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花丛中过,只采一枝莲

2017-06-01王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意图知识点小说

王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而作为小说,本文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本文的文体特点,结合课程标准,作了如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掀、撕、虑”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黧黑”。

2.抓要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猜测、前后联系等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播放《三打白骨精》环境渲染部分片段。

说说你看到的。猜猜即将发生的事。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影片中的环境渲染部分,让孩子关注环境,并学着“猜测”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为后面的文字性的环境描写的学习作铺垫。]

一、直接导入,了解作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齐读课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请注意捕捉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单刀直入,让繁杂的教学导入语言为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让路。]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你。

请选择:掀开 撕破 忧虑

师:字音准确。

火车词,并理解意思: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黧黑

2.本文课题是《穷人》,文中哪些人是穷人?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用,小说阅读策略“抓人物,事件,了解事情梗概”的体现。]

三、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刚才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本篇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小说的环境描写。

1.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2.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屋外的环境描写。

(1)自读屏幕上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电影导演,要将这段环境描写拍成电影,你会将你的镜头对准什么景物?请说明理由。

(2)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当时环境的险恶。

齐读。

(3)为什么环境如此险恶渔夫还要去打渔?

3.刚才我们先通过找景物、抓特点,朗读感悟、引发追问,学习了屋外环境部分。请大家在小组内按这样的方法学习屋内环境描写部分。

景物 特点 朗读 我的追问

4.用这样的方法,在你刚才找出的其他环境描写的句子旁做勾画批注,和我们一起交流。

5.那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请选择,可单选,也可多选,请结合课文说明你这样选的理由。)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推动情节的发展

齐读环境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聚焦核心教学目标“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教授理解方法——运用理解方法——总结环境描写作用”,实现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深刻体会。]

四、拓展阅读

正是这样,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其实,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短篇小说《桥》里也有这样的环境描写: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同学们喜爱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吴承恩写“猴王出世时也这样进行了环境描写: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3.《水浒传》里武松打虎,老虎出现时有这样的环境描写:

忽然起了一阵狂风。

4.托尔斯泰在他的《战争与和平》中也有这样的环境描写: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你能猜想会发生什么吗?

是不是这样呢?请感兴趣的同学找来《战争与和平》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再次用学到的体会环境描写作用的方法,体会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猜测小说后面将要展开的情节。既和开课呼应,又激发了孩子对这一系列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探究欲,甚至激发了孩子阅读正本书的兴趣。]

结语

希望大家以后在阅读小说时,关注环境描写,感受小说的魅力。

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语文老师常抱怨,语文是个难教的学科,因为它“满河都是滩”:一篇文章里涵盖字词、句段,阅读理解,写法,思想感情等等,常常让我们束手无策。其实结合课程标准,试着将我们的语文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学着用数学老师的教学思维,找出文章核心知识点,让我们的语文课也能围绕核心知识点让学生“一课一得”,让孩子掌握一定阅读策略、学会一种写作技能,形成一定语文能力。

因此,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做到“万花丛中过,只采一枝莲”,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只要我们能正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每堂课都能突出一点,抓实一点,不仅是让学生“学过了”更要“学会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课一得”, 使语文课堂教学细化,能力知识化,知识能力化,一课能一得,课课相连,从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日积月累则“滴水成海,聚沙成塔”,形成完整的知能体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意图知识点小说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