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解题能力训练的策略

2017-06-17韦珍莲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习题试卷区域

韦珍莲

【摘 要】区域地理问题是地理高考必考的问题,区域地理涉及的地理问题多、涉及的地理知识面广,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本文提出高中地理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区域地理考试成绩,就要培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能力的观点,并從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理高考 能力训练 区域地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1-02

区域地理,是探讨一个区域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可以探讨地理的各项因素,从区域的特征中找到地理因素和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区域地理是一门能够呈现出地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知识。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区域地理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教学效率很难提高。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则会有效促进学生学好区域地理知识,从而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一、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区域地理的一般命题思路是,给予学生一些综合的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如果学生要回答出这些问题,就必须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技能。现用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地图为例。

习题 1:分析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区的区域地图、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现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处地貌形成的原因。(2)为什么说贺兰山守护着银川平原?(3)你认为适合该地域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

习题 1 是区域地理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典型的试题。学生如果要做对这道习题,必须具备四种能力。第一,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抽象文字资料的能力。学生必须能读懂习题 1 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即:学生要回答出该地的地貌特征是什么,如果学生要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地貌特征分哪几个类型,这就考核了学生的地理基础能力,学生必须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出它符合哪种类型的地貌特征。如果学生能够仔细地分析出文本资料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就能从文本资料中得到答案,该地属于冲积扇地区,因为该地山区河流流出了山口,突然流速偏小,大量的泥沙、碎石等堆积成一个平原地区,所以它是冲积扇地区。第二,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抽象的图像、图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阅读了图像图表的能力,才能理解区域地图中描述的意思,并分析出抽象区域地图里描述的地形特征。第三,学生必须具备阅读地理数据的能力。比如学生只有能够读懂区域地图的比例尺、经纬度、山的高度,才能结合地理知识理解这一幅地图里给出的地理信息。第四,学生必须具备读懂标准的图例符号的能力。地理图例符号是既标准又抽象的,学生只有读懂了图例符号,才能理解地图描述了哪些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资料的技能、分析图像图表的技能、归纳地理数据的技能、理解图例符号的技能。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的技能,才能深入地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基础的地理技能后,部分学生表示依然不能回答出区域地理试卷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表示,区域地理试卷给出的问题太多,不能理解区域地理试卷要考什么,很担心不能运用学习过的基本知识回答区域地理试卷提出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没有回答出区域地理试卷问题的自信,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抓不住区域地理试卷考点的缘故。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找到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方向。以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 2 为例。

习题 2:观察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数据。绘制出示意图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 30?N 剖面线上,区域东、西部地区年降水量的差异是多少?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是什么?(2)从剖面线上,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平面与四川盆地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哪片区域?为什么该地年辐射量较低?(3)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区适合不适合种水稻?并且说明原因。

很多学生看到习题 2,就表示习题 2 中的问题太难,并且涉及的问题太多,这些问题似乎难以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区域地理试卷的基本概况、特点及方法、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这三个分类的角度分析区域地理试卷谈到过的所有题目,然后这些问题归纳为一份区域地理问题的学习表,学生归纳的表格如表 1,当学生看到表 1 的内容时,发现区域地理考核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表 1 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理清楚了区域地理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后,学生能否用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来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表示当他们把区域地理问题分类以后,发现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并不困难,学生只要运用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来讨论影响区域地理的每一个因素,探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便能找到区域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探讨的思路来探讨影响区域地理的因素,当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出区域地理的每一项因素时,学生便能找出区域地理特点形成的因素,并能诠释出与区域地理相关的各种自然问题、人文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找出学生学习的问题,并给学生仔细地讲解这些问题。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地思考教师找出的地理问题,他们用敷衍的态度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反思知识的能力,就不会了解知识系统中出现的漏洞,就不能定向地弥补相关的知识。如果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学好区域地理知识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反思能力。以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 3 为例。

习题 3:分析美国的地形特征,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美国地图中的某地适合发展哪种经济?(2)某地为美国的重要电子工业区,该地能成为电子工业区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的棉花产区相比,与之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与之不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适合我国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因素是什么?(4)请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特点,结合区域地图信息给出的数据分析美国年降水量发生的原因。

学生完成习题 3 的回答以后,可以从地理课本中找到问题1 及问题 2 的答案,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地理资料,通过阅读美国地理材料及新疆地理材料找到问题 3 与问题 4 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学生学习完区域地理知识以后,要主动去网络上找区域地理试卷来做,运用完成习题的方法了解知识结构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还不能了解知识结构出现的问题,便要用搜索资料、印证答案的方法找到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学好区域地理知识,就要学会反思知识结构的不足,定向地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定向地、高效地吸收区域地理知识,在考试中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总之,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的时候,要运用典型的区域地理习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技能,这是学生学好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区域地理知识习题,一边梳理知识系统,让学生从地理系统的角度理解区域地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做习题、印证习题答案的方式来反思知识结构的不足,定向弥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只要学生具备了这三种能力,就能学好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习题试卷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