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脑科学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2017-06-01邢翠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课后课前状态

摘 要:本文结合脑科学理论,针对课前、课上、课后如何使学生的大脑进行高效的运转,有效学习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状态、学习状态。

關键词:课前 课上 课后 状态

学习是发生在脑中的,脑是一个生理器官,因此,学习也是一种生理现象,脑的健康状况及运行(发展)规律直接影响学习效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运行、发展的状态就显得更加重要。[1]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课前,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大脑在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每节数学课前,观察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情况及课前的心理和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很重要。如果发现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出现疲劳,就让孩子们每人先喝点白开水,增强一下能量,然后做几个拍拍手、拍拍头、伸展伸展腰身的动作,以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全身心的开始一节数学之旅。“欲善其事欲先利其器”这样每一节数学课前将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孩子不但愿意上数学,也容易走进数学的学习,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孩子们很享受这样的开场。[2]

二、课上,把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1.创设有效的情境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智力不高,有的基础差,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好……,再就是班堂人数过多,单单靠课后辅导是让老师心力交瘁,事倍功半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孩子心理、生活上的距离,让他们产生“这个问题我想解决”,“凭着自己的感觉及经验我能够解决”,“我要学”的冲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的感悟数学,理解数学。

2.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什么?神经科学家将科学定义为两个神经元彼此产生联系的过程。当一个神经元向另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时,学习就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神经元细胞之间建立更多的连接,找到新的通路。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孩子们经常出现信息掌握不了、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差等现象。

(1)口述问题。任何一道解决问题都是情节和数量关系两方面组成。学生在口述问题时,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

(2)边口述问题边整理信息。整理时可以摘录重要信息;也可以用表格或画图表示;还可以在题中勾勾画画。大脑不是一个信息容器,而更像一个有选择的接受者,它依据这些方式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屏蔽掉一些信息。使问题更清晰,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根据整理的信息复述一下整个问题。经历这样的读、理、想的过程,学生头脑中将会对有用的信息建立联系、变通、延伸,在思考中寻找信息间的联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准备,孩子们的思维已经到了喷薄欲出之际,问题解决就水到渠成。

三、课后,将好的学习状态继续延续

高效的数学学习过程,如果得不到及时巩固、延伸、拓展、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遗忘规律,及时将学生这种好的学习状态延续、巩固就很重要。

1.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孩子们回家后从问题的产生、分析、解决方面讲给家长听,一方面巩固自己所学,在讲述中还可以有新思路,新发现;另一方面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现欲望。

2.多种形式的作业。有些知识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做一做,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如学习了“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后,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四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每种图形多画几个,然后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最后在班内搞一次图画展。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拼出小鱼、小房子、山水图、轮船等,学生在操作中求新、求异,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都得到了培养。[3]

3.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在每一个单元和每册书学习解决时,引导、组织学生画出一个个单元和整本书的思维导图。这样把孩子们线性的语言和思维,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有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思维状态,科学的再学习

状态,都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积极的沟通、及时的捕捉与调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孩子们的思维脉搏,有的放失的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作者:大卫.苏泽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作者:Patricia Wolfe,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框架设计与实践应用》,作者:李金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邢翠艳(1977.12.25)女 汉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人 本科 一级教师 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思想政治专业

猜你喜欢

课后课前状态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谈数学课堂的学具准备
拓展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思品课堂“以学论教”实施步骤之探索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