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学中的“四兴”“四失”

2017-06-09肖芍芳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记

肖芍芳

摘 要 《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学论文,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教学的观点。“四兴”“四失”是《学记》教学理论之一。“四兴”是指预防教育、适时教育、循序教育和观摩教育,作者认为这是教学兴盛的四大成功之道。“四失”是指学习过程中的才小贪多、才高学寡、避难趋易和止步不前。这四种失误不利于人才培养。“四兴”“四失”思想在今天当代教育中仍有借鉴价值,启示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同时,它对当今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也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学记 四兴 四失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47

Abstract "Books of Rites" is the earliest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papers, 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teaching ideas on how to. "Four prosperity" and "four losses" is one of the teaching theory of "learning to remember". "Four prosperity" refers to the preven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teaching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road to the top four. "Four prosperit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high school, only small gluttony, widowed, and stopped to take the easy way. These four mistakes are not conducive to personnel training. The idea of "four prosperity" and "four losses" is still valuable for reference in today's modern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mporary educato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mplications for today's parents are eager.

Key words books of rites; four prosperity; four losses

《礼记·学记》是中国最早的教学论文,教学方法是《学记》的讨论重点。《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观点,如著名的“教学相长”的著名论断,就是《学记》这篇文章提出 来的。文章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节文字大意是说,即使有好吃的美食嘉肴,如果你不亲口尝一尝,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美好的思想理论,如果你不去学习,你就不知道这个思想的伟大之处。因此,学子进入学习过程之中,才知道自己知识是多么贫乏;担任教学任务走上讲台,教师才知道自己才学不够的困窘,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子知道自己知识贫乏,然后才能立志努力学习;教师知道自己陷入知识贫乏的困境,然后才能发愤自强,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是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教与学而“知不足”“知困”,进而“自反”“自强”,由此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堪称千古不移之论,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礼记·学记》的重要理论之一,是详细地分析了当时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指出了教学兴盛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教学失败的种种表现。作者将教学得失概括为“四兴”“四失”。

让我们先看“四兴”。《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所谓“豫”,是指预防教育。什么是“未发”呢?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认为是指“情欲未生”。学子在十五岁之前生理尚未进入青春期,处于情欲未生、用意专一之时,此时学习注意力集中,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应该在学子十五岁之前就要抓紧教育,提前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用礼义来规范学子的情感。孔子说,他在十五岁时立志向学。可见十五岁是青少年教育的年龄节点。如果在学子超过十五岁以后再进行教育,那么此时学子在生理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人的情欲已经萌发,而且情欲的力量超过了教育的力量,那么就很难收到教育之效了。所以,要在学子十五岁之前施行预防教育,让教育的力量超过情欲的力量。这是教育兴盛之道之一。什么叫做“当其可”呢?郑玄把“当其可”解释为二十岁之时。为什么二十岁为“当其可”?古代二十岁举行成人礼。既然已经成人,那么就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机。“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在学子二十岁之时进行适时教育。古人称三十不学艺,如果在学子超过二十岁时再劝其向学,那么就会勤苦难成,事倍功半。抓住受教育最好时机进行教育,这是教学兴盛之道之二。教学兴盛之道之三是“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陵”意为超越。“节”是指年龄节限。“不陵节”是说什么年龄应该教授什么知识,不要超过年龄节限。例如,给一个十岁以下的幼儿讲高等数学,这就超越了幼儿的接受能力。同样,如果教一个二十岁的成人看图识字,这也是超越了年龄节限。“孙”意为“顺”,意即遵循教育顺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是指不要超越年龄节限,而应该顺应教育规律,施行循序教育。如果不按照年龄节限,不尊重教学规律,乱七八糟地施教,那么就破坏了教学秩序,最终一事无成。教学兴盛之道之四是“相观而善之谓摩”。所谓“相观而善”,郑玄解释为“不并問”,就是说如果学子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大家一起提问,那么就会让教师不知如何回答。所以,最好的提问方法是推一个年长的学子提问,然后其他学子各得其解。所谓“摩”就是互相切磋。这是汉唐人的解释,其实按照今天人们的理解,观摩就是互相学习切磋,教师与教师、学子与学子之间都可以互相观摩。你看我怎样教,我看你怎样教;或者是我看你怎样学,你看我怎样学。“相观而善”,就是互相通过观摩而彼此获得益处。曾子说以文会友,教学离不开朋友之间的互相观摩切磋,如果独学无友,就会陷入孤陋寡闻的境地。《学记》的“四兴”,用今天的话说,可以概括为预防教育、适时教育、循序教育和观摩教育,与“四兴”相反的是事后教育、过时教育、无序教育、孤陋教育。无论古今,身为人师,都应该洞悉教育兴废之由。

让我们再来看“四失”。《学记》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长善救失”——发扬学子优点,使好的更好;匡救学子缺点,使之不断走向完善。文章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有的学子才智不够,却偏要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贪多务得,明明达不到,却偏要把学习标准定得很高,这是学子一大失误。教师应当帮助学子调整学习计划,根据自己才智大小,来适当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才小贪多的现象相反,有的学子智商很高,而所学的内容却很少,对自己要求很低,虽然学得非常轻松,但却由此造成智力浪费,这是学子第二种失误。教师应当根据学子实际智商,督促其用高标准去要求自己,制定与其智商相匹配的学习计划。学子第三种失误是,始终停留在浅易问题之上,不愿意深思更高一层的问题,这会使学子的学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满足于重温低水平的学习内容,那就只能永远在原地踏步。教师应当帮助此类学子锐意进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难而进。学子第四种失误是止步不前。有的学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既不愿意向师友求教,也不愿意自我深思,最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之上。教师应该帮助此类学子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学记》指出,之所以出现“四失”,是因为“心之莫同”,就是说每一个学子的个性心理都存在差异。教师只有具体把握每个学子的不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挽救各种偏失现象。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发现每个学子的优点和缺点,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学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促进学子提高学业水平。“四失”都是针对学子而言的,作为教师,应该观察学子的学习状况,帮助学子纠正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多”“寡”“易”“止”四种失误。

《礼记·学记》“四兴”“四失”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現实借鉴意义。首先,预防教育和适时教育都强调根据教育对象年龄进行施教,要求教育要符合学子生理心理特点,这是完全正确的教育思想。当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因此不顾少儿生理心理特点,搞什么超前教育,有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热衷于胎教、早教,揠苗助长。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教育一定要注意到学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按照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其次,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杂乱无章,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年龄应该学习什么内容,这些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超越年龄节限,这一思想也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第三,教师应该具备“长善救失”的能力,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点和缺点,准确把握每一个学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帮助学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一思想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不是每周上完几节课就万事大吉,而要细心地观察教育对象,像园丁培育幼苗一样培养青少年。第四,教育应该考虑到学子智商的高低。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舞蹈家或书法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当画家。能不能成名成家,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有的父母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特长,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就给孩子报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美术班、外语班等种种课外辅导班。另一方面,有的父母则忽视孩子的天赋特长,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孩子的学习。第五,要妥善地处理教学内容“多”与“寡”的问题,尤其是注意不要贪多务得。学生的书包本来已经十分沉重,可是家长还要孩子上各种各样补习班。今天重温几千年之前古人的教学智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也有助于家长正确地处理子女教育问题。

猜你喜欢

学记
浅析《学记》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礼记·学记》中“学”的意涵及现代启示
《论语》与《学记》教育思想之比较
《学记》中教育法则对语文优质课堂的指导意义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