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文”教学策略例说

2017-06-01尚吉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哈尔神态船长

尚吉友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篇幅较长的课文,文章中蕴含的可学内容非常丰富。鉴于教者想夯实基础知识、想提高语文能力、想提升语文素养等诸多方面的教学设想,这些长文的教学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着眼点很多,不知从何处下手;二是处处都学,处处都讲,学生收获却甚少;三是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往往还没讲完,已经下课,只好增加课时继续学习。那么这类“长文”究竟该怎样教学呢?

诗人郑板桥的绘画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应该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在长文教学中,采用“取舍教学内容,聚焦重点内容,对比思辨关键内容,习得语言和方法”的策略,确实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哈尔威船长》的教学就是一例。

一、删繁取精——寻找点

长文教什么的选择是决定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与其面面俱到不深入,不如选取一个点做细、做实、做透,使学生获得一两项知识或能力,做到每课皆得。

《哈尔威船长》一课该选哪一个点呢?就课文本身来说,可教的内容很多,一是疑难字词。本文是法国于果的作品,自然有一些外来词需要理解,能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二是学习内容。文中“在英吉利海峡上无人与之相提并论,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哈尔威船长有权开枪打死那些拥挤的人吗?”等问题需要精读理解。三是人物描写。课文对哈尔威船长的語言、动作、神态及场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英雄形象。四是语言特色。五是叙述手法……

从第二学段目标来看“引导学生揣摩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本学段的重点,从编者意图来看,《哈尔威船长》放在了“英雄人物”这一单元中,其用意从“人物”一词可见一斑。这一组选文为了突出人物的光辉形象、高尚品质,都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从学生现有的水平来看,学习这些方法,对于他们理解课文、练写习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把对哈尔威船长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品析与感悟确定为本课教学的点,就是很好的“删繁就简”。教学时围绕这一点展开活动,臃肿的教学内容“瘦”下来了,教师的教学也不会因内容太多而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学得精细有收获。

二、聚焦语言——选取点

选准了点只是对教学内容有了大概的把握,利用这个点制定教学才会让教学有个更清晰的路线。阅读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就《哈尔威船长》这课来说,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突出人物的品质与特点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通常会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中理解人物的品质,知道作者为了突出文章主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只在理解层面做了平移。至于该怎样使用语言,怎样利用语言传递信息还是不清楚,或者只是雾里看花。

怎样转向语言形式的学习呢?那就得盯住语言,采用更用有效的策略揣摩比较语言:1.找出语言。边读边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三次下达命令时的语言。2.探究语言。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非常简短,似乎不完整,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对话形式呢?3.比较语言。本文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可在救援结束,“诺曼底”号缓缓下沉时,哈尔威船长却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为什么不写人物的语言而写神态呢?4.归纳总结。你觉得作者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不仅弄懂了人物语言背后隐含的意义,更知道语言描写要符合当时的处境,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到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这样的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统一,避免顾此失彼或眉毛胡子一起抓。盯住一点,揣摩理解、比较提升,最终被学生消化吸收,这样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三、思辨对比——用足点

我们精选的教学内容如果只是平面地展示给学生,而不深究,就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学功效,尤其是被定为教学重点的内容,更要通过比较、放大或重组等方式进行学习。多角度地理解、剖析,使学生的认知或能力有一个纵深的发展。《哈尔威船长》一文“通过具体的对话、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三次下达命令时的对话则是重中之中,运用朗读、思辨等策略用足这个点,既会认识文中人物的品质,又能习得理解和阅读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是思辨对话悟品质。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简短对话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三个人物既相同又各异的精神品质。值得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如“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被海水淹了。”……“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分析人物说话的目的、心理等,进而理解人物形象。深入全面地思考,是培养学生理解和阅读的好方法,也是阅读理解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

二是比较对话悟表达。短短的几句对话,为什么就能准确、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呢?这里,采用比较法就能实现品析语言悟形象和主题这一教学难点。在比较两组对话的不同表达效果的基础上,还要将这组对话与灾难突发时船上乘客的混乱场面放在一起对比:一边是“惊叫着、哭泣着、像疯了似的”拥挤的人们,一边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临危不惧,镇定指挥救援的船长。两个场面的对比,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正是这种对比的写法让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更高大,更鲜明。场景刻画的对比中,“犹如钢铸一般屹立在舰桥的桥头,在晨雾中缓缓下沉。”这个画面既可让学生认识文章的表达方法,又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这种表达方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每位教者对教材的解读是不同的,每篇课文都可从内容、从语言、从主旨、从人物形象等不同角度获取大量的教学内容。但绝不能都一一展示给学生,我们面对的是只有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没有达到这么高的程度。每节课我们都要找准基本教学内容,确定精准的目标,一定不贪多,不求全,目标的设定要求集中,求实效,每篇长文突破一个“点”,天长日久,学生累积的知识也一样能解决实际阅读中的问题。这样就能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掌握它的精髓,使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更多,能力提高得更快,综合素养提升得更高。

猜你喜欢

哈尔神态船长
神态描写有妙用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出发吧,船长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