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2002—2015年的期刊文献分析

2017-06-19姬冰澌

终身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研究者

姬冰澌,徐 莉

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2002—2015年的期刊文献分析

姬冰澌,徐 莉

终身教育是国际教育领域的关注要点,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的方向,其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践路径的选择。本研究通过对2002—2015年间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中国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仍然处在成人教育认识阶段,并且与实践发展状况不协调。产生这一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起点低,研究者对终身教育研究认识上的偏差,终身教育改革受整体教育改革思路的影响。建议汇聚各种教育研究力量,提升终身教育的整体研究水平,澄清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概念的混淆,深化成人教育概念,突破教育改革的传统思维,重视终身教育理论研究。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文献分析

一、研究缘起

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第38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正式采纳启动了未来15年世界教育的发展议程。教育2030的总体目标为:“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1]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书,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强调教育的变革力量,重申终身教育的重大意义。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思想依旧是未来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

终身教育思想导入中国始于改革开放,直至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2007年,十七次党代会报告继续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一精神最终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成为2020年教育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如今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走进最为关键的5年。

由于终身教育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国内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文献激增,随之而来的还有国内研究者对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反思。综述主题大多集中在终身教育文献的年度分布、作者情况、期刊类型、被引频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反映了国内终身教育研究的状况,但尚未关注中国终身教育理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这一关键问题。世界范围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起步阶段是视终身教育为成人教育,中国也不例外。那么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如何?有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这个初级阶段?在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阶段,当务之急是认清中国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现状,这对提升终身教育理论水平,推进终身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终身教育思想引入中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关注度不高,并且研究是以译介为主。研究真正的大发展始于2002年终身教育被首次写入最高层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因此,为了聚焦国内终身教育研究情况,本研究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中,将时间段限定为2002至2015年,选择“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作为篇名的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从论文数量、期刊类别、作者来源和影响范围4个方面对文献外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定性分析来挖掘数据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和原因。

三、研究结果

1.论文总体数量分析

2002—2015年期间的论文篇数如图1所示,2003年和2005年分别略有明显的增长和减少,近5年的论文篇数都保持在300篇以上。整体来看,国内对终身教育研究状况基本上趋于平稳。其中,2003年的论文数量达到峰值360篇应该与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进而引起学界对终身教育研究的关注有关。2005年的论文篇数最少,也达到264篇,并于2007年回升至300篇以上。“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在2010年被确定为教育战略目标以后,终身教育研究于2011年达到一个高峰,可见政策有力地推进了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展开。

图1 2002—2015年发表的论文篇数

2.论文发表的期刊类型分析

表1统计了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较多的前20位期刊,由此可知,关于终身教育研究的文章主要发表在成人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类刊物,排名前三的期刊依次是《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终身教育研究也受到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类刊物的青睐,如《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和《中国远程教育》,这与这些刊物主办单位属于广播电视大学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前20类刊物中仅有《教育发展研究》与《教育探索》是综合类教育理论刊物(即关注各级各类教育的期刊),这说明终身教育研究还没能真正引起成人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之外期刊的重视。

表1 2002—2015年发表论文较多的期刊

3.作者来源分析

由于对终身教育研究的作者非常多,为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者概况,本文仅对2002—2015年发表终身教育研究论文在7篇以上的第一作者情况进行统计。由表2可以看出,有关终身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领域,作者单位主要有成人教育协会、广播电视大学、进修或者继续教育学院。虽然研究者宋孝忠的单位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但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尽管有著名教育学者对终身教育的持续关注,如郝克明、吴遵民等,但是从总体数量上看,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仍旧是终身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

表2 2002—2015年作者单位来源情况(仅限第一作者)

4.研究的影响范围分析

论文被引频次是衡量一篇论文在学术领域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高被引论文不仅意味着其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通过分析引用高被引论文的论文发表情况,可以了解到该研究受到哪些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在知网的中国期刊论文数据库中,对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检索发现:2003年,高志敏在《教育研究》上发表《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2]一文,截至2015年被引用250次,位居被引频次首位。由表3可知,在所有文献类型中,该文被学术期刊论文引用频次最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引用此文的期刊论文发表情况可知(表4),非教育类期刊占总体的14.29%,此类期刊包括《博物馆研究》和《图书馆学刊》等。成教、职教、远程教育以外的非综合性教育类期刊占总体的15.08%,如《教学与管理》《教育教学论坛》《高等农业教育》,这说明终身教育研究已经引起了非成人教育类和非教育类专业的关注。不过仍需注意的是,引用此文的论文在职业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的数量位居各类期刊之首。由此可知,目前终身教育对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的影响仍不及成人教育、职业继续教育。

表3 截至2015年《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 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被引文献类型

表4 引用《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 化社会理念的思考》的期刊论文分布

四、我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现状反思

1.我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问题

在回顾2002—2015年终身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中,我们深感学界对终身教育研究的热情,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要点之一。从最初对终身教育及相关概念的解读到终身教育视域下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借鉴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到探讨国内终身教育实践问题等,都已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如吴遵民对国际终身教育理论流派的梳理[3],刘晖、汤晓蒙对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时序的讨论[4],杨进等人对国际学习型城市发展情况的介绍[5],以及肖庆华对我国推进终身教育问题的分析[6]。研究者努力丰富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给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可是从上文的统计数据和结果分析来看,我们必须正视这轰轰烈烈研究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1)中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仍然处在成人教育认识阶段

1972年UNESCO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最初,终身教育只不过是应用于一种较旧的教育实践即成人教育(并不是指夜校)的一个新术语。后来,逐步地把这种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随后又涉及整个教育活动范围内发展个性的各个方面,即智力的、情绪的、美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修养。最后到现在,‘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7]这意味着国际社会终身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曾经历过把终身教育视为成人教育阶段,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概念已经得到了发展,并被认为“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终身教育在理论上早已超越了成人教育期,而学习社会概念的形成意味着再一次超越,即终身教育使教育系统与社会走向了全整合,终身教育概念正面临着第三次超越。至今终身教育的本质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进入到真正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阶段。

然而,从上文统计数据看,终身教育研究仍以远程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为主体;研究机构主要来自于成人教育机构、广播电视大学和高校的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类期刊是终身教育研究的主要期刊来源,一些高水平教育综合类核心刊物对终身教育研究的关注度不高;终身教育研究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成人教育、职业继续教育领域。这充分说明,中国终身教育的研究仍处于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的起步阶段,研究层次尚未走出成人教育阶段。

(2)中国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不协调

终身教育在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国内各种终身教育实践活动接踵而来,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实践活动又走在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前面,因而终身教育的实践活动出现了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例如,《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所规定的终身教育实践活动以成人培训为主,包括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老年学校、在职与失业培训。“目前仅有上海市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市设立了终身教育管理机构,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的职责范围只包括学习型社会建设,管理各类非学历教育、扫盲、企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4]此外,实践研究也越来越多于理论研究。有学者对国内2000—2010年终身教育领域学术研究的选题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终身基础理论的研究约占三成,而实践研究约占七成。[8]由此可见,我国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不仅滞后,而且与实践发展状况严重不协调。

2.中国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水平滞后的归因分析

通过对十六大以来国内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期刊文献回顾,我们发现中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仍然处在成人教育认识阶段,并且与实践发展状况不协调。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为根本的是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起点低,研究主体对终身教育研究认识的偏差和终身教育改革受整体教育改革思路的影响。

(1)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起点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始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 朗格朗向大会提交的“关于终身教育”提案。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以成人教育为重点的终身教育政策构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终身教育初创阶段重视成人的教育权利有其历史原因和重要意义,一方面,较高的成年文盲率是当时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会生存》中,教育统计专家估计到20世纪80年代仍会有成年文盲8.2亿[7],一个缺乏基本读写算能力的社会是不可能有未来的。另一方面,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欧美等一些先进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竞争等社会问题时,那些不能使劳动者获得及时学习机会的国家将直接导致本国经济的衰退。[9]由于许多西方国家期初都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本国改革成人教育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将引进的终身教育理念首先导入扫盲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政策中。例如,20世纪80年代,济南市创建了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国务院在20世纪90年代修订了《扫盲工作条例》。[10]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起点是成人教育。囿于我国成人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早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而造成终身教育研究的起点低。

(2)研究者对终身教育研究认识的偏差

长期以来,国内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研究者努力从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上深化终身教育的研究,成果显著,成人教育处于终身教育研究的中心位置受到其他领域研究者的普遍认同。然而,久而久之,成人教育领域以外的研究者忽视了自身专业在终身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仅视终身教育为成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终身教育文献计量研究》一文中,学者王海涛和武凤群写到,“目前国内教育领域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的主题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在成人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 17 年来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发现目前国内终身教育研究主题的热点与发展趋势。”[11]虽然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研究的主体构成,但是成人教育研究不等同于终身教育研究,文中“分析终身教育的研究趋势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11]的表达方式,不免使人对终身教育研究的认识产生误解。

(3)终身教育发展受整体教育改革思路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任何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不是在政府高层的推动下进行的。以基础教育改革为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侧重外力推动, 忽视培育内动力。”[12]的确,在国家强制力的推行下,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迅速普及。然而在基础理论不完善,前期调研不充足的情况下,即便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推动教育实践走到了前沿,最终也会因为教改方向性的错误,个体的内在自觉需求不足导致国家人财物的浪费和损失。吴遵民曾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终身教育的改革没有走出传统教育改革的思路。行政色彩过浓和终身教育基础理论滞后,导致一些终身教育政策漏洞百出,实践的指导便也缺乏了基本方向。[10]

五、建议

1.汇聚各种教育研究力量,提升终身教育的整体研究水平

20世纪90年代,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思潮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两个重要思想和运动,它们直接体现了终身教育的一个关键特征:“所有人”,这是对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念的回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明确表示:“我们完全没有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遗憾的是人们常常把这两者等同起来。”[13]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理论走出最初的成人教育阶段,需要有更多的高水平研究平台给予支持,以及更多的研究者对终身教育进行深入持续研究。建议成立终身教育顶层研究机构,开展系统的理论补课,通过各种教育研究力量的汇聚,提升终身教育的整体研究水平。

2.澄清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概念混淆的问题,深化成人教育概念

终身教育是涵盖全人生全方位的教育,这意味着处于人生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个人、每一方面的教育都至关重要。目前成人教育是指成年人的教育,一定的年龄限制使成人教育不可能囊括终身教育的全体人员。随着人们对终身教育意蕴的深切理解,越来越多的非成人教育专业研究者会进入终身教育领域中。未来要继续发挥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研究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要走出起步阶段,需要研究者们澄清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概念混淆的问题,并且深化成人教育的概念。例如,终身教育的主体仅仅是成人吗,成人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突破教育改革的传统思维,重视终身教育理论研究

建成人人可以接受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终身教育的研究一定会更系统、更深入,研究视角多样,研究范围更广。终身教育研究突破教育改革的传统思维,政府和学界需要共同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工作者和研究者要及时对实际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用科学的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现状与问题。政策立法的出台一定要参考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而吸引研究者积极参与和深入开展对终身教育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须重视终身教育在理论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因为“基本理论研究更具有总体性、根本性、动力性、透析性和方向性,它通过对其他成员观念、思想方法带来的冲击性影响,促进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作出新的创造来发挥作用。”[14]“加强终身教育基础理论,是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根本保证。”[15]

总之,未来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教育变革需要“终身教育的视界”[16],中国如果不走出朗格朗所批判的终身教育发展的成人阶段,没有一个包含人生全方位的整体式教育视野,那么中国社会进入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阶段会用更长的时间。我们希望成人教育领域之外,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终身教育研究,立足终身教育审视教育问题,共同深化终身教育理论研究,使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尽快走出最初的成人教育阶段,进而创造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全方位的教育变革实践。

[1] 徐莉,王默,程换弟.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开放教育研究,2015(6):17.

[2] 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79-85.

[3] 吴遵民.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38-44,61.

[4] 刘晖,汤晓蒙.试论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时序[J].教育研究,2013(9):89-94,127.

[5] 杨进,张行才,冯佳,等.国际社会构建学习型城市推进终身学习策略综述[J].天津电大学报,2012(2):7-14.

[6] 肖庆华.中国终身教育: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4-16.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0,62.

[8] 陈丽,蒋楠晨,李秋劼.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的综述——基于对十年文献的计量和内容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27.

[9] 吴遵民.终身学习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J].教育评论,2004(1):49.

[10] 吴遵民,国卉男,赵华.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56.

[11] 王海涛,武凤群.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终身教育文献计量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1):3-4.

[12] 卜玉华.新世纪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问题与趋势[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1.

[13]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15.

[14]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5.

[15]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41.

[16] 叶澜.终身教育视界: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J].中国教育科学,2016(3):40-67,199.

责任编辑 虞晓骏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Lifelong Education in China:Based on Analysis of Periodical Literature from 2002 to 2015

JI Bing-si,XU Li/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Lifelong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whose theoretical level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hoice of practice route.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show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 study in China by the statistic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lifelong education in periodical literature from 2002 to 2015.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 is still at the cognition phase for adult education,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s are the low starting point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ers' deviation on cogn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reform idea upon lifelong education reform. It is suggested to pool all kinds of research strengths,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research on lifelong education, clarify the concept confusion between lifelong education and adult education, deepen the concept of adult education,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society; literature analysis

2016-12-30

10.13425/j.cnki.jjou.2017.03.005

姬冰澌,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bingsi12_12@163.com);徐莉,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主编,主要从事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xuli6-6@163.com)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型研究者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