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有效对话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与探讨

2017-06-01郑翔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校园课堂教师

郑翔

摘 要:课堂教学效果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当前学业水平高低,从长远角度来看,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今后学生进入社会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课堂教学策略入手提出对话、思辨、感悟、行动四个方面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从而达成学生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对话教学 校本资源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经过了不断改进、完善,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标准的核心便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摸索,逐渐形成了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一言;二思;三辩;四悟。具体操作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一、让学生有话题可谈有机会能说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学中应主动去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及情感需要。

1.既有乡土气息 又富人情味道

在设计课堂讨论主题应该努力结合地方特色。一方面,教材统一,没法兼顾地方特点,在教学中应积极挖掘、开发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从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出发,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新生进入中学校园开始,就把学校作为他们的第二家园。思品(粤教)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堂课《走进中学》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在教学中设计了“发现校园之美”的主题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他们去寻找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并在课堂进行展示。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了校园“环境之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去发现学校的另一种美:学校历史文化之灿烂、校主办学兴校之艰辛、校友传承校训之努力、教师教书育人之付出、工友后勤保障之投入、师生团结互助之和谐的这样一种“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从而感受到了学校富有人情的味道。

2.体现时代特点 又有历史厚重

一些社会热点同时也会是学生的焦点,对于当前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初中生缺乏独立理性的判断,此时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点拨指导。在每节课的课前,我都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时政演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甄别能力。在某次课前演讲,一学生展示了一幅手绘图片——“ 网友汛儿 在微博上发了一组自制的微信使用说明书,称系其大学同学为了让父母学会使用微信而手绘的。网友纷纷点赞,表示“满满都是爱”,媒体也发转微博,“为孝心点赞”,还有网友留言求完整版。”对此则材料大部分同学认可并赞扬该行为,但同时更多的讲到自己在与父母相处沟通时出现的问题。

借此演讲的主题联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的教学,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的话题:“如果父母会使用微信、QQ等现代通讯工具,你会不会与他们主动交流?”讨论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把父母加到自己的朋友圈里,还有些学生会再申请另一个父母不知道的号。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让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的交友及个人隐私。由此可见,初中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摆脱父母束缚的想法。现代交往方式的便利并没有缩小亲子之间的距离,相反的过多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学生更容易和父母产生隔阂和矛盾。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强调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学生展示了古人运用传统的书信方式在教育孩子的做法。例如,《曾国藩家书》中如何告诫孩子“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傅雷家书》中谈到: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呢?只要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从这些家书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亲子间通过书信交流的积极作用,也可以更深的理解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和满满爱意。

课前演讲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也给了其他同学参与点评的机会。借力演讲主题,把课本知识有机融合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时代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3.既展现人性之美 也直面社会流弊

教学必须教人求真,而只有学生看得见的真实故事才最真实。一些轰动、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代代传诵,但有的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因为人物太伟大难以企及。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学生身边的小事、小人物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在现实生活中人性之美就体现在一些小事和小人物身上。厦门在创建文明城市有许多文明行为和感人的细节比如公交车上的蔚然成风让座行为、深入人心的志愿者行动、提升社会正能量“爱心饮水站”,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友善文明的交往行为,这些身边事都是我们在经历的。在七年级上册《文明交往》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然在交往过程中,不能否认社会中仍存在一小部分的人利用人们的善良与同情进行诈骗和犯罪。这就需要教学中直面社会的流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课堂的沉闷不仅仅是语言停止,更可怕的是思维停滞。教师要主动反思——是不是我们脱离学生世界太久。正如教育家所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

二、让学生抱着怀疑思考 带着勇气争论

大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要创新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从前人的定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产生自己的观点。

1.需要尊重的存在感 需要打破的权威欲

有存在感的人是受到社会重视,且受到大家尊敬,受到广泛关注,即为“存在”这种存在,简单的说,就是种感觉。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并不是故意想和教师作对,其实就是这种存在感缺失造成的,他们需要得到认可、得到发现、得到尊重。

在“发现校园之美”的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让学生发现美好的人与事;另一方面,也对破坏校园之美的不文明行为曝光。让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这也是做到学校适应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设计一个“自我批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来找出自己有那些破坏、影响校园之美的不文明行为,对于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行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学生在“自我批评”中,观点不一定很正确、表达不一定很完美,甚至有些蹩脚。但毕竟是在表达心里的想法,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同样得到很多同学的认可,这就是一种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甚至可以让学生指出教师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让教师在师生交流中共同学习进步。敢于指出自己问题的老师是宽容大度、是真实感人也是睿智民主的。当课堂打破了教师的权威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课堂的生成也更加精彩。

2.给思维一块田地 给创新一片天空

思维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程,需要胆识,需要勇气,更需要宽松、宽容的学习氛围。人敢不敢有质疑的勇气,尤其是当面对权威者和成说的时候。课堂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比如在“少教多学”的实践中,学生能自己学习的内容就不需要教师再多费力气,学生能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也不需要教師越俎代庖。“发现校园之美”的主题活动进行完毕之后,我让学生再进一步思考并制定“让我们的学校更美”的行动计划。“让学生会组织一个校园志愿者”“定期开展校园最美教师和最美学生的评选活动”“在食堂用餐做到光盘”学生在头脑风暴中不断涌现初创新的思维和想法。在这些行动计划中,学生从自身行为、班级布置、班级公约、社团活动、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很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议都对校园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发。

从教师的角度,对待学生的回答错误过失,应该给予理解,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表达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错误甚至过失应该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容、宽松环境中自省。教育中的宽容不仅给教育者道德的垂范,更是给予创新思维成长的天空。

在七上《师生情谊》教学中,组织了一次对教师角色的讨论,学生对教师的角色之一“知识的传播者”认识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并不全面,教师知识和学生需要不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至少老师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井水。因此认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作用在削弱,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也有学生对教师作为学生“心灵保健医生”的作用表示怀疑,学生心里的疑惑都没去找老师解决,或是不敢或是不想。学生的质疑给了我们教师很大启发,面对我们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做得是什么。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成长中进步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尤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的内容标准常常用“体验、意识”等词语来描述、表示这些标准的习得性和渗透性,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

由于时间条件限制,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能够有所触动,但很难做到内化。因为道德情感是没有办法直接塞进学生脑子里,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并表示出来。悟的创生关键要留足“等待时间”,我们需要做得就是给学生一点时间去想,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去做。同时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

思品的课后作业便是以体验的方式开展的。在学校,“让我们的学校更美”的行动计划,通过系列活动“不文明现象随手拍”“学校卫生监督员”“食堂文明用餐督导员”“国旗下讲话——发出倡议”;在家里,面对亲子矛盾带来的冲突,布置了学生“写一封家书”的任务。在写家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反思,家长也能够真实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社会,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倡议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小公民”。让学生尝试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保护环境、光盘行动等等,并把感受发到厦门“文明小博客”网站进行分享。学生在这些体验实践活动中的得失都会成为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束缚学生。努力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言之有物、思而敢疑、辩而愈明、悟而有感”,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有益、有得的师生和谐对话。

猜你喜欢

校园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