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科研小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7-06-01丁胜付晓薇李波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丁胜 付晓薇 李波

摘要: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从依托的学术团队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该文探索了“微科研小组”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微科研小组”培养方式,建立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微科研小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微科研小组”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微科研小组”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微科研小 组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59-02

研究生是国家未来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方式中,对于湖北省属高校而言,研实力较弱、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是普遍的现象,导师和导师之间、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不同导师的研究生之间交流不够,而且同一导师的研究生之间的切磋、交流也大都局限于导师课题的相关内容。缺乏交流碰撞,不利于开阔视野、激发创新。对于“985”高校,研究生培养是在较大的学术团队中进行,团队导师多,导师研究方向不尽相同,易造成团队成员分工不够明确,目标不够清晰,导师缺乏交流。而且团队稳定性不够,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临时组成一个团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每个导师的学术专长也有所不同,导师对每个研究生的培养难以实现具体指导。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索一种介于单个导师培养和科研团队培养方式之间的新型培养方式——“微科研小组”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这种方式是将一个大的科研团队按照研究方向和子课题分为若干个“微科研小组”,每个“微科研小组”视为一个更小的科研团队,每个“微科研小组”由2-3名导师具体指导,“微科研小组”成员稳定,研究方向较为一致,研究生一导师一“微科研小组”一科研团队这四个方面紧密结合,通过相互协作完成项科研项目,这种以线串点、以点托面的点面结合的方式既能避免单个导师指导多个研究生精力不足,又能实现导师联合、交叉培养,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团队里中“微科研小组”对研究生实现具体指导,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微科研小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是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项目围绕“微科研小组”研究生培养方式,建设一支学术造诣深、理念先进、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及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2)积极进行教改项目研究。“微科研小组”是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不断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与特点,实现研究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3)建设高质量、立体化的研究生教材和考核体系。以研究生课程(团队目前在建一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基本理论为教学素材,编写符合研究生课程培养的教材,以“微科研小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构建高质量、立体化的研究生教材和考核体系。4)提升研究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微科研小组”方式,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学习态度。5)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微科研小组”研究生之间在学习研究生课程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和交流,共同进步,从而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1.1研究内容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微科研小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内容涉及研究生一导师一“微科研小组”一科研团队这四个方面的联系,从依托的学术团队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具实施方法如下:

"‘微科研小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生导师在一个相对较小、稳定性强、合作时间长的“微科研小组”中,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指导研究生更具有针对性。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经常面对面的就学术问题深人探讨,鼓励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开展创新性研究。

2)“微科研小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从评价指标上分析,改变过去唯论文为指标的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建立专利、专著、研究报告、经济效益、科学贡献等多样化、科学化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从研究成果投人的时间上分析,高水平成果通常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积累,因此,沉下心来研究,脚踏实地,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3)“微科研小组”内部组织与管理方法。

健全团队内部的管理制度,按照课题方向将科研团队分成若干微小组,每个“微科研小组”围绕相对较小的课题或者子课题,分配好成员各自职责和权利的方法,保证每个“微科研小组”的科研顺利进行,从而使整个大的科研团队研究工作高效运作。

1.2实现的目标

1)依托学术团队和“微科研小组”,以课题为导向,以研究生为对象,以创新为目标,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新途径。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学术创新团队指导下,采用“微科研小组”培养方式,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同时,探索“微科研小组”科学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以“微科研小组”为单位,以一个较长的周期比如2-3年内取得的成果为考核指标,这样可以让研究人员真正静下心来,开展高水平研究。

3)依托科研平台,结合导师课题,探索适合我校自身的“微科研小组”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合理分配任务,严格管理制度,定期学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3解决的主要步骤

1)走访调查,文献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生和導师中,广泛听取他们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吸收兄弟院校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方法。

2)研究讨论:导师集中讨论“微科研小组”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问题,不断改进研究生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改进多元化教学及考核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4)倡导协作沟通:“微科研小组”中研究生学习课程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4解决的重点问题

1)如何在“微科研小组”中,结合导师课题,根据研究方向,发挥导师专长,针对性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2)如何实施“微科研小组”中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问题。建立高水平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经济效益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另外,评价指标不以个人成果为标准,而是“微科研小组”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取得的成果考核,这样,学生和导师可以静心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取得创新性高水平的成果,而不是“短、平、快”的急功近利方式出成果。

3)如何在一个科研团队中,科学合理划分“微科研小组”,如何对微科研小组内部组织理,对于提高整个小组的研究效率起着关键作用,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学术团队的效率。

2结论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图像处理与计算机仿真”团队以2013级研究生为实施范围,在团队研究生培养中推行“微科研小组”培养方式,经过近2年实践,“微科研小组”对研究生管理更有针对性,团队成员中老师和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准备在计算机学院2015级研究生进一步推广实施,预计研究生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本项目在湖北省内同类院校首次引入“微科研小组”培养研究生的概念,有别于一般省属高校和“985”,“211”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方式,这种培养方式是介于单个导师培养和团队培养之间的培养研究生方式,用以解决单个导师培养研究生方式过于狭窄,团队培养研究生方式过于宽泛引起的问题。这种培养方式是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微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既发挥单个导师的学术专长,有针对性的指导研究生,还能集中“微科研小组”中导师组集体指导研究生。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微科研小组”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从“微科研小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微科研小组”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微科研小组”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