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的煎炒烹炸,最终不过是乡愁!

2017-06-15李楠

电影 2017年2期
关键词:盆菜米糕饺子

文/李楠

所有的煎炒烹炸,最终不过是乡愁!

文/李楠

除夕夜里的年夜饭。这是中国人一年365天里最重要的一顿晚餐,是值得所有人放下手中的劳作,赶去奔赴的家宴。

但在众多以过年为题材的电影里,年夜饭总混不到个主角,镜头给那桌上的菜肴多一秒钟,往往惊鸿一瞥,诸如《过年》、《大富人家》,年夜饭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家人的情感纽带而存在,众人围坐桌前,或吵、或闹、或欢喜,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总要发生点什么,才是影片要渲染的大戏,而那看似花团锦簇的一桌子年夜饭,还没进嘴,多半就在这吵嚷的大戏中失去了热度。

2016年元月,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上映,终于让餐桌上的年夜饭登堂入室,成了名正言顺的主角。

摄制组从惟余莽莽的呼伦贝尔草原,到依山傍水的广西乡村,从山城重庆到浙江渔村,从内陆的陕甘到香港台湾,85分钟的成片呈现出24个地点的43种美食。透过中国广袤大地上各式奇绝年菜,串联一桌蕴含南北东西各地年味儿的年夜饭。面对这些,一切情感纠葛、琐碎世俗都如白云苍狗,失了颜色。观影的群众们口水崩堤,心里再无他想,只装下一个“饿”字。

这就对了,因为对待年夜饭,理应怀着敬畏之心。

高群书导演的电影《过年好》中,赵本山饰演的老父亲,一头华发,已处于阿尔茨海默病初期,忘东忘西,也没忘了做年菜的手法,这对他,是几十年养成的本能。

一顿重量级的年夜饭,要从腊八开始。《舌尖上的新年》展示了陕北一家人,会在腊八时用一两天,熬制一锅腊八粥,敬天地,敬神明。而呼伦贝尔的达西玛一家杀羊,把肉储存在茫茫大雪中,重庆苍岭的老夫妻杀年猪,腌制腊肉,这些食材都会在之后的年夜饭中出现。

—— 松皮扣做法 ——

先用密针反复扎大块五花肉的肉皮,用酱汁洗刷,投入200多度的油中,出锅后,迅速投入冷水,如同铸剑淬火,经过2小时,肉皮剧烈变形,呈现沟壑纵横的虎皮纹,用刀切片,再用腐乳、葱姜蒜末、辣椒粉、五香粉充分腌制,搁置一边。芋头切片,油炸后,外表金黄焦脆,内里香甜粉糯,和腌制好的五花肉扣在一起,上蒸锅。

—— 红蟳(xún)米糕做法 ——

先将红葱头切碎,炸酥后辛香四溢,是台菜中常用的调料,再依次将猪肉丝、香菇丝、海米、鱿鱼丝炒香,与尚未全熟的糯米饭混合,均匀搅拌,最后撒上红葱酥,在中国南方,这叫米糕或者油饭,把米糕装进荷叶碗,盖上在菜场精心挑选的红蟳,荷叶仔细包好,在大屉里蒸,蒸好的红蟳米糕沾染上荷叶淡淡的香气,鲜美至极。

—— 盆菜做法 ——

此菜色食材众多,分别烹饪,讲究各有各味。比如用本地青梅,酿成咸酸味,搭配猪手,提鲜解腻。用芳香醇厚的黄酒米,腌制神仙鸡,隔水蒸制2小时后,神仙鸡鸡皮明黄娇嫩,骨肉丰腴。如此这般,邓连兴精心烹制了九款菜肴,分而盛之,组成香港年菜的极品,九大簋。而盆菜就是这九大簋的合体,萝卜垫底,依次往上放肉皮,支竹,鱿鱼,渐次向上堆叠,浇上南乳猪肉,其浓重的汤汁向下渗透,再码放上黄酒鸡、焖冬菇、手打鱼丸、炸金耗、油焖虾,层层叠叠,奇绝壮观。但一般来说,少不得两样,一是火锅,取一个红红火火的寓意。二是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舌新》里,台南市区最热闹的水仙宫菜场,在卖红秋姑鱼,因其讨喜的红色,台湾人称其为红娘子,这是台湾年夜饭桌上抢手的食材。

除了这两样菜色,各地年菜都不尽相同,尤其是年夜压轴大菜。《舌新》里就有几样少见的年菜,掌勺人如同老匠人,手执菜刀的样子魅力四射。

广西农民李政华,他最拿手的是桂北地区一道著名的年菜,松皮扣,这道菜把食物的繁复和隆重发挥到极致。李政华每年都要做二十多碗松皮扣,留给南宁的女儿。

台湾小伙子家庆,擅做一种台南的年菜,红蟳米糕。红蟳是一种青蟹,在除夕前夕,正是成熟肥厚,蟹黄蟹膏馥郁鲜香的时候。

香港元朗的邓连兴,从来只做一种传统的菜式,盆菜。邓连兴精心烹制了九款菜肴,分而盛之,组成香港年菜的极品,九大簋。而盆菜就是这九大簋的合体。

这样美妙的制作过程,是《舌新》最大的贡献。制作年菜的手艺人寥寥无几,可他们还是寻访到了不被他人所知的这些传统年菜,使得这繁复精细的年菜也带上了传奇色彩。就像电影里说的:“食物永远是凡尘众生与天地神灵沟通的最朴素、最直接的通道”,通过繁琐过程制作的年菜,被奉为贡品,期许神明、祖先能接受自己的诚意,并保佑现世生活。

当然,除却供奉和期许,人们更欢喜的,是在年夜菜前围炉相聚。传统年夜饭要从掌灯时分(大约晚上6点)入席,一直持续到午夜。旧时有讲究,如果某人确实回不来了,家里人也要为他留出一个位子,摆上一双筷子,一个碗,意为“团聚”二字。张元导演的电影《回家过年》,李冰冰饰演女狱警,在回忆父亲的时候,说到每次年夜饭不能回家,爸爸便摆上她的餐具,回忆到这个情景,即便是在孤苦的年三十夜里,她也会面含微笑,语调温暖。

年菜见底,年夜饭到了主食环节。这一方面,南北门派有别,一是饺子,二是汤团,还有不少人会说年糕、糍粑……但要论起分布最广、寿命最长的主食,还得说是饺子。

除夕夜十二点开始吃饺子,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的意思。在北方,年夜饭少吃了饺子,就不算过年。电影《过年》,东北农村的老两口没有子女陪伴,也要在年三十包一顿饺子就着孤寡的月色一起吃。《过年好》里,赵本山大叔在亮堂的四合院里给全家人包饺子。《回家过年》的年三十儿里,女狱警带着女囚犯寻找她的家,眼看半夜12点要到了,离家还有至少5里地,女狱警干脆拉着女囚犯去路边摊买了六两饺子,一人三两,就着塑料白饭盒,坐在马路牙子上,一口一个,填饱了肚子。年三十吃饺子,就是这么理所当然。

年夜饭是团圆饭,吃的是人间烟火烧出来的食,说的也都是人间烟火的事。虽然俗语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但年夜饭也不都总是喜庆的,一大家子亲戚,如果各怀心事,夹杂着怒气,借着酒劲,三十儿晚上这顿饭就是绝佳的爆发机会。

1991年黄健中导演的《过年》,是过年题材电影中被人称道的翘楚,它不以吉祥贺岁为名,而是平淡实在地把一家子的悲剧,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彻底暴露出来。一个东北小村子,一对老夫妻,三儿两女,一个长孙,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儿孙满堂,除夕夜却无一人回家,大年初一终于到齐了,补了一顿年夜饭,几个人却各怀鬼胎,终于在饭席上激怒了老两口。原因也简单,儿女们回家的目的,就是要钱。饭席上的年菜没有人真正吃上了几口,大家说的,都是缺钱,李保田饰演的老父亲也是个爆性子,转脸把自己辛苦一年挣来的8000元,拿一个铁盘子端上桌:“这就是咱家的年菜,你们不是想吃么,吃!”这样赤裸残酷的高潮,是对现实看得通透,故事结尾,老两口在腾格尔悲怆的歌声中,坐着马车离开家乡。

《过年》里的这顿年夜饭,相当于没吃,也相当于吃了,只是吃在嘴里,是悲苦的味道。年夜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吃的不只是食物,还有缠绕在饭里的情感。就像《舌新》,看到最后,发现所有的煎炒烹炸,最终凝练在嘴边化开的绕不过“乡愁”二字。

猜你喜欢

盆菜米糕饺子
饺子
米糕大战(环球360°)
盆菜小传
香港和广东的本土菜
客家围龙屋的大盆菜
包饺子
米糕“牙医”
“米糕牙医”
包饺子
米糕,韩国人一生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