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

2017-06-16特级教师宋运来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丽丽老奶奶习作

◇特级教师 宋运来

作文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

◇特级教师 宋运来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们多注意到有意义的一面,而对有意思则不太关注。作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各环节应在尊重、适应儿童写作需求的原则下进行设计,学生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带着孩子一起旅行,大人喜欢的风景,孩子不一定喜欢,大人喜欢去看博物馆、美术馆,可孩子却不一定喜欢去,不管你说那多么有用、多么有价值。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对于教育者来说可能需要一辈子去琢磨。有这么一首传统民谣:“我们俩好,我们俩好,我们俩上街做棉袄,冬天我穿,夏天你穿。”“小活字图话书”总编唐亚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首歌谣太有童心了!可如果我们出版成图画书,很可能会被改成‘冬天你穿,夏天我穿’,教育孩子助人为乐,这就不是童心。”灌输、说教成了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

二年级《急吼吼》一课,我带领小朋友说说、写写自己早晨是怎么起床的、怎么穿衣的、怎么上学的,这样的教学有什么教育意义呢?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可是学生就是喜欢,居然不想下课,还想再跟那个叫“急吼吼”的同学聊几句。其间,有词语“有时”“天天”的准确运用,有模拟象声词“汪汪汪”“喵喵喵”“丁零零”的形象表达,有母子俩的趣味对话,有一种意思用不同句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多样表达,有“急吼吼”因迟到在教室门口面对班主任老师责问的机智应答,学生言语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与提升,这样的低年级说话、写话课算不算有语文味?

作文教学中,儿童习作的内容趋向于成人化,而非儿童的真实生活和话语。在这样的习作中,儿童多被看作懵懂无知、有待教化的对象,教师企图通过写作使他们明白各种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在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中,这种以成人视角编写的作文教材不在少数。

“不要摘花”,“别丢垃圾”,教育意义十足,具有很强的说教味道。可你问过儿童,对这些图片他们是否一见钟情,喜欢写它们吗?再看人教版四上“语文园地六”——《胜似亲人》习作练习:

《胜似亲人》是画家王炳炎先生的作品,1984年全国美展获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画家用汉族姑娘帮助苗族五保户老大娘洗衣这一主题来表达人间真情。我们暂不品评画家对人物细节的处理、色彩与线条的应用、明度对比的变化,仅就儿童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来说,就颇费周折,需要教师费一番口舌。画中苗、汉两族服饰风格有什么不同?两人身前身后的物品是什么?待教师讲解完这些,不知道学生还有多少兴趣去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那不是儿童自己从画上的愉悦发现,这件事与自己好像没有多大关系,教育意义十足,但没有什么意思。当一个事件不能触发学生的心灵,却要无病呻吟地去抒发,渐渐地一套虚应作文的言语系统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地诞生出来。让我们来读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上传的一个四年级小朋友以此画为内容的作文——

胜似亲人

这一件事发生在农村一座旧屋子里。

这个村子,有一个汉族的小女孩叫丽丽。她的邻居是一位80岁的苗族老奶奶。有一天,丽丽放学回家准备做作业。回到家门口一听,老奶奶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老奶奶在家洗衣服。丽丽马上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太辛苦了,如果您要做家务,就叫我帮您做吧!您还是休息一下吧!您休息完,我就会洗完衣服的。”说完,丽丽走过来把老奶奶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过了一会儿,丽丽把洗好的衣服拿到太阳下晒。老奶奶一看,高兴地对丽丽说:“丽丽你真乖,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叫丽丽过来,一把抱着她,把脸紧紧地贴着她说:“好孩子啊,你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丽丽红着脸说:“不用谢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就这样,每次放学之后,丽丽都会去老奶奶家帮助做家务。老奶奶常常对人竖起大拇指说:“丽丽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爱的奉献》这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生把画意通过文字符号转化出来了,不仅文通字顺,也符合事件的表达要素;不仅有人物对话与动作细节描写,篇末还引用了“歌词”,开头一句话居然就是一段话,可圈可点。但,有多少文字在抒写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呢?代人言,唯独没有学生自己的灵魂言语。你可能会说,《胜似亲人》图片,只是供习作练习的素材而已,达到了习作练习的目的,又有教育意义,不很好吗?可是,在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指导下编写出的作文教材,唯独缺少了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趣。一句话,大人编写的作文不好玩。缺少了真正契合儿童年龄和思维特征的习作教材,真是难为学生们了。崔峦先生说:“全国普遍存在学生怕写作文的情况,许多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一些学生为了应付就东拼西凑。”近几年,笔者在国培班讲课,现场调查发现,语文教师十有七八不喜欢教教材里的作文,学生的情况更好不到哪里去,这难道不值得教材编写者警醒吗?很多习作教材一看就不是儿童的视角,里面只有大人的审美观。

民国老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纸匣子改做的房子》:

小云的妹妹把纸匣子改做一所房子,有门也有窗。小云问:“这所房子给谁住?”妹妹说:“我爱蜜蜂。这所房子想给蜜蜂住。”小云说:“蜜蜂会做窠,不要住你这房子的。”

短文从儿童视角出发,并未拔高和过多说教,因为爱蜜蜂,就把房子让给蜜蜂住,而是通过孩子天真的口吻讲,蜜蜂不要住这个房子。相比之下,我们现行的教材,在儿童本位思想的贯彻和实施上并不尽如人意。像《平平搭积木》这样有过多成人视角介入的课文还有不少,搭积木本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游戏,却被教材编写者赋予了诸多教育意义——既有对父母长辈的孝敬,还有对他人的关爱。我们可以回想自己儿时搭积木的场景,搭间房子给小猫、小狗住,又何时想到搭间房子给天下众人住?

著名作家曹文轩在评价高中语文教材时说:“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依我看基本上都是属于有意义的一路,有意思的很少。其实这个世界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有意义的,还有一部分就是有意思的。当然归根结底有意思的也是有意义的。现在我们从语文老师到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他们更多注意到的是有意义的,而有意思的则不太注意。”

难道有教育意义的作文与好玩、有意思的作文二者水火不容吗?不。如果一次主题作文,让“有意思”包裹着“有意义”,那是上上;如果只选其一,必是“有意思”;下下才是“有意义”。“有意思的一路,在我看来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在价值上绝不亚于有意义。”曹文轩说:“一个人走路,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摔倒的样子非常可笑,那你的文章能不能写?能写,没有问题,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但你会写得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大家都看过米老鼠与唐老鸭,我到现在还是非常喜欢看,可我说不出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就是非常喜欢看,我也知道它给了我很多东西,但我说不清楚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小学六年习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让儿童对写作有兴趣和自信心,不害怕作文,喜欢作文。倘使小学生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但还喜欢作文,那也是顶呱呱的作文教学了。什么是有意思的作文课?就是努力使作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环节安排、习作内容序列乃至教学语言等)能引起学生兴趣,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使学生说起来轻松,写下来省力。这并不意味着对内涵的放弃,而只去追求轻松、好玩,只去追求感官的愉悦,那样作文教学就将流于肤浅和庸俗,作文教学也将失去自己的意义。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必须有将信息“直达儿童目光”的意识,这种意识的根本是心中有儿童。作文教材内容与教学的各环节,应在了解、理解、尊重、适应儿童表达需求的原则下进行。作文教材所传达的信息,应以一种生动鲜活、有趣有益的面貌展示给学生,而不是说教灌输、不苟言笑、强买强卖的面孔。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作文教材编写既要遵循儿童视角,以儿童为中心,同时又要强调作文教材的教育意义以及社会功能,纯粹以儿童为本位的作文教材是不存在的。在笔者幽默风趣的童漫作文课里,经常诞生有意思的作文“人物”名:不想吃饭的“见饭愁”、不再为成绩担心的“莫愁女”、做事火急火燎的“急吼吼”……儿童忍俊不禁。抓住了“真有意思”,教学就有了“意义”。我们希冀在作文教学中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说教,不要总是关注那些有用的东西,还要关注那些有趣的东西。只有如此,学生才不会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才会永远保持对语文的喜爱之情和新奇感觉。我们的作文教材编写和作文教学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也算是成功了。让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追求有意义更有意思的作文课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丽丽老奶奶习作
画一画
热心肠的老奶奶
老奶奶的汤匙
木瓜老奶奶的云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I love my family
丽丽的周末
喊狗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