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适应论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2017-06-02施莲燕张益鸣刘璇姜焕焕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适应汉译

施莲燕 张益鸣 刘璇 姜焕焕

摘 要: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地不断发展,外文电影的引入逐渐呈现蓬勃之势,其中英文电影更占据了多半壁江山,从而使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同时,中西方文化本身存在的巨大差异又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增加了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及电影市场所呈现出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不规范现状,本文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入手,浅析了近30年的经典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再结合专家的翻译理论与策略,因此能为中国电影市场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文化适应;汉译;适应论

随着经济、信息、文化的全球化,世界的交流愈来愈频繁,文化的交融和引进输出也尤为繁盛。其中英文电影的引入是最突出的文化交流现象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国产电影带来的有限观影感受和内容,进而追求英文电影。由此,英文电影的翻译便随之蓬勃而且重要起来,尤其是电影片名的翻译。影片片名的翻译同一般的文本翻译不同,需要起到广告作用,吸引观众。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不止于一片汪洋之宽,如何把影片片名翻译好,使其既能达到贴近影片内容,传递主题信息,通顺流畅,富有审美价值,又能达到广告效果,为中国观众所接受,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此外,影片翻译稂莠不齐,中国之大方言之多也造成许多电影片名出现“一名多译”的局面,这样的纷乱繁杂让影片片名质量得不到稳定的保证。本文试图在文化适应论的角度,从审美心理适应,典故习语借用,和宗教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来探讨影片片名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一、电影片名的特征

(一)英文电影片名

1.语言特征。影片片名需要达到广告效果,讲求精简易懂。所以影片片名一般较短,采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就英语语言本身特点来说,名词简短容易让人记住。所以英文影片许多以名词命名,其中包括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等,如“Jane Eyre”,“Waterloo Bridge”,“Cars”。此外,为了不让片名过于单薄,部分片名会采用词组方式命名,形容词词组,动词词组,名词词组,其中也以名词词组居多,比如“Gone with the Wind”。

2.文化特征。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宗教文化,另外一个便是俚语习语和典故了。有些影片片名为了剧情和让本土观众印象深刻的需要,会采用本族俚语习语或者与宗教相关的词语来为影片片名,如”Seven”。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影片片名翻译时,有一定的难度。其一,译者需足够了解英语语言和其国家的文化,否则不能准确翻译影片片名导致引起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缺省,如Rambo: first blood,起初翻译成“第一滴血”,于原片名而言不符,因为原片名是出自于英文的习语,首战告捷的意思。

3.审美特征。影片在起名字时,为了让大众片名印刻在心里,会采用一些艺术形式让影片勾起人们的审美感受。这类片名一般采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夸张反语。然而,由于英语语言是逻辑性强且偏理性的语言,这类片名在英文电影中较少出现。

(二)中文影片片名

1.语言特征。中文影片片名和英文片名一样,都需要语言精简易懂。然而,中文片名一个很大的语言特点便是追求朗朗上口,故而多采用四字成语,如《卧虎藏龙》。

2.艺术文化特征。汉语语言很丰富,而且人们都喜欢运用各种手法,化用诗句,化用典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化用成语等艺术手法。如《一枝梨花压海棠》,《窈窕淑女》。

根据以上中英文影片片的特征,总的来说,英语语言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再加上中英文化差异,翻译时应当要注意源语和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使英文影片片名的译名适应汉语文化特征。

二、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特点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因人而异,但无论在哪种分类方法中,都少不了三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和音译。在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直译加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法。在此本文主要基于直译、意译和音译这三种基本的翻译方法来探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一)直译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直译是英文电影片名最主要的翻译方法之一,也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源语最接近的翻译方法。电影片名往往起着传达整部电影主题的作用,通过电影片名,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电影的主要信息,所以为了不失去原文本所具有功能,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时,有时我们需要保留或尽可能再现英文电影片名的形式或特点,这时就需要译者对英文片名进行直译。例如:American Beauty《美国美人》,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Braveheart《勇敢的心》,Little Women《小妇人》,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加勒比海盗》,Despicable Me《卑鄙的我》,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

(二)意译

意译主要是指翻译时抓住内容和意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例如:Oliver Twist 和Forest Gump 分别被翻译成了《雾都孤儿》和《阿甘正传》,而不是翻译成英文片名所对应的人名,这样做不仅避免了过于生硬的翻译,又传达了比原文更多的信息。又如:Mission: Impossible 《碟中碟》 Inception 《盗梦空间》 Fast and Furious 《速度与激情》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片名的意译不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内容和意义上,有时甚至比原文更能体现电影的主题,传达更多的信息。

(三)音译

所谓音译法,就是按源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翻译成与目的语发音相同或类似的文字语。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英美影片中,常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其中有些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其人名、地名早已为众多的民族所熟悉,所以翻译时可直接采用音譯法。例如: Avatar《阿凡达》,Titanic《泰坦尼克号》。

Jane Eyre 《简爱》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文电影片名音译的对象主要是人名,地名,以及事物的名字等特殊名词。

除了上述三种翻译方法外,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还有很多种,译者在实际操作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要灵活变通,结合两种或多种翻译方法。

三、适应论与电影片名翻译

维索尔伦( Jef Verschueren) 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提出了语言适应论( Theory of Adaptation)。适应论强调,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

维索尔伦的适应论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把英文的片名翻译为汉语,即是一个从英语向汉语转换的过程,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合适的片名翻译与正确的语言选择是有很大关系的,也是基于语言的适应性。以1985点到2015年这三十年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情况来看,直译所占为极少数,而大多数都采用了意译等翻译方式,而有些汉译片名完全与原英文片名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电影情节而来的,这些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电影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方法。正如维索尔伦指出,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也体现出了翻译为了符合文化因素所做的调整。电影片名在整部电影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大多为适应观众所处的文化而与原片名不能一一对应。在对英文电影片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因素,如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审美特点及宗教因素等的影响,电影片名呈现多种翻译方式,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给电影观众呈现出了最适合电影内容,而又与中文习惯所相符的汉语片名,这正是维索尔伦语言适应论的充分体现。

四、总结

对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以及国人对英文电影需求的增长,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逐渐成为一个热门且值得深究的话题,此外,英文电影片名所饱含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與潜在的商业价值也为进一步探讨其翻译方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本文旨在灵活应用前专家、学者对翻译理论与策略已有的成果之上,结合小组成员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实例分析,为当前外文电影引入市场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通过结合相关翻译理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实例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建设性结论:

(1)中英文电影片名在语言、文化和审美特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这些差异做到最大化相融;

(2)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主要采用直译、意译和音译的方法,实际运用时应结合英文电影本身的特点采取和结合不同的方法;

(3)文化适应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具有指导性意义,在实际翻译中文化适应程度越高的电影片名越容易被国人接受。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12.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39.

[3]冯晓霞.论电影片名翻译方法[J].语文学刊,2005(5):8-10.

[4]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化适应汉译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
低龄留学要做好“文化适应”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