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7-06-14夏晓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阿Q教学方式精神

夏晓霖

浸润式教学方式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粗暴”,通过更加委婉温和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同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下面主要谈谈几种浸润式教学方式:

一、活动浸润教学

活动浸润方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浸润式教学的有效形式,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活动浸润教学,就是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环境和氛围的构建。二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浸润式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通过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强化其开放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实现自由发挥。三是具有主动性,即活动浸润通过一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只是承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角色,学生在其中自主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达成教学目的。

而活动浸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趣味活动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整体教学气氛。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陛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活动浸润的方式展开教学。若是构建趣味性活动激发课堂活力,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个课前表演的任务,提前选出几名学生,将课文内容编排为一段小品或是话剧,在上课之前进行表演。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班级其余学生感受到阿Q的精神,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若是要构建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眭合作学习,则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总结阿Q精神的内涵,并从生活实际中找出符合阿Q精神的一些社会现象,对阿Q精神的好坏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学生就可以自主分析课文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对现实生活中的阿Q现象进行总结,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生活中有的学生考试不如意,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责怪老师出题太难太偏;有的人工作受到上司批评,当面不敢反驳,只敢在背地里说上司的坏话。这些行为都是阿Q精神的一种表现,学生对其进行总结,然后在课堂上针对生活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阿Q精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不值得提倡;有的学生认为阿Q精神可以暂时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有的学生则认为阿Q精神是现实所迫,怪不得阿Q。通过这样的活动浸润,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及阿Q精神形成了深入认识,更联系实际实现了升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浸润教学

情感浸润一种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教师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引导,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语文之间的情感交互。情感浸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方式,它包括了态度、兴趣、求知欲、学习动机等多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情感浸润的实现,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性内容和增强师生情感交互这两种方法实现,前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使其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后者是构建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圍,在这一范围中教师抛出自身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的表达,最终实现交互,在此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融入渗透。

比如,在教学《师说》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的分析,突出了教师的作用和定位。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就说明了教师的作用所在。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观点,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挖掘文章内容情感。教师在课前可以从文中找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对其进行翻译,学生由于不知道文章内容,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翻译不准或错误的问题。这时,教师结合学生表现的问题指出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这样,先让学生遭遇困难,再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和文章对教师的作用定位形成了相互照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构建情感氛围,通过现实生活中“病重教师一边打点滴一边上课”“地震中教师保护学生”等案例,营造一个与文章内容主题紧密联系的氛围,在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共鸣,以此渗透课文内容的教学。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加强鼓励和赞扬,以此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言浸润教学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科,一字一句间都是语文的体现。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浸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浸润环节。所谓语言浸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打动学生心灵等作用。实现语言浸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眭,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教师形象,取得学生的认可;二是提升教学语言的精炼性和准确性,给予学生准确的教学指导;三是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强化学生认知,打动学生心灵。

比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诙谐有趣的小故事,讲述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与中国社会现实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教师则需要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对这一史实进行呈现,让学生体会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则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展现李冲的动作神态,对林冲这一人物进行巧妙表现,加强学生的认知。

浸润式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热点,它能够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分立、思维共性等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要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浸润式教学,可以从活动浸润、情感浸润以及语言浸润三个角度切入,通过合理的方式构建教学环境,营造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阿Q教学方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拿出精神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阿Q森林
说说阿Q的两句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