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14张利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班级大学生

【摘要】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良好育人氛围的重要载体。为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把握新形势,建立以“辅导员为主导、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学生为主体”的创建团队,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191-02

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单位构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一个班集体呈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特征构成了班级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那如何用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教育人是每一个高校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新的环境、新的需要在促使我们思考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1.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国高等学校的数量已经达到2845所,在校生规模已达3460万人。这些大数据背后日益凸显了高校人数多、难管理的不争事实。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已经成为一道艰深命题。长期的实践证明,以班级为单位加强管理,以班级文化为桥梁加强教育,无疑是有益的探索。换句话说,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犹如“隐形的手”,有利于启迪智慧、美化心灵、优化行为,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高素质人才。反之,亦然。

2.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其中明确指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性,发挥班级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主战场地位,这已然成为高校共同的认知。

3.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需要。当前,学分制改革是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已经在2013级全面实行学分制。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的界限,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也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而导致班级的凝聚作用日渐削弱,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渐淡漠,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学分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4.塑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最佳参考。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班级里的充分展现。换句话说,作为校园亚文化,班级文化得益于校园文化的熏陶,但又通过个体的影响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即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5.个体社会化的需要。大学时期是个体角色向社会化角色转变的过渡时期,急需积极健康的群体文化的引导、熏陶。而班级文化建设正是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在班级里的集中投射,它会对个体施加一种隐形的压力,迫使大多数学生选择放弃个人利益服从班集体利益,促使其规范自身行为,达到班级要求的标准,最终内化成一种习惯,实现社会化的要求。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探究

我们尝试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来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1.班级物质文化

这指的是班级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中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如教室、宿舍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状态等。

实践中,学院将着力点落在宿舍文化建设上。如制定严格的“三检”(安检、卫检、纪检)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营造“宿舍安全,人人有责”的全面参与感;舉行“文明宿舍大评比”、“扮靓宿舍看我们”等文化节活动,打造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

2.班级制度文化

这是班级成员在契约精神的基础上达成的行为守则和行为规范,以及在其中所呈现的文化形态。

我们鼓励各班紧抓新生入学的关键节点,自行建立涉及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如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班级奖惩制度、班级财产管理制度等。在共性的基础上,各班的特色制度也成为亮点,比如“一周班会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班干部任免制度”等。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全体成员共同践行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团日活动等,将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成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

2010年以来,学院在新生中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通过设计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徽、班旗、班服等精神文化标识,来打造班级的文化特色。在形式多样的创办过程中,我们始终突出学生既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践行者,以此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与渗透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班级文化建设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我院紧紧围绕“学生成才”中心,结合思想发展和专业特色开展活动,加强学生对所在班级的认同和热爱,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1.以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文化。

多样化的活动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学期间,我们通过“班级合唱比赛”、“班级微视频大赛”、“班级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冬至包饺子、圣诞节送平安果、元旦跨年等重大节庆中的集体活动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响应三走号召,520我们在行动”、“晴朗网络空间、看我青年力量”、“学雷锋永远在路上”等主题团日活动,融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2.以成才为核心,把握不同时段。

我院在把握大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上,有目的性地开展主题鲜明、切合实际的专题活动。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我们开展了“越秀越给力”、“新生运动会”等基础性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我们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开展“中级财务案例分析大赛”、“毓贤读书会”等;对于大四学生,我们就开展就业、考研、出国讲座以及“最后一次班会”、 “班级创意毕业照大比拼”等毕业季活动,加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起到了良好效果。

3.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参与意识。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只有真正把学生当成班集体的主人翁,为每个个体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使他们的特点、兴趣、个性、爱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这才是一个优秀班集体最根本的标志和最核心的价值。

针对此,老师们从宏观上把握思想方向,微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让学生自行制定班级公约,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样一来,每个制定规则的人就更容易成为规则的守护者,从而约束自己的恶习,形成良好的班风。再者,学生们通过手绘班旗、自编班歌、设计班服等活动,更加理解了班级标识后面的深刻寓意和神圣使命,也会更珍视集体智慧的结晶。

4.以“梯队”为抓手,发挥引领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和班干部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辅导员应该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班级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要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委群体,在活动中锻炼人、发展人,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

我校会计学院现有学生约3700人,每个年级将近千人,是我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院系。鉴于此,我们在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建立了以“辅导员为主导、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学生为主体”的梯形组织。

总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应作为一项常态性,不仅需要各方的协作和努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永远在路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Z].中发[2014]16号.

[2]南江辉.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12期).

[3]赵振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简介:

张利杰(1986-),女,河南洛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班级大学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班级“无课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