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的人才特质

2017-06-16于木

神州学人 2017年6期
关键词:丝路实力倡议

于木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中国的“软实力”,一是文化,二是人才。人才是执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只有让合适的人以恰当的方式去实施每一个方案,各项建设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一带一路”的人才库一定是涵盖各行各业的,语言、智库、基建、信息、商贸、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等。这些专业技能,可以说是人才的“硬实力”。但仅有“硬实力”还不够,还需要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倡議的内涵,具备相应的“软实力”。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新共识,展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联通、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参与和有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者,除了必备的“硬实力”外,亦应从习主席倡导的丝路精神入手,构筑自身“软实力”。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首先应怀有一颗开放包容之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地理、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差异极大,要求人才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求同存异,尊重彼此的信仰和习俗。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民心相通,构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各国民众相知相亲的和平发展格局。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怀有一颗平等互鉴之心。文明没有高下之分,国家无论强弱,民族无论大小,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各民族都曾是古老璀璨的丝路文明的缔造者和参与者,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一带一路”的交流,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独行近,众行远。”共商、共建、共享,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唱,也不是某几个国家的小合唱,而是沿线国家和参与国家共同的大合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有一颗互利共赢之心。要学会合作,既要实现自己国家的诉求和战略目标,还要考虑对方的特殊性和诉求,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有机遇,也有风险,需要资源和承诺,需要时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有一颗担当实干之心,勇于直面困难,敢于承担责任。“一带一路”建设要落到实处,离不开人才的各种实践,只有实地的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情民意,才能知行合一。

“一带一路”虽然具有古老的历史和传统,但时代和环境是全新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有一颗创新发展之心,不囿于历史,不墨守成规。“一带一路”沿线情况多元复杂,“一招鲜”是行不通的,需要灵活和多方位的对接方式,创新合作模式,开拓多元合作平台。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未来的蓝图,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参与各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长期可持续的事业。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广大留学人员的参与。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不管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还是在其他国家留学,不管是中国留学生,还是来华留学生,只要秉承丝路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找准与“一带一路”的结合点,就能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和力量,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丝路实力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软实力致胜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丝路谣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