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6-01刘蕊张伟霞李慧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郑州450000

当代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巴氏脑梗死康复

刘蕊,张伟霞,李慧(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蕊,张伟霞,李慧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并分析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巴氏指数依次为(12.98±2.35)、(89.69±1.56),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巴氏指数依次为(15.28±1.89)、(82.4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路径式早期康复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功能评价

脑梗死是在临床上老年人群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男性的发病率要略高于女性。中医将脑梗死称为卒中或中风,发病机制是脑组织局部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由于血液和氧气的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造成对神经功能的损伤[1]。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血栓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过量饮酒、吸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合理有关,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会出现头昏、肢体麻木、疲乏气短的症状,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对患者具有极大的伤害,每年都会有许多老年人因脑梗死而失去生命[2-3]。为了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需给予以护理措施促进病情恢复,在本次研究中对脑梗死患者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以期为临床效果做出评价,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本院脑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住收治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8例,女27例;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人数依次为26、20、19例,年龄范围58~72岁,平均年龄(68.5± 2.5)岁;病程1~3.5个月,平均病程(2.1±0.5)个月。研究男36例,女29例;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人数依次为28、20、17例;年龄范围56~72岁,平均年龄(67.5±3.5)岁;病程1.5~4个月,平均病程(2.5±0.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4]纳入标准:(1)经过医学检查,确诊为患有脑梗死疾病,且处于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2)年龄在45~75岁之间的患者;(3)对本次研究目的有所了解并与院方签订协议的患者。排除标准:(1)脑梗死疾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及不处于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2)由冠心病、代谢障碍、脑肿瘤、颅内血管异常等原因导致脑梗死的患者。(3)肺、肾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患有疾病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针对患者给予基础护理,为患者建立临床档案管理,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1.3.2 研究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从患者入院之日起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该患者的护理方案,在随后的住院时间内严格按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及安全性,减轻患者对病情的焦虑;治疗期间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一定的饮食护理,严格按照饮食计划进行;其次,每日有两名护士对患者上肢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最后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病情变化。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4周以后观察两组患者NIHSS和巴氏指数,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评价指标[5]巴氏指数作为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指标,巴氏指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反之,越弱;NIHSS作为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指标,当分数较高时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弱,损伤严重。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患者的脑梗死临床症状消失,并且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有效:神经功能损伤得到修复,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巴氏指数比较 研究组的NIHSS评分、巴氏指数依次为(12.98±2.35)、(89.69±1.56),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巴氏指数依次为(15.28±1.89)、(82.44± 1.68),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巴氏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IHSS评分、巴氏指数比较(±s)

表1 NIHSS评分、巴氏指数比较(±s)

组别NIHSS评分巴氏指数对照组15.28±1.89 82.44±1.68研究组12.98±2.35 89.69±1.56

2.2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又称为卒中或中风,是在老年人群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当患者脑组织局部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时,脑部血液和氧气的不足,会使脑组织出现坏死,使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引发脑梗死,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血栓形成[6]。由于人们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等都会引起脑梗死的发生,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也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脑梗死患者会有头昏、肢体麻木、疲乏气短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因此失去生命,由于此病发病较急,患者治疗时治疗时间较长,因此需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护理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此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并监督实施,有效锻炼患者骨折部位的反射能力,刺激患者运动器官的感受器,加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如治疗后1~2周主要是卧床休息,以制动为主,可进行小幅度的肢体活动,不能进行关节活动[7];治疗后2~4周可逐渐开始主动锻炼及被动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及轻度的关节屈伸等,锻炼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护人员,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合理进行康复锻炼[8]。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巴氏指数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的上肢功能得到较快恢复,因此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1] 韩丽珍.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1-112.

[2] 李建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6(31):55-56.

[3] 蔡佩丽.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5(1):107-108.

[4] 杨艳秋.脑梗死患者康复阶段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3):150.

[5] 丛美芳.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14):99.

[6] 吴舟娜,应红芳,何松彬.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4,36(11):1023-1024.

[7] 郑舟军,钟素亚,龚戬芳,等.社区远程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216-218.

[8] 王会敏,李冬梅,马秀银.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6):2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88

猜你喜欢

巴氏脑梗死康复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巴氏杀菌奶不同处理温度和贮存期内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