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标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7-06-01曹见飞赵燕吴泉源邢汉发侯东阳王超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图斑国土国土资源

曹见飞,赵燕,吴泉源,*,邢汉发,侯东阳,王超

(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龙口265700)

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标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曹见飞1,赵燕2,吴泉源1,*,邢汉发1,侯东阳1,王超1

(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龙口265700)

国土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标报系统研究不仅可以为提高国土监察工作效率提供新的监察思路,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土监察中存在的监管滞后、人手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疑似图斑发布—公众标报—多源审核的3级国土监察标报模式,分析了公众参与形式下的国土监察模式的需求,围绕公众与专业人员的不同业务逻辑,设计了国土监察标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国土监察模式数据库,采用动态地图服务、多媒体网络标报及信誉度评价等理论技术,设计了国土监察标报系统的疑似图斑发布、公众标报、多源审核等主要功能模块;以C#和JavaScript为开发语言,利用Openlayer等开源框架,实现了手机移动端和电脑端联动的国土监察标报系统。

国土监察;公众参与;网络标报;信誉评价

0 引言

国土监察(又称土地监察)是确保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是一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监督、检查,以及处置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活动[1]。其中,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对各类国土资源的无证勘察、非法开采、未批先建、批而未用、私自变更用途等行为[2]。然而,国土监察中普遍存在任务重、人手不足等问题,乡镇的不断合并更是突显了基层国土监察人手不足的问题[3]。过去,依靠专业人员实地巡查的监察方式,已无法满足落后于当前国土监察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的国土监察模式成为了国土部门研究的热点势在必行。

目前,新型的国土监察模式主要分为非公众参与式和公众参与式两类。其中,非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模式是一种单纯依靠专业人员和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等前沿技术的模式[4-6]。韩杰研究了基于GIS的国土监察管理系统,优化了国土监察信息的查询方式,减少了专业人员的工作量[7];丁华祥等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创建了“发现—核查—指挥—评价”的国土监察模式,全面提升了国土监察的管理水平[8]。综上,该监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专业人员的工作量,但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另外,随着志愿者地理信息(VGI)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数据更新、灾害应急等领域的成功应用[9-13]。将公众参与引入到了国土监察领域,逐渐形成了一种公众参与和专业人员结合的国土监察模式。李德仁等在探索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时,为公众提供了举报和诉求的途径,大幅度提高了国土资源的监察的效率[14];林爱文等以基本农田为例,研究分析了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应用[15]。虽然以上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专业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其未考虑公众与专业人员、以及公众之间的互动,并缺少对公众标报信息的可靠性评判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模式的广泛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根据动态地图服务、多媒体网络标报、信誉评价等技术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疑似图斑发布—公众标报—多源审核”的三级国土监察模式,并设计实现了手机移动端和电脑端的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标报系统。

1 公众参与式的国土监察模式系统设计

1.1 国土监察模式需求分析

公众参与式的国土监察模式是由国土部门专业人员和公众用户协同配合完成。针对现有公众式参与国土监察模式在互动和标报信息评价方面的不足,新型国土监察模式的设计有:(1)需要增加专业人员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在国土监察中的参与程度;(2)需要充分利用专业人员和公众用户之间的互动信息,改进标报信息评价流程,提高国土监察过程中标报信息可靠性评价的效率。根据以上两点需求,文章提出了“疑似图斑发布—公众标报—多源审核”三级国土监察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国土部门的专业人员通过影像对比、文本检索、多源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疑似违法用地图斑,并定期发布,以弥补公众专业知识的不足。然后,公众对疑似图斑进行标报,提供监督线索和相关举证附件。此外,公众也可以对自己熟悉地方,标报专业人员未发现的疑似图斑;公众标报后,其它公众可对标报信息互相审核评价。最后,再由各级国土部门审核汇总、逐级上报,生成违法用地监督汇总表,完成整个国土监察过程。

图1 国土监察模式系统总体业务逻辑设计图

1.2 国土监察标报系统总体设计

为满足三级国土监察模式中多用户、多流程、多互动的业务需求,保证高效、可靠、安全地完成监察标报过程,国土监察标报系统采用5层结构为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如图2所示。

(1)支撑层 为平台部署运行提供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

(2)数据层 将数据分为三类分别存储管理:以天地图公众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疑似图斑构建监察任务数据库;还有公众标报数据组成的监察成果数据库。其中,监察成果数据库包括标报几何图形,元数据、属性信息、监督评价文本、多媒体举证材料等。

(3)服务层 将监督流程中的信息流以服务载体形式进行传递,分别包括动态地图服务、数据分发服务、位置服务、语音服务、视频服务。

(4)应用层与用户层 应用层是实现公众监察标报的核心功能,包括监督疑似图斑发布、公众标报、多源审核等。用户层则是对系统用户的权限管理。

图2 国土监察标报系统框架图

1.3 国土监察模式数据库设计

为规范公众在国土监察中标报内容,提高公众标报数据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根据我国《土地监察暂行规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中国土监察的内容,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相关违法行为,总结提炼得出监察内容(见表1)。

在此基础之上,以单个公众用户的国土监察记录,作为数据存储的最小单元,进行数据设计。通过对国土监察标报行为的分析,得出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标报数据项目有:标识码(EventID)、标报人(UserName)、疑似图斑编号(SuspectBlock)、标报时间(TagTime)、标报几何(TagGeo)、标报属性(TagAttribute)、标报附件(TagAttach)、审核内容(AuditID)、信誉档案(CreditID)。

表1 国土监察违法用地类型及属性表

1.4 主要功能模块

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标报系统主要划分为疑似图斑发布模块、多媒体网络标报、多源审核3个核心模块。

1.4.1 疑似图斑发布模块

专业人员收集的疑似违法用地信息,具有更新频率高、数据分散等特点。传统的静态地图服务无法满足疑似图斑发布的需求。然而,动态地图服务区别于静态定制地图服务的方式,具有对地图服务实时发布及对大量服务的有效管理等优点[16]。由此,模块采用动态地图服务技术,将国土监察疑似图斑矢量数据进行网络发布。另外,为了实现检查任务的精准推送目标,模块首先根据用户标报历史记录对用户的活动范围进行锁定,然后以疑似图斑位置和用户活动范围的距离作为参数,优化公众用户浏览图斑信息的顺序,从而使得公众用户优先监察标报自己熟悉地域内的疑似图斑。

1.4.2 公众标报模块

公众标报模块是整个系统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公众用户对疑似图斑的监察标报。模块为公众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采集接口,并利用WEBGIS中地理要素的编辑功能,实现多媒体网络标报。其中多媒体的网络标报分为疑似图斑标注、多媒体取证和新疑似图斑标报3个步骤。

(1)疑似图斑标注 公众用户通过选择想要标报的疑似图斑,根据实地考察的真实情况进行监察内容选项填写。另外,如果发现疑似图斑位置或范围有误,可通过手动绘图方式进行修改;如果无法在系统地图中找到参考地物,可利用GPS定位功能定位多边形节点,绘制几何要素。

(2)多媒体取证 疑似图斑标注完毕之后,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服务,进行现场取证。丰富标报内容,为专业人员采纳标报信息提供参考依据。

(3)新疑似图斑标报 公众可根据专业人员发布的疑似图斑,推断其周围是否存在其他违法用地行为,如果存在公众可通过手动绘图方式标注出新的疑似图斑,并进行多媒体取证。

1.4.3 多源审核模块

在公众参与式的国土监察模式下,监察信息源是由公众自发提供。为防止监察结果中存虚假上报信息,多源审核模块通过专业人员多级审核、公众信誉互相评价两种方式,对公众标报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评判,提取可信度较高的监察结果。

(1)专业人员多级审核 专业人员多级审核是由以专业人员为核心的审核方式。专业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行政管理权限,对公众用户的注册信息及标报信息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主要包括对公众信誉度的查看、标报信息的查看、修改、删除、驳回、采纳等操作。同时,专业人员也拥有对公众用户标报信息汇总上报的义务。最终实现由省、市、县多级专业人员多次审核的目的,为公众用户标报信息的评判、采纳提供了多级保障。

(2)公众信誉互相评价 公众信誉评价是由公众之间互动形成的审核方式。系统提供用户之前的评价功能,利用公众的互相评价结果构建用户个人信誉档案。假设疑似图斑为A,经过多次标报的监察信息版本依次记为V1、V2、…、Vn;Ui(1≤i≤n)则表示对A进行第i次监察标报的公众用户。

用户信誉档案构建如图3所示:首先用户U1浏览疑似图斑A并对其标报生成监察信息版本V1,其他用户依次标报产生监察信息版本Vi。然后,用户对所浏览的监察信息进行评价、打分,同时将分值更新至该用户信誉档案。另外,用户的信誉度则是累积评分值的均值。

图3 公共信誉互相评价机制图

2 国土监察标报系统的实现

系统包含公众用户和专业用户两种角色,根据不同角色的不同功能需求,系统采用B/S框架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两套互联标报系统,为不同的角色提供相应的用户功能界面。另外,系统以C#和JavaScript为开发语言,利用Openlayer、GeoServer、RestEasy等开源框架实现了系统设计中动态地图服务、多媒体网络标报及公共信誉互相评价等核心技术。

针对县、市、省级专业人员主要有:

(1)用户注册与登录 用户利用密码登录,根据注册的用户角色确定用户能够访问的功能权限和应用界面。图4为公众用户管理界面。

图4 公众用户管理图

(2)疑似图斑发布 系统默认的疑似图斑格式为ShapeFile格式,专业用户选择相应的Shape File文件和行政区将疑似图斑发布到监察标报系统平台上,所有用户都可以根据行政区查询浏览对应的疑似图斑和属性信息(如图5所示)。

图5 疑似图斑管理图

(3)标报信息审核 专业用户通过监督信息一览表,查看所属行政区内的监督信息记录,可根据用户的信誉度和相应的举证材料,对标报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监察结果信息的真伪(如图6所示)。

图6 标报信息审核图

(4)信息汇总、上传 专业人员可将审核的监督信息一键上传至上级专业用户。

针对公众用户的主要功能实现有:

(1)监督标报 公众用户通过浏览疑似图斑和其他用户对图斑的监察信息,进行几何编辑、监督信息填写和评价打分。同时,系统提供标报取证采集工具,包括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采集(如图7所示)。

图7 多媒体标报图

(2)信誉档案查询 系统为每个用户构建了信誉档案,通过档案查询用户可查看个人信誉档案(如图8所示)。

图8 信誉档案查询图

3 结语

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是实现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公众参与式国土监察模式在互动和标报信息评价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疑似图斑发布—公众标报—多源审核”3级国土监察模式,并设计实现了相应的国土监察标报系统。国土监察标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土监察人员普遍不足的现象。该系统通过专业人员疑似图斑发布和公众标报疑似图斑增加了专业人员和公众的互动性,通过多源审核机制不仅提高了标报信息评价的效率,还增强了公众之间的互动性。在实际生产中,类似的监管标报系统的优点也得到了证实,例如,在天地图—山东平台中的标注功能,在全国土地利用在线监管平台中的监管功能。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公众标报信息与专业信息的自动融合、信息自动推送等方面。

[1] 刘法威,陈兴雷.论我国土地监察制度变迁及其绩效评价[J].求索,2013(6):231-233.

[2] 张芸,徐伟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J].浙江国土资源,2015(8):41-43.

[3] 范德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2008(12):36-38.

[4] 邓超,程钢,肖金城,等.基于Flex的市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设计与实现[J].测绘工程,2016,25(8):70-75.

[5] 屈晓波,赵根.关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思考[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4):12-15.

[6] 邵建,尤为艳,熊仲祥,等.“互联网+国土资源监管”的研究与实践[J].移动通信,2016,40(13):26-29.

[7] 韩杰.基于GIS的土地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07(6):58-60.

[8] 丁华祥,林良彬,唐力明.国土资源网格化在线监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信息科学版),2014(10):108-110.

[9] Goodchild M.F..Citizens as sensors:the world of volunteered geography[J].Geo Journal,2007,69(4):211-221.

[10]Tulloch D..Crowdsourcing geographic knowledge: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in theory and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4,28(4):847-849.

[11]Xing H.,Chen J.,Zhou X..AGeoweb-based tagging system for borderlands data acquisition[J].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2015,4(3):1530-1548.

[12]李德仁,钱新林.浅论自发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4):379-383.

[13]马磊,陈秀万,隋建波,等.基于VGI的地震灾情速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5(4):97-100.

[14]李德仁,宾洪超,邵振峰.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1):1-6.

[15]林爱文,孙铖,李山勇.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研究[C].西宁: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2013.

[16]耿丽丽,李昭,刘南,等.动态地图服务管理对象模型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地理版),2010,37(4):477-481.

Design and im plementation of geoweb-based tagging system for land supervision w ith public participation

Cao Jianfei1,Zhao Yan2,Wu Quanyuan1,*,et al.

(1.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2.Longkou Mining Group Co.,Ltd.,Longkou 265700,China)

Land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 management.The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monitoring can provide a new way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and supervision.To a certain extent,it can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ervision of land and the lack ofmanpower.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 levelmodel of public land supervision which is“suspected spot-public signs-multi source audit”.First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formal land supervision mode.According to different business logic of the public and the professional,the paper designs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standard database,and then uses the dynamic map service,multimedia network marking-reporting and reputation evaluation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main function of the system.Finally,Based on C#and JavaScript,this paper realizes the land supervision mobile phone and computer terminal linkage standard system with Openlayer and other open source framework.

land supervision;public participation;geoweb-based tagging;reputation evaluation

P208

:A

1673-7644(2017)02-0189-05

2017-03-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395)

曹见飞(1991-),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遥感监测方法与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E-mail:18765863215@163.com

*:吴泉源(1959-),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遥感监测方法与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E-mail:wqy6420582@163.com

猜你喜欢

图斑国土国土资源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