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研究

2017-06-17张磊李海涛

体育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特色

张磊++李海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3

摘 要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体的飞速发展,作为新闻评论重要分支的体育新闻评论日趋繁茂,并逐渐成为新闻评论中引人注目且获得极大独立空间的评论形态。

关键词 自由撰稿人 体育新闻评论 特色

从20世纪末至今,作为新闻评论重要分支的体育新闻评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并逐渐枝繁叶茂。在我国,体育新闻评论经历了一个由非本体化到本体化回归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几乎没有专业的体育评论员,撰写体育评论的工作通常是由时政评论员来完成[1]。大多数体育新闻评论都是以时政新闻评论的形态出现,这种泛政治化倾向表现出这个时期体育新闻评论的非本体化特征。到了90年代后期,体育新闻评论的政治色彩逐渐退去,本体逐渐回归。也恰恰是这个时期,体育新闻评论员大批涌现,随之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评论风格。当代著名的体育新闻评论人,如足球界的张路、篮球界的苏群、拳击界的王国军等,虽然各具风格,但总体来讲,他们的评论总有一些共有的特色。本文查阅大量当代体育新闻评论并进行统计分析,从标题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当代自由撰稿人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

一、体育新闻评论的标题特色

体育新闻评论标题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标题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眼睛,表头的制作被称为“点睛”艺术,好的标题常常能迅速抓住读者眼球,令读者一见倾心、欲罢不能。第二,广告体育新闻评论的内容,充當阅读向导。“新闻好似一种商品,标题是新闻商品的标签和广告,他以此引导读者购买这种商品的动机和行动,已完成新闻报道的作用。”[2]体育新闻评论的标题需要简洁扼要地将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广告给大家。第三,传播新闻信息。体育新闻评论的标题有依托体育新闻而存在的从属性,又在报纸上具有某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和宣传作用。如《CBA总决赛:卫冕冠军广东队为何0:2赛季黑马北京队?》。读者看到标题后马上能理解其中关键的体育信息。

在体育新闻评论标题的以上三点作用中,无疑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形形色色的“标题党事件”很好的从侧面说明评论者对夺人眼球的标题的执着追求。我国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标题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妙用修辞类、时尚潮流类和幽默调侃类。

(一)妙用修辞类

运用丰富贴切的修辞手法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将平添不少生动与意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类:第一,借喻。例如《姚麦眼里看不到第三者》这个标题就巧妙地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是指NBA火箭队除了姚明和麦蒂之外再也没有第三个稳定的得分点。第二,双关。标题中利用谐音进行语意双关真是别出心裁,这类体育新闻评论标题比较常见。例如,《2014,高调不改》,这篇评论讲的是国足兵败亚洲杯后,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再次强调打进2014巴西世界杯决赛圈的目标不变。其中的“高调”二字既截取了高洪波的名字也表明了他的态度;评论《黄志红一掷“铅”金》既点名了运动项目有暗含夺得金牌;我国著名女子网球选手李娜法网夺冠后不仅震惊了整个体坛而且获得数家著名品牌的代言机会。这时不少评论采用《“那”样美丽 “钱”途无量》之类的标题对李娜的“前途”和“钱途”进行评论,耐人寻味。第三,夸张。夸张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同时又能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恒大,从天堂到地狱》讲的是今年亚冠联赛中,广州恒大先是大胜强敌韩国全北现代,之后却出乎意料地输给了弱旅泰国队,让球迷大跌眼镜;一篇题为《火箭防守像筛子》的评论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火箭队防守的巨大漏洞。

(二)时尚潮流类

潮流用语的运用极大地拉近了媒体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无形之间使读者产生一种亲近感。这些词语主要来源于影视以及网络用语。第一,影视类。例如,《小晖上演丁丁历险记》讲的是丁俊晖在斯诺克比赛中上演惊险大逆转,着实让观众捏了一把汗,而当时美国大片《丁丁历险记》正在华热映;《湖北绿茵队吹响冲超集结号》内容是评论湖北队进军中超联赛的雄心壮志;《伦敦,让票价飞!》这则评论说的是去年的欧冠决赛和今年的伦敦奥运会让伦敦成为体育迷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前往现场观赛的体育爱好者不得不去考虑高昂的票价。第二,流行语类。如著名足球评论员舒桂林的《广州足球“不差钱”》写的是广州用重金砸出两支豪华足球队:广州恒大鹤立鸡群称霸中超,广州富力也一举杀入中超,广州足球形势一片大好,俨然迎来史无前例的中兴;又如排球评论员万筠的《女排超水平发挥拿1分 关键分大梅能hold住》说的是2011年日本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2:3不敌北京奥运会冠军巴西队,虽然输球了,但通过超水平发挥把关键球处理的很好,最终拿下了宝贵的一分。

(三)幽默调侃类

幽默调侃类的体育新闻评论往往出自没有太大名气的评论员,这类评论通常有“纯属娱乐,一笑了之”的味道。例如《梅西场均进球超过易建联》讲的是NBA中国球员易建联状态不佳,进球少得可怜,而足球巨星梅西近来状态神勇,打破多项进球纪录。把篮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的进球数进行比较显然能引起读者的兴致。当然幽默调侃类的评论标题更多的是送给中国足球的,例如《珍爱生命 远离国足》《吸烟有害健康 看国足有害生命》《看中超要钱 看国足要命》等,此类评论并不是说大家有多么仇恨国足,而是表达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二、自由撰稿人体育新闻评论的内容特色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在内容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追求个性化,趣味性,平民化等方面逐渐与其他形式的评论文章形成差异。以下从评论视角以及言语风格两个方面探讨体育新闻评论的内容方面的特色。

(一)体育新闻评论的视角

优秀的体育新闻评论总有着自己独到的视角,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评论员努力写出自己的个性,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追求独树一帜,以求成一家之言。评论人在选择评论视角时有多种手法,其中最常见且最有特色的有两种:“非主流”视角和人性化视角。

1.“非主流”视角

“非主流”视角是指有意避开大众言论,逆流而行,给人一种出其不意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近年来中国足球“常衰不盛”,亚洲杯出局,无缘奥运会,无缘世界杯,一次有一次让球迷失望。国内足坛自然恶评如潮、指责谩骂声“经久不息”。在这种批评的潮流中,就有一些“非主流”的文章,例如张昊的《给中国足球一点爱》,文章开篇写道:“我们一次次失望,一次次赌咒发誓再看国足怎样怎样,然而我们却一次次食言……心里不爽骂两句,没关系,这也是对国足的爱……”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另一个例子来自中国乒乓球队。中国的乒乓球可谓是称霸世界,独孤求败,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球”。然而一篇评论题为《独孤求败未必是好事》评论说,称霸世界有两大不利,首先不利于乒乓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再者,“毫无悬念”的比赛会让球迷失去兴趣。评论不仅角度新颖而且句句在理。

2.人性化视角

所谓的人性化视角是指在选题和表述的中心上更加关注人,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以及道德上的关怀。例如,乐毅的《由艾冬梅卖奖牌谈“举国体制”》,这篇评论讲的是前马拉松世界冠军艾冬梅为生活所迫出售自己所获得的15枚奖牌,接着引申到对于我国现行体育体制的探讨,对事件发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深刻而独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再如,唐延松的评论《是谁“杀死”了上官鹏飞?》,评论的背景是河南散打名将上官鹏飞在比赛中被对手击倒终因伤情过重离世事件。作者从运动员的伤病保障的角度出发,指出运动员在为国家,地区争夺荣誉的同时也面临着伤病甚至生命威胁。评论希望人民多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并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运动员的各种保障体系。

(二)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言语风格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言语风格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尤其突出

当今,媒体已经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日趋激烈的竞争让各家媒体愈加注意自己的内容,尤其是意见性的内容,因此个性化的言论逐渐受到重视[3]。体育评论员本身可以看作“小媒介”,要想在铺天盖地的体育评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在话语中一定要含有“自我”的表现成分。从表层语言看,一般带有“我认为、我个人预测、我对此的看法有……”等个人叙述标志;从更深的层次来讲,不同评论员的体育新闻评论往往会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剖析。例如,2006年足球世界杯决赛中,法国球星齐达内突然用头冲撞对手被红牌罚下最终法国队无缘冠军之一热点事件,不同评论员的个性化评论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激情澎湃的葛爱平在《齐达内撞到埃菲尔铁塔》中,针对齐达内这一不理智事件一口气用了7个“突然”、5个反问句、3个“令人”、以及2个“最最”,将自己气势磅礴的评论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向善用比喻的黄健翔开篇写道“捉住这只‘黑猫”,耐人寻味。另外周文渊言辞犀利直率,富有批判性精神;竺义功用语冷静简洁,常于行文之末微起波澜;贾知若则以兴的形式开篇,以触类旁通……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评论员都凭借独特的个人行文风格而独树一帜,从而拥有一批固定的忠实的受众。

2.与读者的亲和力不断增强

要想抓住大批稳定的受众单有个性显然不够,亲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新闻评论的言语亲和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言语上的亲和力。言语上的接近性主要是指采用简略的体育用语以及采用特定读者群熟悉的言语表达方式,这通常是亲和读者最直接最有效的写作策略。例如,许多评论员经常在体育新闻评论中用到军事、武侠、影视等充满隐喻性的词语,一方面加强了语言气势,另一方面让读者易于接受。二是心理上的亲和力。评论员常用表达方式是“我们”,即作者和读者都置身于体育新闻之中,一起想想体育场景,一起探讨和评价新闻事件。与此同时评论者还要更可能多得考虑读者喜怒哀乐的感受,以此亲和读者。3.娱乐化特色鲜明。如开篇所讲,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体育新闻评论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21世纪以后,随着国内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产业化改革,竞技体育的发展让体育本身具有的娱乐功能更大程度上得以释放。从此体育新闻评论也越来越重视娱乐性。例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出现大量比喻、讽刺、幽默、夸张甚至调侃的言语且不乏辛辣、感性、恣肆奔放的风格。通过以下几篇评论就可见一斑:

表1 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评论

标题 作者 评论对象 时间(2006年)

埃里克森插“竹竿”换晋级 葛爱平 英格兰VS厄瓜多尔 6月26日

胜利的英格兰队—“丑陋无比” 冉雄飞 英格兰VS厄瓜多尔 6月26日

埃里克森保守 长传冲调无聊 萧兮 英格兰VS厄瓜多尔 6月26日

草根黑马加纳死于谋杀 王军 巴西VS加纳 6月28日

鸡蛋碰石头 加纳陪巴西练兵 程征 巴西VS加纳 6月28日

流氓手段江湖智慧 斯科拉里样样具备 葛爱平 葡萄牙VS英格兰 7月2日

齐达内撞到埃菲尔铁塔 葛爱平 法国VS葡萄牙 7月10日

注:来源于体坛-TOM网。

这几篇评论从多个角度诠释了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娱乐化特色,这种转变的出现是体育新闻评论本体回归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前的一种需要和潮流。

个性化、娱乐化自然给体育新闻评论增添了特色,是值得倡导的。但并不能无限的提倡个性化和娱乐化。比如过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情绪化,一些言论几乎是在宣泄一种个人喜恶,甚至出现不文明用语,这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又如,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固然会吸引大批读者,娱乐化导致体育新闻评论政治导向功能的弱化,但是这种弱化并非意味着体育新闻评论不再需要政治导向功能,无限制的娱乐化同样会导致体育新闻评论本体的缺失。

三、结语

随着体育事业和体育媒体的继续发展,同时为了迎合读者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的需要,我国当代体育新闻评论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化”特色不断增强。评论新闻化,使新闻与评论相互延伸,相互深化,加重报道的分量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体育新闻评论将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二,评论角度和意见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体育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更加开放,包括正面赞扬、批评谴责、解释说明、商榷探讨等诸多方面。第三,“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各行其道。“專业化”与“平民化”的评论并存是体育新闻评论的一大特色。两者的目标受众群不完全相同,传播目的也有区别。第四,深度评论将迅速发展。当今新闻信息已经由“传播”时代进入“解读”时代。

参考文献:

[1] 瞿巍.论体育新闻评论风格流变[J].新闻界.2006(4):26-27.

[2] 杨涛.台湾电视社会新闻特色探析——以中天新闻台为例[J].东南传播.2010(8):187-188.

[3] 朱尖,谢萍.当前体育评论的特征——兼谈体育评论的变化[J].青年记者.2007(Z1):96-97.

猜你喜欢

特色
中医的特色
一座文化特色馆点亮一个村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