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油气行业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2017-06-19

中国石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石油

□ 周 末

我国油气行业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 周 末

油气行业管输价格、成本监督审查、混改试点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梳理清晰,综合改革方案已经出台,石油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油气改革方案已经出台,行业格局或将重塑。李晓东 供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其中核心要点涉及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推进国有油企干线管道独立、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油企发展股权多元化和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等。业内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油气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已定,但具体落实还要看国土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商务部等相关部委的配套政策。

改革势在必行

石化行业油气体制改革主要分为行业改革和央企混改两部分。

行业改革方面,石化行业在油气区块、油气进口权、油气管网、油气价格等方面将打破垄断,引入民营资本,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石化行业垄断打破将为民企及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机会。

央企混改方面,随着民营资本的引入,石化央企自身也会推进改革,提升经营水平。“三桶油”对旗下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平台化整合将是改革的方向。通过实现单一业务板块的整合重组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既减少了同业竞争、提升了效率,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三桶油”旗下资产重组并上市有助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进行资产重估。

深化油气企业改革方面,需要进行“主辅分离、做强主业,产权明晰、完善配套”的改革,将三大油气企业的“三产多经”、油田服务等辅业剥离,推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行业改革两大看点

中国油气上游的管制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了开发进程。只有将区块实行公平准入,才能够让整个油气产业链充满活力。油气产业链是贯穿上中下游的系统,被比作河流,当上游有大量活水不断进入时,整条河流才有了生命的源泉。如果上游缺乏水源,下游自然就会失去活力。目前油气产业的主体处于行政性垄断制约下,导致上游和源头死水一潭。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法律限定了只允许少数几个国家公司有区块申请权,于是长期以来中国只有“三桶半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三大央企和属于地方国营的延长石油公司),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的一体化。这种局面长期延续,事实上已形成对认为有油气前景区块的全覆盖。上游难以实施市场机制,即使下游有限的开放也难于改变整个系统的冷清场面。显然,这种僵化体制难以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格格不入。

上游的市场化、区块的依法开放成为油气改革的重头戏和关键,但它也因牵扯到目前作为中国油气工业的主体和支柱而成为难点。于是,在改革上出现了不同的构思和线路图,也形成了不同的改革预期:

逐步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推进矿权改革,改革油气勘探开发专营制度,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变“申请在先”方式为“竞争性出让”方式。规范油气企业勘查开采行为,设定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对未完成法定最低勘查投入的,依法追究探矿权人责任,直至注销探矿权。逐步放开油气进出口限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油气资源进出口,活跃油气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油气安全。进一步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各类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

适时放开油气竞争性环节政府定价。油气领域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随着油气改革和价格改革的持续推进,放开成品油价格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应放开成品油终端销售价格和进出口权,保留政府在市场非正常时期的必要干预权。择机逐步放开天然气井口价和终端销售价格,进一步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推进非居民用气的市场化交易。同时,加强政府对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的监管。

对于天然气管道改革,从长远看,管道业务也必须要从石油公司剥离,让管网之间形成竞争,否则很难形成真正的石油市场经济。但落地难度很大,中国石油的管道业务是国企代替国家投资,如果收归国有,原有投资如何处理是个难题。管道业务有民资、外资等不同资金来源,企业做了大量投资,很多还在投资回收期里,如何回收也很难确定。即便扫清前路,让政府来投资,巨大的资金缺口也将是很大的压力。

此次改革有望推进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管道独立,明确管道企业只提供输送服务、收取管输费,不得参与上下游业务。逐步放开管网投资和建设,鼓励多方投资者进入。落实管网互联互通及向第三方接入服务,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公平、公正地向所有用户提供管输、储备、汽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天然气市场定价亦有望实现是此次改革另一大看点。我国近年来加大天然气进口力度,天然气供应大于需求的格局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叠加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天然气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此外,由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激增,尤其是页岩气储量的大幅扩充,加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天然气需求增速较低,造成2012~2015年全球每年约有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过剩,使得天然气价格受到较大冲击,且这一宽松的供需格局未来将会持续数年。在油企改革大背景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有可能得以进一步落实。

另外,LNG 装备行业也将迎来回暖拐点。目前油气价差逐步打开,LNG汽车经济性已经凸显,且已回升至2012~2013年的历史高景气时期,LNG重卡和LNG客车的渗透率直追历史最高水平。驱动油气价差处于高位的核心因素是结构性的,较大的油气价差未来可持续多年,LNG装备业也将以2017年为起点开启数年的高景气周期。

央企主动改革

新一轮油气改革背景下,三桶油加速谋划备战,推进包括混改在内的企业改革。

油气改革中首先“动刀”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上游环节。长期以来,国内具有探矿权和采矿权资质的企业只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延长油田四家,而原油进口权也是集中于几大公司,这使得市场化竞争十分不充分,民营企业很难涉足。

在油气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三桶油”的自主改革进一步提速。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大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做出调整,油气行业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3月15日,全国“两会”的最后一天,中国石油再次挂牌转让了两家公司,这是其今年第二次转让资产。从去年以来,中国石油就不断出售旗下的亏损公司来瘦身。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还将金融和工程建设两块优质资产注入了旗下的上市公司。业内认为,中国石油不断清理不良资产,是为优化资产结构,为下阶段混改做准备,对优质资产实行专业化重组和混改将是中国石油今年的发力点。

其实,中国石油自主改革以来便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中国石油集团内部会议通过了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文件。在此前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央企“6+1”混改试点中,中国石油集团并未名列其中。与过往在一些局部的业务板块开展混改不同,这两个文件直指集团公司的市场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但集团层面的难度不小,目前细节并未披露。

另一大油企也不甘落后。4月5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销售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扎实推进销售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并以此为引导,全面推进集团公司各项改革。

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经营效益下降的影响,中国石化从2016年年初开展了降本增效专项活动,目的是通过从严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低成本运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目的。中国石化在主动追求更加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石化高管接受采访时称,在市场开发方面,随着炼油、石油化工市场逐步复苏,一批大型炼化项目有望启动,公司将继续发挥整体优势,着力推动炼油、化工、新型煤化工、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项目的整体开发,推动重点合同的谈判和签订,努力争取实现全年新签合同目标。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正在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保证公司长远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好中国石化和社会的科研资源,组织好重大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建设好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好研发中心工程技术开发的特色优势,加强与全球知名专利商的合作,推动和助力公司技术带动市场的目标。

近来的改革讨论集中在混合所有制上。中国石化曾重点推进销售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以在竞争激烈的油品市场中继续保持和加强优势,拓展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至今,中国石化混改正稳步推进。2016年底,中国石化油气管网混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石化当时发布公告称,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中国人寿和国投交通拟分别以现金200亿元及28亿元认购川气东送管道有限公司合计50%股权。

中国海油则把整个公司的炼化业务加以整合,率先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油公司和油田服务、油田装备等专业公司分离,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全面与国际接轨等。中国海油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转型。

油气行业改革正在进入实操阶段。随着改革走向深入,油气产业的上下游各主要环节,包括矿权出让、勘探开发、管网运输、流通、炼化等环节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除“上游放开”和“管网分离”之外,改革指向多维度多环节的“链式改革”,将推进油气领域向市场化产业链的根本性转变。

(作者单位:石油Link)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