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性

2017-06-01刘玉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刘玉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中国教育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体新课程改革,我国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构成学生整体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与本质是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生机和活力的标志。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强调指出:“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的思维向求新、求异的方向发展,启迪学生张开理想的翅膀,或要求学生进行独特的构思,或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样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当今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教师与学生要能够敢于从万事拘谨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组织者和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让学生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风气,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善于讨论。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对话心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还有什么看法?”等等,而对学生具有独特的想法时,教师不能轻易放弃,不能轻易否定,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要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做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