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017-06-17梁轶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结合语文课堂

梁轶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提出消除写作畏难情绪,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写作技巧、开展赏读仿写、增加写作训练频率等读写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与写作 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10-02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与写作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阅读课与写作课上,教师应当重视两者间的联系与作用,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一般会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即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新课改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比重明显增大,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两者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两种能力互相影响,发展也互为因果。但在教学中,教师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可能存在缺失。

第一,虽然认识到了阅读对写作的哺育效果,但没有认识到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往往会品位与比较所写的词语,认真揣摩词语的含义,由此进行择用。在布局谋篇时,学生会参照已经学习过的文章结构,这个参照过程就是体会文章巧妙结构的过程。而在抒发感情与表达思想时,学生需要梳理与反思在阅读中感知到的思想感情,随后进行模仿与整合等,这正是学习文章内容的最佳形式。因此写作不仅仅是对于阅读内容进行复习,且可以品味、整合,因此说,写作能够激活阅读。

第二,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仅将阅读材料用在写作课上,没有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课文对于写作有哪些意义。造成此种弊端与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的关系,如一些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分开设置,一般是在单元后才出现作文教学。在阅读部分较为重视对问题的分析,而单元后的作文则重视对学生作文技能的培养,通常与阅读部分没有多大关系,导致读写处于分裂的状态。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弥补此种分裂的情况。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实现读写互动

(一)融会贯通,消除写作畏难情绪

在语文课堂上,“以读促写”理念是值得倡导的。但读写结合如何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多数教师都认为,读什么就应当写什么,读了以后就应当马上安排写作的任务,只要阅读了以后马上写,读写结合的效果就能够凸显出来,但这恰恰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此种急功近利的读写结合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未读懂文本的条件下,轻率的按照误读的思路去写作。此种做法会导致学生无法潜心阅读深思,又无法合理从容的参与写作,读与写的效果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此外,一读即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此时教师就可采用“化零为整”的方式,将学生读过的某位作家,或是具有相同特点的作品整合起来,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当学生有了足够的经验后,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可使读与写达到融会贯通,由此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例如鲁迅的作品长期以来都是教学难点,尽管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但还是会对鲁迅的作品敬而远之。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可使用“化零为整”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一些之前学过的鲁迅作品,同时研读并思考,还可从另一个和角度来思考,只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即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从《故乡》《孔乙己》以及《论雷峰塔的倒塌》等文中发现了济世救人的鲁迅;有些学生则从《藤野先生》《雪》等文章中发现了坚硬执着的精神;还有些学生则通过《祝福》表达了对祥林嫂的同情……通过此种整合阅读,就可将新学与旧读结合起来,将零碎的读书印象连成一个整体,既能够降低学习鲁迅作品的难度,还可将阅读单篇作品的体会进行互补,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写作技巧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灵活的使用精读以及速读等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加深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而重视读写结合,带领学生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间吞吐自如,这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讲一课算一课,就题论题的方式,应当在深入分析与鉴赏关键词句的条件下,发掘作者的写作技巧与表达形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能量,也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意识开辟捷径。

例如借景抒情以及寓情于景等,都是较为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史铁生笔下,“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雕栏散落”或“落日灿烂、气象万千”,表达了作者在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境界中获得了对生命、人生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地坛“一片野地、由盛到衰”“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等景物的描写,逐渐理解作者经历(下转第114页)(上接第110页)“瘫痪、尿毒症”等一些列打击后,感悟到了“珍爱生命”的意义。随后,教师可以此为主题,组织学生也采用寓情于景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学习压力、家庭矛盾或者同学关系间的矛盾等开展作业,力求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体会人生哲理。如此便可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可升华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三)赏读仿写,语文教与学有效的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读与写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学生语感的关键,只有在阅读学习中掌握文本的语言特点与描写方法等,才能够有效分析与鉴赏作品,经过阅读积累,并且对接触到的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写作时才能更加顺畅。

例如在阅读《我与地坛》中关于三段景物的描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第一次是抓住修辭与炼字的作用,通过剥蚀等词语的运用,描绘了一幅地坛衰败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如写景的方法与作用是什么?怎样赏析这段写景的内容?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阅读分析与鉴赏的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强调的就是读中有写,这里的写就是让学生写一些阅读方面的问题。例如《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这句中“泻”与“浮”这两字好在什么地方?假如用其他的动词,如“照”或者“漂”等来替代会怎么样?接下来教师就可安排学生进行仿写。如学生对君子兰进行了描写“椭圆形的叶片犹如扇面一般舒展,下层叶子墨绿如苔,上层叶子碧绿如葱,全没有之前萎靡的样子……”这是学生自己观察的结果,更是对生活的表达。假如在写作课上,学生都能够对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与描绘,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四)增加写作训练频率,为读写活动“实际操练”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训练,很多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传授写作经验时,都提到多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强化读写训练,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频率,不仅只局限于作文考试,还需要从不同的渠道入手,全面开展读写活动,在多读多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一加二”的训练模式,由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就是每周布置一篇练习,同时强化对这篇习作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二”是每周设计两篇补充训练,一篇是片段描写,一篇为读后感,由此便可将写作与读书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训练强度。此外,教师还应当认真探究训练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训练方式,由此弥补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例如教师可以议论文为主题,开展“看新闻、记新闻以及议新闻”活动,要求学生将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趣或者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每周借助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学生讲解新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读写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合理的手段,有效发挥读写结合训练活动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责编 莫东霞)

猜你喜欢

阅读与写作结合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