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评价方式 彰显德育智慧

2017-06-09黄双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

黄双丽

【摘 要】评价是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品德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新课程;多元化;评价方式

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评价的作用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我们很多品德教师没有形成评价的自觉性,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新课程倡导评价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所以我们要创新评价方式,改变评价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从单一、封闭走向开放、多元,评价的过程也应从片面追求儿童的学业成绩,走向整体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互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们思想在碰撞着,情感在交流着,形成了一种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也发展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

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如我在上《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动物、植物和我们》时,组织学生举行“动物、植物大比拼”活动,老师也参与其中,扮演了捉害虫能手——小青蛙,并请孩子们来评一评老师的表现。可以评价老师,孩子们又高兴又兴奋,畅所欲言,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课堂展现异彩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态势语评价(如眼神、点头、微笑、大拇指、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使课堂异彩纷呈。

1.机智多变的口语评价,让学生听而不倦

口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但是如果经常以“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口头禅进行評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当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重复别人的答案时,我就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丰富的个性化的评价语言,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很高。

2.形象生动的实物评价,让学生乐之不疲

实物评价如果运用得好,能起到比口语评价更好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我经常把一些小物品奖励给孩子们,如一支书签、一颗种子、一副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但是实物评价一定要把握好度,奖品如果过多过滥,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使学生信心倍增

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三、多元化的评价功能,让课堂洋溢人文关怀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评价应视作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它的诊断、定向等多种功能,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获得新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世界人民球教育展望.2001(3)

[3]倪小鹏《多元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4]陈玉昆.《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倪小鹏.《多元评价的方法与实践》[J].百度网.

[6]徐永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评价的多元思考》[J].百度网,发表日期2004.11.3.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