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坐学院接地气的年轻人充电社区

2017-06-05谢丹丹

中外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品化讲师学院

谢丹丹

有时候,百度一下,看书,听一场大佬的演讲,反倒不如请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吃顿饭获取的东西更接地气。你信不信?

何川创办的插坐学院,正试图将一群在新媒体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业内“小咖”聚集在一起。你很少能够在网上搜罗到这群人的信息,他们不是“大咖”,不过他们中有的人撰写了多篇10W+文章,有的人在五个月内就将公众号做到了10万精准用户,而有的人更是运营着用户超百万的公众号。

与传统培训机构不同的是,插坐学院定位为新媒体“小白”提供接地气和即学即用的知识和技能。2016年4月,插坐学院获得了真格基金和新榜联合投资的700多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至今,它已经服务了20000多新媒体学员,线上覆盖了50万企业新媒体运营人员。

重构讲师和培训机构的关系

如果你正在纠结如何“涨粉”,那么会愿意为此花出少量的费用,听这样一堂接地气、随学随用的课吗?何川问了一圈身边的人,这些眼睛里闪着光的年轻人,纷纷点头。

有了感性的认识,何川决定深入研究培训这个领域。

他发现,传统培训市场面临两个“失效”。第一,课程内容失效,“没有哪个公司的业务能够保持三年以上,商业模式更易变。”专职讲师通常强调理论,脱离实际,传授内容不接地气,学员不能做到即学即用。第二,效率失效。在传统培训机构里,教学内容通常以讲师为主导,与机构之间缺乏教研配合。对企业而言,雇佣大批讲师包袱重,且讲师数量上限低。

何川希望从内容的迭代以及组织和运作模式的改变,来重构讲师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从而打造一个接地气、高效率的学习平台。

如何构建这个理想模式呢?

何川的算盘是,聚集一批在职讲师,他们绝对不是市面上的各种“大咖”,而是在所处领域创造过亮眼业绩,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方法论体系的资深从业者。

为什么不找大咖啊?有了大咖,就不愁流量啊。

“从长远来看,大咖带不了真正稳定的课程体系,甚至还会破坏运营体系。”何川对《中外管理》说道。

但问题是,这些人通常名不见经传,谁又会为此付费呢?实战经验丰富的他们,讲起课来也同样吸引人吗?在职讲师精力和时间有限,能够保证课程质量吗?

这既是问题,也恰巧是插坐学院的机会!

如果通过插坐学院,普通的职场人可以被打造成明星讲师,甚至“业界小咖”,并且笼络一批忠实用户,那岂不是插坐学院的本事!

找到这个目标,插坐学院在两件事情上下足功夫:第一,和讲师一同来研发、打磨、包装课程。第二,减轻讲师一切复杂的边缘化工作。

在后来和投资人的碰撞中,投资人也对何川表示肯定:插坐学院最大的优势,一是讲师均来自一线;二是帮助讲师打磨课程。这坚定了何川的信心。

内容产品化是核心能力

如何帮助讲师成为业界“小咖”呢?

如果仅仅是帮助他们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似乎很容易被后来者模仿。插坐学院要打造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作为媒体人出身的何川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内容产品化!

何为内容产品化?

他举例,一篇为《我是如何在25岁前做到月薪过万的?》的文章,是如何被产品化的。其实就是找50个不同行业,25岁以下,月薪过万的普通年轻人,每天在线上进行直播。“肯定有人愿意花98块钱,或者198块钱,来订阅这50个人的工作经历,这绝对有市场!”何川激动地说道。

而背后的本质,就是聚焦三个关键点:特定的场景、特定的需求、特定的人。

从讲师的角度出发,有一个讲师希望打算来插坐学院讲一门《如何引爆自传播》的课程。

插坐学院要怎么帮助实现内容产品化呢?首先,确定课程受众——市场总监;其次,梳理教学大纲,具体到一堂课从头到尾应该怎么讲,由哪些内容组成。除开原本的讲授内容,这门课程还应该包括市场总监平时的工作方法、工具、技巧,甚至具体到如何向老板汇报,如何做预算。

“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完全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去设计。”何川说。针对每一门课程,插坐学院和讲师双方的沟通至少在五次以上。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插坐学院已经开始审核制招生,这也是何川受一个朋友的启发,朋友建议,插坐学院日后应该往一流商学院的水准上靠,不仅课程内容有用,圈子对学员也是有用的。

而如今,插坐学院凭借这一核心能力,已经吸引了西少爷联合创始人袁泽陆,奥美资深创意总监赵圆圆、创业邦杂志新媒体运营粥左罗等业内资深人士的加入。以粥左罗为例,其线上课程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创造了几十万的销售额。

避开“先产品、后增长”的误区

帮助讲师成长,是插坐学院一个重要的使命和定位。

一开始,何川有意识地将课程都控制在50人以内。但后来问题开始凸显:老师的收入很快便达到上限。优秀的讲师资源有限,如何才能尽可能提高单位老师的效益,从而让他们挣得更多。与此同时,何川开始将融资的事情提上日程。而用户量成为投资方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户量的增长也开始被摆在紧迫的位置。

何川开始有意识把市场做大,不仅扩大了课堂容量,还扩展到了线上,因为线上的边际成本更低。这个决定的正确性,是何川后来才意识到的。

前段时间,一个陷入困境的创业者跟他吐槽:“何川,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做销售做得太晚了,其实早就该做了。”

按照朋友的逻辑,对于创业公司前期而言,就应该专注打磨产品。在何川看来,这是一个误区。“现在太多的创业公司抱着这样的想法,只做产品,而忽视增长。”

何川認为,用户接受一个产品是需要时间的,他需要经过一个不断面对面教育和解释的过程。与此同时,在从产品到增长的过程中,创始人的目标才会变得更加明确。何川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真正思考插坐学院的产品体系。

事实上,任何商业模式的构想都是基于用户量的。

培训的本质是能力管理

通常来讲,效果不明显是传统培训一直存在的问题。是不是让讲授内容更接地气就足够了?

启发何川的人,是小米副总裁刘德。

在一次演讲中,刘德在分享的时候,提到手机移动电源的生产,本质上是尾货市场。因为电源和手机的产量之间会有差距,多出来的电源就会被重新包装生产成移动电源,而这时电源和移动电源之间会有一个明显的差价。

刺激何川的,正是刘德对本质的洞察。究竟,培训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培训的本质不是内容,而是‘能力管理。”何川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他进一步解释:以新媒体团队为例,通常团队负责人会不定期找一些大咖来做分享。但是,那样真的有效吗?

最好的方式是,团队成员在培训之前应该经过能力测试和分析,如果将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的素质拆分为:选题策划能力、内容编辑能力、内容运营能力等,每个人的能力模型是有差异的,就可据此针对不同的成员进行不同的课程培训,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培训效果。

何川认为,能力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评估,二是能力发展。能力发展指的就是,插坐学院根据学员的能力水平提供相应的课程推送,从而提高其在某方面的能力。

挖掘到这个本质需求之后,插坐学院开始有意识地积累所有过往的数据,“要不然,你就是一单一单,卖完就完了。”何川说。

现阶段,插坐学院主要依靠课程收入。中期则会向讲师按年收取服务费,而非从课程费中抽成。

当然,何川更大的算盘显然来自数据。从能力管理的角度出发,未来的插坐学院可能要抢传统招聘网站的饭碗了。如果企业想招聘一名新媒体编辑,同时,需要这名新媒体编辑能够有选题策划能力、特别强的专业写作能力,怎么证明呢?插坐学院就能通过过往的培训和能力评估数据,为企业找到那个最合适的人。

猜你喜欢

产品化讲师学院
空间天线产品化在“资源”系列卫星上的应用
初等教育学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型号与产品化一体化工作模式初探
金牌讲师在哪里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重大主题报道的产品化思维——《生活中的价值观故事》的探索和思考
数学小讲师
弯道加速——筑福集团的房屋安全产品化创新之路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