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7-06-14王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言课外文言文

王燕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索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此,笔者就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一味地强调字词的识记和句子的翻译,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有的教师要么读几遍,逐句翻译一下,让学生抄译文;还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用这类教法,整堂课没有学生的朗读、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干脆买一本翻译文言文的资料,直接抄袭翻译,压根就没有理解文本。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学生对文言文就没有兴趣,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2.以记忆为中心,忽视诵读。面对一篇文言文,学生连最起码的读顺、读通都没有做到,教师便开始了“师读—师译一生抄一生背”教学模式。“读”没有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经典名篇学生可能读的多,一些自读篇目学生读的极少。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文言文教学没有做到“文”“言”并举,背离了新课标要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重“言”(词句的含义)而轻“文”(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另一种是重“文”而轻“言”。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被选人教材的更是精华。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泛人文化,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做法,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对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内容形式,作者情感等方面就更谈上不重视了。从而导致学生文言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没能落到实处。

二、采取的教学对策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让学生重视母语教育。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美化开讲。在教学中,最好用文言原文引入,学生既认为老师文言文功底深厚,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强化诵读,重视积累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经典的古诗文,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3.重点字词,说文解字

过去的文言文教学,只在意学生识记文言字词,而不重视学生如何记住字词。为了使学生喜欢识记文言字词,便于记住文言字词,作为语文老师,要从说文解字方面,解释重点字词。就是从汉字构造法解释字词的本义、引申义等,这样学生才会对汉字产生兴趣,识记字词速度才会快,记得牢固,不易忘记。同时,还会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知人论世.突破重点

阅读文言文,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時代和环境,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才能读瞳文本。教学《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行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其人。通过适时运用“知人论世”,扫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让他们豁然开朗,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而突出文本的重点,突破文本的难点。

5.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有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学到了文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文言版,不要读白话文版,读完以后要撰写读书笔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读完文言文,了解到古诗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折射深刻的哲理。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文言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