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年至2015年南充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7-06-05黄顺和唐伟敬维甘霖赵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腮腺炎南充市流行性

黄顺和,唐伟,敬维,甘霖,赵林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2005年至2015年南充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黄顺和,唐伟,敬维,甘霖,赵林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了解南充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充市流行性腮腺炎以散发为主,但仍有个别集体单位出现爆发疫情。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累计发病19 565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20.12,P<0.001)。高发季节为4~7 月、10 月至翌年1月。发病地区集中在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的城区。发病年龄以 0~14 岁为主(88.81%)。病例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2.96%。结论:南充市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应提高含腮腺炎成份疫苗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进一步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做好晨午检工作。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以腮腺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为主,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器官损害,如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1]。我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某些地方还发生暴发和流行[2],为了解南充市流腮的流行规律及特征,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现将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流腮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网)。人口统计资料来自2005年至2015年南充市统计年鉴。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用 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全市流腮累计发病19 565例,年发病率9.96/10万~70.48/10万,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70.48/10万,2015年最低9.96/10万,10年间流腮发病波动较大,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20.12,P<0.001),见表1。

表1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

2.2 时间分布

2005年至2015年南充市报告的流腮病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有发病,季节分布呈现双峰特点,每年 4~7 月为高发季节,是第1个发病高峰,10月至翌年1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发病低谷在2月、9月,各月份累计发病情况见图1。

2.3 地区分布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顺庆区(47.20/10 万)、高坪区(35.18/10 万)、蓬安县(33.12/10 万),全市9 个县(市、区)的年均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 673.67,P< 0.001) ,见表2。

表2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各地区发病数(发病率)情况[n(1/10万)]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分布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男性发病11 963例( 占61.14%,年均发病率为32.95/10 万),女性发病7 602例(占38.86% ,年均发病率为21.8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7∶1。男女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6,P<0.001),见表3。

2.4.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年龄最小为出生2天、最大86岁。病例集中在 0~14 岁,占病例总数 88.81%,其中 5~9 岁组最高,占病例总数 48.94%,15 岁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下降,见表4。

表3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流腮病例性别分布

表4 南充市2005年至2015年流腮病例年龄分布

2.4.3 职业分布 所有病例的职业中,以学生最多,发病数为13 190例,占发病总数的 67.42%,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为2 939例(占15.02%)和2 059例 (占10.52%),见图2。

2.5 爆发疫情

南充市2005年至2015 年报告流腮爆发疫情35起,以小学为主,共 26起(占 74.29%),4起发生在幼儿园 (占11.43%),4起发生在中学(占11.43%),1起发生在场镇(占2.85%)4;累计报告1 617 例,占同期病例总数的8.26%。

2.6 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2014年我市在营山县开展了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工作,210名监测对象中腮腺炎IgG抗体阳性(>100 U/mL)共134例,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63.81%,20岁~组最高86.67%,0~1岁最低33.33%。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χ2=25.288 8,P<0.001),可以认为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详见表5。

表5 健康人群腮腺炎IgG抗体水平(U/mL)

3 讨论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在夏季和冬季,人们使用空调等设备进行降温或保暖,因此习惯关门关窗,加之,南充市是四川省人口第二多城市,城区人口密度较大,利于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流行。2005年至2015年流腮报告发病率排位一直位居南充市法定传染病前五位,是该市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病种之一。南充市流腮发病总体上以散发为主,但在儿童聚集的学校也时有暴发,近10年流腮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高于全国、全省[3-4]的发病水平,这与以下因素有关:(1)该病潜伏期长,轻症及隐性感染者多,散在病例出现时未能引起学校及家长的足够重视,未及时就诊及隔离,加之学校、幼托机构人群密集,疾病容易传播;(2)学校和幼托机构卫生工作尚不够完善;居家隔离措施不到位;(3)2008 年以前2 岁以上儿童无麻腮风疫苗常规免疫的机会,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同时,近10年南充市流腮发病波动较大,可能受流腮本身5~6年的自然流行周期影响[5]。

分析发现,流腮发病季节呈双峰特点,春夏季和冬季为腮腺炎发病的两个高峰,这与一般的流行规律以冬春季节发病高峰不一致[6-7]。腮腺炎的两个发病高峰和低谷时期,与学龄儿童学期和寒暑假时间吻合。发病地区以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的顺庆区、高坪区这些城区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估计与男生活波好动,接触病毒的机会更高有关。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14岁及以下儿童,5~9 岁发病率最高,发病以中小学生、托幼机构儿童为主,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8-9]。从南充市健康人群的腮腺炎抗体水平可以看出,14岁及以下人群的腮腺炎抗体水平不高,不足以达到有效免疫屏障,这与病例的年龄、职业相符,而成人抗体水平较高可能与曾经隐性感染等各种因素有关。

为做好流腮防控工作,还必须抓好防控重点和难点。从南充市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可以看出,高发人群是14 岁及以下的人群 ,尤其是 5~9 岁儿童,这部分人大多处于人群高度聚集的小学和托幼机构,同时爆发疫情也主要发生在这些机构,因此,中小学校以及托幼机构是南充市腮腺炎防控的工作重点。由于经济发展,大量流动人口(包括流动儿童)由农村进入城区,而流动儿童的管理难度大,导致含腮腺炎成份疫苗接种率较低,未能形成免疫屏障,因此提高流动儿童含腮腺炎成份疫苗接种率已成为腮腺炎防控的难点。流腮是疫苗可防控的传染病[10],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腮腺炎疫苗覆盖率要达到90%才能预防流腮爆发[11],虽然目前南充市免疫规划接种对象的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但免疫规划接种对象为2007年7月1日之后出生的儿童,同时2011年以前免疫规划用麻腮、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接种率不高[12-13],导致14岁及以下人群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接种率不能达到90%。因此,提高易感人群的含腮腺炎成份疫苗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及时发现及控制爆发疫情,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做好晨、午检等是今后流腮防控的主要措施。

[1] 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 [M]. 第 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 殷大鹏,樊春祥,曹玲生,等.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J].疾病监测,2005,22(5):310-311.

[3] 马静,郝利新,罗会明,等.中国 2008-2009 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533-535.

[4] 范文婧,罗娜,周久顺,等.2010-2013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5,13(3):150-153.

[5] 唐伟,甘霖,宾冬梅,等.在重点人群中开展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控制疫情的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4):39-40.

[6] 梁燕.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及疫苗相关并发症的探讨[J].国际生物制品杂志,2007,30(3):100-103.

[7]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3.

[8] 成慧,王海东,郭世成,等.江西省 2004-2005 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61-463.

[9] 符剑,陈恩富,李倩,等.2005-2009 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暴发疫情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4):284-286.

[10]WHO.WHO position paper,Mumps virus vaccines [J].WER,2007,82(7):51-60.

[11]Gupta RK,Best J,Mac Mahon E. Mumps and the UK epidemic 2005[J]. BMJ,2005,330(7500):1132-1135.

[12]刘旭祥,王蓓,王晓萍,等.合肥市3~8岁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12(10):156-157.

[13]王现玲,丁亚兴.天津市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5):878-880.

(学术编辑:李健)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mumps from 2005 to 2015 in Nanchong city

HUANG Shun-he,TANG Wei,JING Wei,GAN Lin,ZHAO Lin

(NanchongMunicip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Nanchong637000,Sichuan,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in Nanchong,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control of mumps.Methods: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used for epidemic data of mumps in Nanchong from 2005 to 2015.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sporadic mumps was predominant in Nanchong with occasional outbreaks in individual collective units.Mumps in Nanchong from 2005 to 2015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19565 cases,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27.52/10 million.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different years(χ2=6 920.12,P<0.001).High incidence of mumps was from April to July and October to next January.The incidence area concentrated in the city with larg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floating population.The onset age ranged from 0 to 14 years(88.81%).Professional wa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tudents,childcare children and scattered children accounted for 92.96% of the total incidence.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mumps in Nanchong city is high,should improved the vaccination rate of mumps containing ingredients,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migrant children,further carry out the inspection vaccin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kindergarten and entrance,do a good job on morning and noon check.

Mump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10.3969/j.issn.1005-3697.2017.02.039

2016-12-16

黄顺和(1963-),男,副主任医师。E-mail:845208557@ qq.com

时间:2017-5-5 16∶4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70505.1648.072.html

1005-3697(2017)02-0280-04

R181.3

A

猜你喜欢

腮腺炎南充市流行性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顺庆区:从严推进就业培训领域系统治理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