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M1E”要素在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7-06-14任蕾王志勇陈媛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院校

任蕾 王志勇 陈媛媛

【摘要】院校实验室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员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态度和务实作风的基地和场所。结合当前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引入了源于项目管理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Man(人) 、Machine(机器) 、Material(料) 、Method(方法) 、Environment(环境) ”五要素进行全面剖析,探索管理模式,推动院校实验室建设全面发展。

【关键词】“4M1E”要素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236-02

院校实验室作为国家和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员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态度和务实作风的基地和场所,“4M1E”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具体指Man (人) 、Machine(机器) 、Material (料) 、Method (方法) 和Environment(环境),保证生产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等的生产作业。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实验室的发展能够迅速提升国家和参与创新竞争的能力,而且对加速院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来,院校的战略地位逐步提高,整体建设也在稳步加强。作者尝试将源于项目管理的“4M1E”五大要素运用于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之中,以推动规范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

1.人(Man) —院校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1.1 以用人为基础,科学编制实验室队伍建设

科学合理地确定实验室人员编制,稳定实验室人员思想动态,是搞好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基础。一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开展实验和科研教学,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合理确定实验室的编制配额,进一步充实实验室技术力量,让更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实验队伍,改善实验队伍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二是各院(系)、教研室还可根据实验室的阶段任务,安排理论课教员到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大力提升学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院校基础教学的竞争力,使实验室的力量得到补充和加强。三是建立实验室人员的考核和奖励政策,逐步建立于能力、水平、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 以育人为机制,加强学术氛围,提升培训力度

要鼓励实验室人员积极开展实验室工作理论、管理科学和实验技术研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和个人发展环境,使实验室人员在理论上不断有所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因此,院校各级领导要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工作的理论研究,并将其纳入科研范畴和工作规划之中,结合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和实验教学任务,布置研究课题。实验室也可以根据各自特点,提出研究课题,申请立项,机关应予以支持。加大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鼓励实验室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院校实验室应围绕科研学术方向,管理模式和手段等,积极争取与地方高校实验室互访、交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机( Machine) —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是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如何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完成实验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加强工作,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发展计划和需要,充分认证,购买的原则要以教学科研适用为主,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具备,如场地、环保和水电等。做到仪器设备的“有用”。第二,在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确定设备参数,保证仪器设备购置渠道的规范化。建立供货商的信用档案,保障供货质量和服务质量,保护学校的长远利益。做到仪器设备的“能用、信用”。第三,仪器设备的管理员认真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验收,建立账、卡、标的分类与存放,同时接受培训,弄清设备原理和功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能进一步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设计创新型实验,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鼓励实验室技术人员撰写与设备相关的科技论文,并将此作为仪器设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高、精、尖”的贵重仪器实行专人管理,保障设备使用安全,严格规范便携式设备借用手续,执行“谁借用,谁负责”的制度,提高借用人的责任性。做到仪器设备的“会用、专用”。第四,详细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提倡仪器设备“与其放坏,不如用坏”的管理思想,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将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作为仪器设备绩效考核和采购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讓仪器设备更多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料( Material) —实验室材料

教学实验的正常进行管理理念决定着管理政策、制度和导向。要达到精益管理,必须从源头做起。首先要有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实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实验室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安排。实验室材料通过教学实验经费购买,属于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在现有的模式下,实验室要监管好实验经费,实验经费的使用要学会“过日子”和“精打细算”。第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有计划、有制度严格执行实验试剂和耗材的申购程序,尽量避免实验室材料的盲目购买。第二,常用试剂耗材通过厂家直接购买或竟标价方式购买,非常用试剂耗材通过综合考虑“性价比”方式购买,“货比三家”、尽量降低验室材料的采购成本。第三,实验中心要形成实验室材料质量审核小组,严把质量关。第四,按照时间节点,定期做好仪器、药品的盘存工作,拟定下学期要补充的仪器,药品的数量。在领取仪器药品时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必须对照课本内容,认真核算、全面考虑,列出一个较为精确的领用清单,运用微机管理,按照教学节奏,合理安排领用数量,降低实验材料的损耗率。第五,各种计划的编制,无论多严密仍然会与实际存在差距,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对实验材料进行清查,将多余部分返回仓库集中管理,做到定期清查,堵截流失。

4.法( Method) —实验室规章制度

院校实验室的管理是否理顺,关键是要看其制度是否健全,因为制度是约束该实验室行为人的一种标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这一现场管理“法”的因素至关重要,已经成为院校实验室的制胜法宝。实验室规章制度规范着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使用人员,因此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分3个层面:一是秩序层面,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正常秩序、规范基本行为,管理人员做到实验室设备资料齐全,账、物、卡相符率100% ,账目清楚、环境卫生、整洁,安全措施严格,档案资料规范有序。二是使用层面,规范教学人员言行举止,落实实验室使用人员责任制,督促使用人员行为规范和使用守则。健全规范化文件。三是考核层面,制定实验室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符合实际的考核制度,细化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建立主管教学的院(系)、机关领导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督查制度,同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5.环(Environment)—实验室环境

5.1 外部环境建设的硬标准

实验室外部环境建设,要体现物质文化,做到 “立足现状,着眼未来”。第一,科学规范的安装与摆放实验设施和设备,优化实验室布局,凸显实验室规模效应。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基础管线设施规范,做到实验室整洁卫生,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性能完好。第二,了解当前实验室教学和学员需求,针对当前实验室内部布局存在问题积极改进。例如采用统一格式的门牌标示实验室名称等信息,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形象标志体系,在实验楼走廊内,可张贴学科专业介绍、专业领域的典型教学、科研成果,典型装、典型实验等相关图片,培养在实验室工作的师生员工的文化认同感。第三,实验室硬件设备更新。积极购进和更新实验室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维护和淘汰不适应当前需求的设备,同时也要积极研发新装备、提供新成果,为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5.2 内部环境建设的“软实力”

第一,明确当前实验室的使命,通过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情况,明确实验室发展方向和目标,判断当前实验室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第二,强化实验室特色,确立崇尚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营造一种团队协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进而形成实验室的亮点和聚焦点,依靠特色,通过点到面的整体发展,进一步凸显实验室的品牌和地位。

6.结语

院校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同一性和特殊性,实验室作为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有效场所,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可操作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院校机关各个部门的全面重视和全力配合。将现场管理的“4M1E”五大要素延伸到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实现实验室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元.现代企业现场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文兴斌.一体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7):112-113.

[3]潘存艳,王东.浅谈做好实验室易耗品管理工作的几点实际经验[J].广州化工,2014(2).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院校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