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断想

2017-06-01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母亲河陶渊明

■ 本刊编辑部

田园断想

■ 本刊编辑部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成人童话,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天成。那么,作为田园梦,它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本期刊出的《草莓红了》一文提到:都市的繁华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端,抑郁、焦虑,像一个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说起田园梦,在大多数时候看上去只是一个很美的乌托邦,毕竟,很多人很难想象离开网络、手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生活,哪怕只有一天。

人之所以为人,说到底,人可以带着梦想远行,人可以为了一个虚无的符号皓首穷经。

陶渊明误落尘网,但面对人生,他的态度却相当坚实和沉着。隐逸田园,既是陶渊明的归宿,也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天性所在。

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让我们的田园梦显得苍白,由此,心理分析、意志哲学、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许多学派,都对这种物质文明提出挑战,并汇成了今天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

本期特约的稿件《大河之源》思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重大问题,一群不顾个人安危的水文人和作者笔下深情的母亲河,无不触动着我们的神经,牵引着我们去思索,如何有效地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一直以来,田园梦,或者说田园诗,一直滋润着那些枯竭的心灵,启发人们自觉的环境意识,善莫大焉。

同样的,《科技为“药方” 疏通致富路》一文,也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农技协助推科普惠农项目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对服务“三农”发展和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

此外,《“葡萄财神”带领农民致富的秘密》也是可圈可点,正如文中所说:“我出生在敦煌,从小就对葡萄的种植有感情……和农民在一起,坐上他们的三轮车田间地头的跑,就会感觉很踏实。看到甘肃的农民很贫困,我最着急的就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富起来。”字里行间,都带着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泰斗赵逵夫教授对本刊也给予了相当的鼓励和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著名作家、影评人尔雅先生的文化随笔《乡村物语》亦为本刊增色不少,成为这期的一大看点,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母亲河陶渊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母亲河、忆江南
你好,陶渊明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母亲河情缘
我爱你母亲河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不为五斗米折腰