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体验式阅读让阅读更具个性色彩

2017-06-14秦海兵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贝尔曼体验式文本

秦海兵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与学中最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下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主体性发挥下的阅读,有个^生认识和情感体验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再是一种观点、一种声音、一个结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命体验进行阅读,力求阅读更具人性色彩,更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一、阅读需要生命体验的融入

以往的语文教学多是老师讲解,模式化的教字词、段落、语段分析和情感主旨等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课堂难有真正的互动,学生学习无法深入,个性化阅读和思考很难生成。学生所能提高的只是应付考试的技能,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品位的提升却效果甚微。

现在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获得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阅读而言,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成长经历;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参与;在阅读吸纳与批判中使生命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状态,即学生在阅读中处于解读、领悟、观照、神思的状态。如《我与地坛》的阅读,学生只有关注作者的人生遭遇,设想自己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遭遇了大悲痛,才能感受作者在无路可走下进入地坛的那种痛苦、无助,甚至绝望的心境,從而感受地坛在作者生命和成长历程中的意义。文中伟大、坚韧、无私的母亲,也只有在我们学生与自己母亲的点点滴滴对照中,才能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失落、惋惜、痛苦与悔恨。

阅读是学生认知与情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学生结合时代的特点,能够赋予文本新意。当然,这样的体验有可能游离于文本,甚至与文本相悖。但这为我们课堂的交流、讨论种下了碰撞、交汇、激活和催化的种子,在分析比较和争辩中,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领悟会更深刻,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素养。

二、生命体验阅读让个性色彩鲜明

以往的阅读教学,我们重视引导学生获得文本的通常意义,形成认识和领悟的共同感。而生命体验式阅读是反映、再现学生的本真心灵,让阅读为自身语文能力、学习品质、人文素养以及性格品质服务。

1.自主质疑,生命体验阅读更个性

学习是从不知到知的转变,阅读中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如字词的理解、句子含义理解、段落内容的把握和概括等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我们要让学生进行生命体验式的阅读,应该重视自主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质疑;而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去解决质疑才更具价值。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学习中,语言特点、故事情节、结构特点(欧亨利式的结尾)以及环境描写等,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是能够获得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的。至于人物性格品质的深入挖掘,小说多元主旨的探究可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在这些方面重视让学生运用生命体验式的阅读,从人物和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小说主人公的确定,有学生倾向于琼珊,学生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认知和单元专题,这篇小说是讴歌人在生命的艰难时刻要有坚定的活下去的信念。琼珊虽先把生命寄托在常春藤叶上,但叶子是生命信念的支撑,是其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暴风雨之后未落的叶子的感召下,她获得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最终战胜病魔,告别死亡,她诠释了主题。说情节上围绕着琼珊生病、病重、病危、转机与战神死亡,琼珊的生死是矛盾的焦点,人物的核心,且阅读时,我们较多的是关注琼珊与死神的搏斗,与命运的抗争。因此,琼珊怎么就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呢?

2.合作探究,生命体验阅读更精彩

生命体验式阅读是学生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自然融合。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把握和情感思想的吸纳与辨证思考中进行自我生命的重构,从而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获得阅读文本蕴含的审美特性与情感因素,并融化为滋养人格情感的营养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情感和生命体验需要交流碰撞。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主人公到底是谁的探讨上,主人公的确定是其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直接推动情节,并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学生们分组讨论究竟是琼珊,还是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文章虽然对贝尔曼描写的文字较少,但是他的外貌、性格以及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显露无遗,他体现着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这是作者生活的时代所稀缺的人文情感与人性内涵。就是从我们现实生活来看,贝尔曼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从这一层面上,贝尔曼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如此,学生在生命体验阅读交锋中,让阅读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使得合作探究更具人文精彩。再如学生在自主阅读曹禺的《雷雨》节选时,联系自身体验,会对周朴园给鲁侍萍支票却被撕掉的情节有思考:这是给鲁侍萍的封口费,还是心存悔改的补救;鲁侍萍为什么要撕掉支票,可不可以不撕掉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呢,是不是不够成熟和理智呢?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生命体验的合作讨论,不仅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分析鉴赏能力,还能丰富生命体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运用自己对生活、成长、生命的认识和体验进行阅读,添加阅读的个『生色彩,让阅读滋润心灵,成为成长的需要和灵性的支点。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证大中学。

猜你喜欢

贝尔曼体验式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最后一片藤叶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在路上》文楚安译本中贝尔曼“变形倾向”的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