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哄”你高兴没商量

2017-06-16韩素静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躁动一节课王老师

◇韩素静

“哄”你高兴没商量

◇韩素静

要到小学听一年级的课,去之前一直好奇,面对入学仅三个月、近80个学生的班级,老师该怎么组织教学呢?带着这个疑惑坐在教室里,一节课下来,我终于明白,好老师要会“哄”。

执教的王艳老师很会 “哄”孩子,她的“哄”体现在跟孩子沟通交流的语言上。一年级的孩子爱动,课堂上需要不断地组织活动。平时的课堂,我们听到的多是“一、二、三,请坐端”“四、五、六,手背后”这样的要求,整齐划一,清楚明了,有节奏感,使用起来大多时候是见效的。但比较起来,这样的要求似乎缺乏温暖的情感。那么,在沟通时怎么加上温暖的情感呢?

你看,当孩子们朗读出现拖腔时,王老师这样评价:“孩子们,如果大家读的时候不拖腔,就更好了。”这句话,既对孩子的朗读做出了评价,也从另一方面提出了改进的要求;既肯定了孩子们读得好,又给孩子指出了读得更好的方向——“不拖腔”。

不仅是课堂评价语,王老师的问题引导语也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能调动孩子思考的积极性。你听,当王老师提出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她这样说:“孩子们,准备好了,这个问题可有点难哟。”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习惯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似乎这样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殊不知,孩子需要减轻压力,但更需要思维上的挑战。同一个问题,如果老师说“有点难”,那么,当孩子有点思路时,他会异常兴奋,因为他挑战的是一道 “难”题;但如果老师说题“很简单”,即使孩子有了思路,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因为这本身就是比较简单的问题。

问题提出来后,稍作停顿,部分孩子的思维被打开,他们高兴起来,开始用“喊”的方式争抢着回答问题了,教室里开始出现躁动。此时,王老师又拿出杀手锏,她面带微笑地说:“我喜欢举手而不喊的孩子,谁能做到呢?”一句话,课堂马上安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林立的小手。这句话不但提出了要求——“要举手而不应该喊”,还加入了“我喜欢”的情感。是啊,能让一个温柔可亲的老师喜欢,孩子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课堂流畅地进行,十几分钟后,孩子们又坐不住了,教室里又有了一点小躁动。此时,王老师故意慢下来,说:“下面这个问题,你的眼睛要看着我的眼睛,我才告诉你,并且我的声音还会很低,你怎么才能听见呢?”这句话像魔法,倏忽之间让孩子们看着老师,安静了下来。

课堂上,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这时,王老师又使用了情感投入法,她说:“我的耳朵不太好,请你声音大点好吗?”是啊,老师的耳朵不太好,你舍得不大点声音吗?

总之,这节课上,王老师的话语像施了魔法一样,总能及时地抓住孩子的耳朵。“有的孩子一读完就坐好,老师真喜欢你们。”“老师喜欢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的孩子。”这些语言,在做出评价的同时,又给孩子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准备好了,这个问题可有点难哟!”“出这道题时,我觉得超级难,但有的同学马上就思考出来了。”这些语言,又给孩子增加了思维上的挑战性。当课堂遇到躁动时,王老师又用情感投入法组织课堂:“我的耳朵不太好,请你声音大点好吗?”“我喜欢举手而不喊的孩子,谁能做到呢?”当然,一节课上,也不全是表扬和夸奖的声音。当有学生听课不认真时,王老师进行这样的提醒:“有个孩子听课不认真,我已经暗示他了,接下来可要好好听啊。”

尽管是入学才三个月的小不点儿,但在王老师这样轻柔的声音里,孩子们一节课都在努力地思考,快乐地表达。看着王老师,我忽然想到一个词:柔软。是的,优秀的老师一定是柔软的。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

猜你喜欢

躁动一节课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我喜欢的一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躁动季节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