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浚县社火民俗体育发展研究

2017-06-17刘鹏豪

体育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鹏豪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民间优秀体育文化,做好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本文主要采用资料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归纳总结法,对浚县社火民俗体育发展探究。发现浚县民俗体育在传承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建议,从而推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富有民俗文化意义的健身运动中。

关键词 社火 民俗体育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浚县社火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和城市的消费文化对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许多传统民间文化正在被人们遗忘,以致社火民俗体育的数目在逐年削减,表演技术水平下降。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理应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保护。

中原古城浚县,地处河南省北部,隶属于鹤壁市,是一片古老且有历史的土地。浚县社火民俗体育表演的时间,是在浚县每年的正月会上,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二月初二才结束,因它开始的早、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所以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2008年浚县的社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为了打造浚县正月古庙会知名度和品牌,扩大浚县的旅游经济规模,2012年浚县政府以“逛正月庙会、拜浚县大佛、过传统大年、赏中原民俗”为主题,举办了社火民俗体育表演活动、中原民间工艺精品展、中原民俗文化研讨会等内容,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平台。

二、制约浚县社火民俗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人的社会化导致的思想变化

在对孩子教育方面,都以上大学为目标,有空闲的时间也被家长安排上补习班;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对身边利益较少的部分舍去。

(二)浚县社火民俗体育的表演艺术水平整体下降

现在外出打工是农村人口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导致大量的青壮劳动力都奔向城市。而在民间社火表演中,人员结构方面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相结合,老年人主要对社火表演作指导,而中年人和青年人承担社火表演队的主体。但是,在目前的农村,留在农村本来就不多的中、青年农民,缺乏对社火民俗体育的学习和继承,也已经没法承担主体角色,致使民俗社火的表演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

现代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民在了解和接纳当代流行文化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有人们盲目追从的垃圾文化,导致广大农民迷失了对自身民俗文化的判断力与自信,因此,使他们对社火民俗体育的兴趣降低。

(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重视

我国文化遗产多种多样,传统文化长期不被重视,传播渠道不畅通,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浚县社火民俗体育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因为乡村的人对其文化价值的重视和认识不足,导致教育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脱节;

三、浚县社火民俗体育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活动的教育机制

在全浚县中、小学开展浚县社火民俗体育的教学,學校除了人才培养,同时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应当建立由浚县文化、教育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教学工作组,设立浚县中小学社火民俗体育教材编写组,通过基础的学校教育来衔接浚县社火民俗体育在传承问题上的链条。

(二)培养专业的社火表演人才

1.在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来看,只有参加过社火表演的老者来给新人们做技术和理论指导,没有社火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这限制了浚县社火民俗体育的传承。

2.建议培养专业型人才,利用闲余时间,对参加社火表演的村民进行培训。并联合电视、网络、广告等新闻媒体做宣传。

(三)浚县社火民俗体育的时代创新

创新是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永葆青春的动力源泉,也是让人们对其不失去兴趣的方法,此项工作由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及民间的老艺人,在民间进行调查和采集最具有当地代表性文化意蕴,对浚县社火民俗体育设计出即具有艺术表现,又符合大众口味的浚县新型的浚县社火表现形式。

(四)扩大宣传浚县社火民俗文化节

1.建议政府对内对外都要开放并加以扶持,对内,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组织和培养更多乡民投入社火民俗体育健身表演中。

2.作为浚县一个特色文化节,在政府支持与各地组织工作的密切配合,可以广邀群雄,都来浚县这块聚宝盆中,来一场“群雄争霸赛”,把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更好的弘扬和发展。

四、结语

浚县社火这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是浚县人民休闲生活、愉悦身心的一项重要的大型群众表演活动。从这项活动中,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浚县的民风民俗,也能够反映出浚县的经济文化水平,这也是传播浚县民俗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但透过种种外表华丽的景象,看其本质,仍有诸多问题阻碍着浚县社火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传播。但在未来浚县社火民俗体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留它独有的艺术核心和生活原貌。

参考文献:

[1] 李刚玉.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10(10).

[2] 王岗.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12-15.

[3]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2-13.

[4] 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3-6.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
闹社火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社火,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