017-06-19黎凤珍安春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

黎凤珍 安春玲

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黎凤珍 安春玲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行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并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方式;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优质护理;系统性功能训练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难治性疾病,近些年来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有关研究指出[2],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如今已经达到髋关节疾病的首位,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躯体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严重股骨头坏死疾病主要采取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等。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纳入本次实验;患者入院后给予核磁共振、X线等检查确诊,均符合股骨头坏死的判断标准。纳入标准: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患者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可配合完成治疗与护理。排除标准:伴有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患有其他疾病引发的病理性骨折、外伤引发的骨折;手术治疗前的行走能力完全丧失或者合并其他终末期疾病;患有偏瘫、心力衰竭、帕金森病等合并症。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将患者等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8岁,平均(52.36±3.47)岁;36例单侧病变,7例双侧病变。试验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6岁,平均(52.88±3.66)岁;37例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全面的病情指导、患肢摆放于中立外展30°的功能位、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及传统的功能锻炼指导等。试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变护理工作模式,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由高级责任护士专人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表,然后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保证康复训练的同质性、一致性。主要内容如下:

1.2.1 疼痛优质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的麻醉方式、疼痛程度实施动态的疼痛评估。术后切口疼痛对患者的饮食、睡眠、生命体征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术后切口的愈合。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对症护理措施。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详细了解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与患者进行亲切的沟通交流,解释发生术后疼痛的原因,帮助患者消除或者缓解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另外,还可依据患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实际病情等特征,鼓励患者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杂志阅读、音乐欣赏等,利于帮助患者分散自身注意力,缓解疼痛感。若患者疼痛状态较为严重,应及时上报主治医师,考虑是否需要采取药物镇痛治疗。

1.2.2 并发症优质护理 考虑到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关节脱位、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不良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利于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可对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负压引流是否通畅等进行观察分析,以防出现受损切口感染;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帮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以防出现肺部感染。

1.2.3 心理护理 包括放松疗法、认知疗法、支持疗法等。放松疗法可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帮助患者降低唤醒的水平,利于改善机体功能,可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认知疗法可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利于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善日常生存质量。支持疗法主要方式为心理支持,可采取鼓励、安慰、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与心理压力,告知患者疾病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利于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1.2.4 系统性功能训练 (1)高级责任护士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快速康复训练。术后患者一回到病房就开始予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麻醉未清醒的患者由其家属或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被动踝泵运动与脚趾屈曲、背伸运动,每次训练时间为5~10 min,每小时1次,直到麻醉清醒。麻醉清醒后的患者体位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床头摇高<90°)。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练习,防止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与脚趾屈曲、背伸运动,每次10~15 min,每日训练3~5次;并使用足底静脉泵,每日2~3次,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术后1~2 d。增加训练的强度,双下肢行踝泵运动与脚趾屈曲、背伸运动,每次训练时间延长为15~20 min,每日训练3~5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10~15 min,每天3~5次。指导患者行髋、膝、踝关节屈伸主动运动,每次10 min,每日3~5次。(3)手术后的2~3 d,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进行ADL训练,指导患者床上自行穿上衣、洗漱、吃饭训练等。责任护士每天评估功能训练的效果,患者是否按要求完成训练计划,患者是否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当评估患者术侧肢体肌力达到3级时,责任护士就开始指导患者下床站立和步行训练。(4)术后第3~7天。可以训练床边站立及步行训练。注意患者初次下床活动一定要遵循“起床三步曲”,避免患者出现体位性的头晕,导致跌倒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进行步态训练,由责任护士一对一的专人陪护和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训练的有效性。(5)术后7~14 d。主要训练患者髋关节的主动活动、步行及日常活动能力。慢慢增加髋关节的主动活动,注意<90°,站立床边行患肢外展练习,每次5~10 min,每日2~3次;注意观察患者步行训练方法是否正确,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健肢先上,再患肢;下楼梯:患肢先下,再健肢下。一定要专人指导和陪护,注意安全;训练患者自我生活能力:训练患者自行穿衣、如厕、洗漱等,让患者尽快转换角色。

1.2.5 健康宣教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保持髋关节的功能位很重要,避免髋关节过度外旋、内收,髋关节屈曲小于90°。在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时必须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避免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如坐矮板凳和矮沙发、盘腿、跷二郎腿、下蹲,等等,以避免髋关节脱位。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1)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3]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步态、行走辅助器、行走距离、活动范围等,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佳,护理质量越好。(2)生存质量评分。采用SF-12生存质量评价量表[4]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心理卫生、活力等,每项评分范围为1~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骨科疾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为常见,主要适用于髋臼或者股骨头被破坏导致出现疼痛症状,使得关节功能受到影响,其中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股骨头已经塌陷变形,并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5]。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已经日趋成熟,通常情况下,行手术治疗后的2~3周内即可出院,并指导患者在家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但是若需要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且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当患者出院后很难继续指导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不利于患者出院后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训练的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进而改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对试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该项护理方式可帮助患者改善髋关节功能,利于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临床上将股骨头坏死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并可能中断股骨头血供,导致骨髓造血细胞、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变性坏死,导致股骨头发生结构变化,引发关节功能障碍[6]等不良情况,是临床上一类治疗难度较高的常见疾病,为此,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临床上的积极治疗与护理的意义重大。

有关研究指出[7],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案。另外,本人认为,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业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利于有效发挥出护理技巧,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进一步验证了该护理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 卢素英.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2例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746.

[2] 何富乔,曾利辉.早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海峡两岸骨科专委会学术交流会、抗震救灾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论文集[C],2013:563-563.

[3] 张 弛,段小英,杨志伟,等.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6):4506-4509.

[4] 陈 城,陈继营,张国强,等.SF-12量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5):415-417.

[5] 李营营.电针结合髋关节功能训练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康复的影响[D].温州医学院,2013.

[6] 康武林,袁普卫.股骨头坏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9):1954-1955.

[7] 马艳丽.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6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6-226.

(本文编辑 陈景景)

511447 广州市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黎凤珍: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7-01-1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21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