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的极致是悲

2017-06-07波佩

红岩 2017年3期
关键词:柏桦资讯科技龙之介

波佩

四月间,诗人柏桦自南洋理工大学,发来《竹笑》第五稿,——时间已不允许再有第六稿、第七稿。虽然,对于一个唯美诗人来讲,再多的修订都不为过;然而,时间已不允许诗人,把美做到无休止的极致。出版周期在即,我们决定让《竹笑》定格在这第五稿,定格于美的生长状态,定格于它的进行时,这恰好的作品周期。此前,我们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为《竹笑》的出版做准备,反复沟通做修订,邀约五位博士通读作品做对话录等等,并且,从今年第一期开始预设版面,直到现在,决定在这第三期正式刊发。

柏桦是文学读者非常熟悉的诗人,也是两届“红岩文学奖”得主,他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语境中,恰当地输出中国风度,输出传统和输出创意,汇流于国际诗集,得以跳出某种固执的文学圈套和文化偏见,将中国诗意上升或还原为人类共通的诗性,促使他和同时代的诗人区别开来,兼具先锋锐气和传统持重,个性凸显且平易近人。由此,与北岛和海子等诗人一道,成为中国新诗百年来,尤其是现代主义诗歌阵营最真实的收获,并且影响了至少两个代系的诗人。套用博尔赫斯对美国诗人惠特曼、爱伦坡和弗罗斯特的评介,那么当代中国也至少向文学世界贡献了三个诗人,如果没有他们,今天的一切都不会是这样。

今次柏桦的新作《竹笑》,缘起于和芥川龙之介相通的文学视界,又沿袭了自身那一贯鲜明的个性、风度、才气和修养,于日常见奇诡,于诗意现诗性,呈现出敏感与幽微,冷寂和温润杂糅相生的气质。在整合中日文化见闻的途中,与芥川龙之介一道,用文学的方式,达至汇聚而成的东方之美。显然,在这种审美追求中,芥川龙之介呈现出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气质,而柏桦更多一份持续的激情和积极,某种角度观照,这大约也是中日文学性格之区分。青春易逝,美易逝,在对美的追求过程中,恰如另一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所言“美的极致即是悲哀”,芥川龙之介之美,在于自我了断并永远定格于35周岁,极端和决绝;而柏桦之美在于生长,并且承担了美的悲喜,状如庄周,仁慈仁义(这恰巧也是日本文学的缺憾),诚如弘一法师之绝笔“悲欣交集”。

柏桦 1956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

主要作品:

《望气的人》(台湾唐山出版社)

《往事》(河北教育出版社)

《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四川五君子》(合著,德国荷尔德林协会出版)

《山水手记》(重庆大学出版社)

《史记:1950-1976》(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史记:晚清至民国》(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风在说》(美国西风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一点墨》(北方文艺出版社)

《别裁》(北方文艺出版社)

《为你消得万古愁》(北岳文艺出版社)

《革命要诗与学问》(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袖手人》(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清朝》(法国文字出版社)

《秋变与春乐:柏桦诗集,201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曾获奖项:

安高(Anne Kao)诗歌奖

上海文学奖詩歌奖

柔刚诗歌奖

红岩文学奖随笔奖

红岩文学奖诗歌奖

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奖诗歌奖

猜你喜欢

柏桦资讯科技龙之介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及其他语种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从重庆之左到江南之右
——柏桦诗风之变
身体、母语与时间
身体、母语与时间
——柏桦诗歌的先锋意识解构
柏桦诗歌中的魏晋气质:从焦虑到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